张卫国

有片源
2007年
剧情:  督察院左督御史方谨遭宦官陷害,被皇上降旨以以权谋私的罪名赐死,悉数家眷押解回籍。方谨蒙冤后,铁飞花委托湖广总督董成一路护送方谨的遗孤方拓。从京城到陕西,一路上马蹄哒哒,杀机重重,董成不负铁飞花的重托,几次杀退欲置忠良遗孤于死地的刺客,护送方拓来至武掖。   一路行刺方拓的刺客不是别人,而是后宫总管孙值派出的西厂太监。自从汪江洋被铁飞花用计铲除,孙值对铁飞花以及铁飞花的恩人九侯爷恨之入骨。西厂太监陈简几次行刺方拓不成,孙值想出一条毒计,借皇上圣谕,着九侯爷捉拿方拓,限重阳节在陕西境内交人,届时将由陕西督使曹一风验明正身,押送京城。孙值此计实属歹毒:九侯爷如若捉拿不到方拓,将连同铁飞花治以失职之罪;如若捉到,孙值将派出亲信陈简,暗中追杀,置方拓、九侯爷、铁飞花于绝境,一洗汪江洋殒命的仇恨。九侯爷酒囊饭袋一个,能于绝境中寻找生机、化危为安的,还得靠铁飞花。铁飞花感恩九侯爷的器重和方谨大人的栽培,决计出手。铁飞花想到快意堂的晚云。快意堂在陕西有一分舵,晚云是分舵驷马客栈的老板娘。一番交代,九侯爷乔装成商人在锦衣卫千户刁雄的微服护卫下,一路来至陕西境内,入住驷马客栈;九侯爷前脚刚入住,孙值派出的陈简就赶到客栈,在客栈与九侯爷遭遇。此时,铁飞花进住曹一风府邸,静观其变。   铁飞花这边静观其变,驷马客栈却是刀光剑影。先是九侯爷张扬不羁,与陈简争一时之长短;陈简的一名手下神秘被杀后,更是在九侯爷和陈简之间挑拨起猜疑和撕杀。刁雄迫于陈简的压力,倒向陈简,就在刁雄欲加害九侯爷时,刁雄也被人取了性命。客栈接连出事,曹一风的亲信王金带兵围困客栈,却在撕杀中血刃陈简。一切都在铁飞花的预料之中。陈简被杀,王金难逃干系,王金背后的曹一风更是洗不清谋害西厂太监的罪名。铁飞花有心开脱曹一风,却不想曹一风恩将仇报,率兵围困九侯爷和铁飞花。奈何此时铁飞花已经将方拓托付给董成、晚云等江湖朋友,交不出方拓,曹一风最终在铁飞花面前服软求情。铁飞花放过曹一风,别过九侯爷,从此远离官场,行走江湖。
1992年
导赏:《大决战之平津战役》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巨片,延续了系列前作《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大事件、大场面、大制作的特点,宏观的磅礴气势与局部的精细描画相得宜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战役,此役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52.1万人,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余人。这一伟大胜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并从此写就新的历史篇章。本片巨细靡遗地真实再现了平津战役的战况进程,其中,为了完成毛泽东对于傅作义“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的战略,华北野战军将士在隆冬时节横渡冰河的“下饺子”一段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影片对傅作义这一角色的塑造也颇具新意,他不再是简单的敌方反派,而是一个有着复杂心理和决策过程的军事领袖,此般观念创新,使得影片更具深度和观赏性。剧情中“进京赶考”一段“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感慨,体现了平津战役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建立新政权的伟大开篇。《大决战之平津战役》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作品,凭借其精湛的导演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斩获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荣誉,是我国战争文献故事片中的精品佳作。(编辑:曾奕琦)
1990年
导赏:“棋局早已终了,胜负也已成为历史,但假如我们有暇在棋盘上还原当年的黑白对弈,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布局的奇妙莫测,感受到那每一颗落子的雷霆万钧之力。”《大决战之辽沈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献礼片,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史诗巨制,本片以极高的规格逼真复现了辽沈战役这一解放战争中扭转乾坤的开局形势。影片讴歌了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统帅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革命胆略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了我军指战员勇猛顽强、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和无坚不摧、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影片的主线表现了围绕锦州这一战略要地,国共两方在统帅部的决策、前线司令部的谋划以及战斗部队的交火等多层面进行的惊心动魄的交锋,并在其中穿插了中原战场和西北战场的战况、毛泽东与肖三回忆青少年时代、华北野战军的调动、奇袭西柏坡、蒋介石就职会、蒋经国试图经济改革等若干事件,表现出战争中矛盾的复杂性。通过深刻描摹战争中人们的精神状态,本片揭示出旧中国的灭亡、新中国的诞生并非仅仅是军事上的胜负所致,而是有政治上的腐败、经济上的崩溃,以及由此引起民怨沸腾的深刻根源,极具历史厚度。《大决战之辽沈战役》既有恢弘的战争场面,又在细节上抒情写意,构成一种张弛有度、疏密相间的节奏韵律,如序幕中气势磅礴的冰裂,和毛泽东爬上黄土高坡;塔山阵地战中用高速摄影拍摄的小战士牺牲和缓缓飘落的红围巾;万籁俱寂中铁丝网上挂着的棉絮和军号……这些具有史诗质感和情绪张力的视听造型,赋予了影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