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江

有片源
1994年
1991年
1990年
导赏:《别哭,妈妈》以清新、活泼的电影语言细致入微地刻划了母子之间纯挚的情感。将母子情贯穿影片始终,揭示一连串严肃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如家庭问题、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等。以孩子的眼光来看社会,来看这个很精彩也很无奈的世界,以小见大,以点及面,从中反映严肃的社会现实问题。影片强调的是孩子对于母亲的奉献之情。正像作文课上师生们所讨论的一样,童童的形象意义就在于他一身兼有二任,既有孩子的天真、活泼,又充当了丈夫或者父亲的角色,虽然这种角色中不免带有导演主观理念的成份,但是影片通过成功的银幕形象的塑造、通过童童的饰演者小演员田野的精彩表演,将这种理念真实自然地体现出来,所以在童童的身上我们找不到生硬的成人化的倾向。对于母亲的精神分裂症,医院的结论是:只有她跟儿子在一起时才有治愈的希望。事实上确实如此,童童是母亲唯一的希望唯一的爱,《别哭,妈妈》在向观众展示天下最无私最可珍贵的感情—母子情的同时,其独到之处在于突出了作为儿子的童童对于处在病中的母亲的体贴、照料和热爱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聪明、活泼、无邪、很有个性的儿童形象,在儿童题材的影片上作了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以情动人,情有千万种。影片《别哭,妈妈》中着力刻划的情感除了母子情以外,还有父子情、师生情、夫妻情、邻居马大爷与童童之间的感情。出于爱护、同情,善良、正直、热心的邻居马大爷不顾别人的闲言杂语,时常照料童童母子俩,后来因患癌症住进医院,还念念不忘给童童以后上大学留下一千五百块钱的生活费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有一个美好的今天和明天。影片歌颂这种无私的爱心,歌颂了纯挚的情感,以此净化人们的心灵。(编辑:大陆)
1982年
应声阿哥
应声阿哥

演员(饰 梅干阿叔)/

导演:王君正/
播放正片
导赏:《应声阿哥》,一部以景颇族风情为背景的儿童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主题,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关于成长、友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影片通过“应声阿哥”——这一景颇人对山谷回声的诗意称呼,巧妙地将儿童的纯真探索、自然的壮丽景象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融为一体,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不仅享受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起到陶冶人性和情感的作用。影片开篇,京京对“应声阿哥”的好奇与不解,如同一颗种子,在麻双奶奶拟人化的解答下悄然生根发芽。麻双奶奶的话语,不仅解答了京京的疑惑,更在无形中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奥秘与诗意想象的大门。随着剧情的推进,回声不仅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更成为了贯穿全片的情感纽带,它见证了京京从迷茫到勇敢,从孤独到融入集体的心路历程。特别是在京京迷路时,回声如同一位无形的向导,指引他找到归途,这一幕不仅强化了回声作为影片象征的意义,也让观众感受到了自然力量的温柔与伟大。京京与大黑牛的关系变化,则是影片另一条重要的成长线索。从最初的惧怕到后来的关爱与帮助,京京对大黑牛态度的转变映射了他内心世界的成长与成熟。同时,京京在集体活动中体现出的转变,也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这种自爱、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正是影片希望传递给每一位观众的重要信息。京京与小朋友、大黑牛乃至群山的告别场景中,回声再次响起,重复着“我们是好友朋”的温馨话语,将影片的主题升华至诗的意境。这一刻,回声不仅是物理上的回响,更是心灵深处情感的共鸣,它让人们相信,无论未来道路如何曲折,那份纯真的友谊与美好的记忆将如山谷中的回声一般,永远回响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编辑:明慧)
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