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祖成

有片源
1989年
剧情:  在香港的一个大公司里,正在进行着一项非法交易:港商欧路易用一箱港币从环球科技中心总经理冯国江和中换得了中方一张进口8000台监视器的批文。身为高干子弟的冯国江干此勾当早已是轻车熟路了。然而,在这条严密的官倒链条上,有一个小小的环节出了毛病:承办进口的深光公司经理、欧路易的表弟唐辉,在跟女秘书小兰调情时被她的丈夫魏勤抓住了。小魏一怒之下到经济犯罪举报中心告发了唐辉。工作人员林亦平从他提供的蛛丝马迹中感到这很可能是一起特大官倒案。夜晚,欧路易的中方代理人安丽小姐设宴为冯国江接风,可她万万没想到,此人竟是8年前卑劣地占有了她导致她离开了恋人的无耻之徒。一天,林亦平在海关查证,无意中发现了他苦苦找寻了8年的安丽,林亦平的心失去了平静。8000台监视器在海关被林亦平扣下了,欧路易匆匆赶到大陆,令安丽想法找举报中心的人"私了",于是,安丽向林亦平发出了邀请。这对初恋的情人再次相见了,并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温馨的夜晚。当林亦平发现安丽是在利用自己最珍视的爱情做罪恶的交易时,怒不可遏地夺门而去。冯国江利用自己的身份,大走上层路线,使林亦平的调查处处受阻。一个月后,被扣留的货竟被放行。更有甚者,冯国江竟将林与安一起过夜的事捅了出来,林亦平被迫停职检查。安丽决心报复,她假装与冯国江合作,用录音机录下了他的罪证,然后把磁带交给了林亦平。受到愚弄的冯国江暴跳如雷。安丽厌倦了这种尔虞我诈的生活,向欧路易提出辞职。夜晚,冯国江悄悄潜入安丽的住所,企图对她施暴,就在这时,林亦平赶到了,冯国江终于被他的正气压倒,颓然败走。安丽和林亦平重新走到了一起,他们决心携起手来与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斗争到底。  
1987年
剧情:  在雪雾弥漫的清晨,一辆摩托车载着两个戴头盔的姑娘驶上立交桥。突然,摩托车猛地加速,撞坏桥栏杆,连人带车直坠桥下。这起交通事故,使公安局搁置10年的翡翠麻将案有了新的线索。从死者蓝芸身上发现翡翠麻将的一张么筒,而要求追查这副麻将下落也是蓝芸。刑警队长陈庭接到报告,立即进行调查。陈庭在蓝芸的卧室发现她与一青年男子的合影照。经了解,这个青年叫裴宁,是那辆摩托车的主人。陈庭又去找蓝芸单位的经理,经理介绍说:蓝芸是公司的美术设计,和她一起出事的叫贺尘,两人都爱上了裴宁,为此,蓝芸还打了裴宁两记耳光。陈庭去调查裴宁,裴宁讲述了大约在半年前,他陪着打扮妖治的蓝芸逛自由市场,没想到她竟向服装倒爷唐小亮大卖风情。从此,裴宁疏远了她而亲近贺尘。唐小亮溜进停尸房,盗走蓝芸身上的那张翡翠麻将。公安人员跟踪调查,发现唐小亮、女歌星宋媛也在打听这副麻将的下落。在一个深夜,宋媛打电话给一个男从,公安人员立即查出对方的电话号码。陈庭感到破案有希望了。但宋媛却被人杀害。陈庭马上逮捕那个男人,这个男人正是贺尘的父亲贺维明--蓝芸家的才邻居,蓝父单位的党办主任。正是他在"文革"中盗走了蓝家的那副翡翠麻将牌。然而,案情并未结束。蓝芸的死,使贺尘的精神倍受折磨,她摇着轮椅来到出事地点,长时间地悼念自己的好友,良心的谴责使她痛不欲生。她想触电自尽,被赶来的陈庭用枪打断电线。原来,贺尘得知蓝芸追查的那副麻将竟在自己家中,感到极大震惊,她了解蓝芸的性格,于是她借来裴宁的摩托车,想与蓝芸同归于尽。唐小亮深深爱着蓝芸。蓝芸死了,他也疯了。他用手指在蓝芸的墓碑上划着,划出"永垂不朽"几个血字。陈庭也来墓地。案子破了,人也死了,人和人之间为什么要如此争抢残杀?他但愿这是最后一个这样的案子。  
1986年
导赏:电影《血案疑踪》根据武和平的同名刑侦小说改编,影片以擅长足迹检验的“神探”祁凡为主角,讲述他参与侦破“茂元记”店铺杀人案的过程,人物关系复杂,故事环环相扣,还融合了悬疑、武术等多种元素,在同时期同类题材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由于作者武和平具有多年警察系统的工作经历,《血案疑踪》中借助“神探”祁凡和以李局长为代表的警察角色,介绍了大量的刑侦破案方式,对现代观众了解、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警方以及刑侦方式的演变历程,提供了直观的影视资料。《血案疑踪》的故事逻辑缜密,从表面来看,是一宗店铺杀人纵火案,但随着警方的抽丝剥茧,又发现了更多的线索,可疑的脚印、案发现场遗落的珍珠、神秘卧轨自杀男子手中的卷发、墓地中的脚印都将犯罪嫌疑人锁定在有多年习武经验的卷发男子身上。在这个过程中,“神探”祁凡运用自己可以通过脚印来确认体貌特征的本领,帮助剧情不断推向高潮。在影片结尾,公安领导通过展示人证和物证,当众宣布了“茂元记”的肖书记为幕后黑手的消息,也牵扯出了其中不为人知的历史问题,在特殊历史时期,肖书记曾得知“茂元记”原掌柜家族藏有龙凤宝盒的秘密,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当原掌柜家族的后辈将宝盒秘密汇报给他时,他却在拿走宝盒后杀死对方,并伪装了杀人现场。肖书记这个角色的设置也明显受到了电影创作时期“伤痕文学”、“伤痕电影”流行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反省的作用。此外,影片中还着重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在破案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赞扬了他们为警方的侦破工作提供的有力支持。(编辑:方舟)
1981年
导赏:《知音》细腻讲述护国儒将蔡锷将军与风尘女子小凤仙之间从陌生、猜疑到相知、相许的深刻情感历程。这部电影以“高山流水觅知音”为主题,将一段英雄美人的知遇故事升华到了超越时代的精神层面,这部影片在20世纪80年代有很大的影响力,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影片以重大历史事件与个人命运之间的纠葛为叙事切入点。在20世纪初的动荡年代,蔡锷将军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而小凤仙,一个身世坎坷的风尘女子,她的生活看似与国家的命运无关,却在历史的洪流中与蔡锷将军相遇、相知,为动荡时代的国家命运担忧。影片在服装造型和道具布景方面非常用心。80年代初的造型团队,根据影片的时代背景,设计出了丰富多元、又不失大时代特色的服装造型。无论是男女主角的民国风格衣着打扮,还是军队的服装装备,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还原度。同时,影片的场景布置也极具特色,也呈现了故宫、中南海等历史名胜。此外,《知音》中的主题曲《知音》更是成为了影片情感的支点,电影音乐让情感超越时空触碰到观众心灵。演员选择上,男女主角王心刚和张瑜,是当年观众心中的“男神”和“女神”。尤其是“一代偶像”张瑜,她在1981年连续斩获了百花奖、金鸡奖、文汇奖、政府奖四座奖杯,那一年也被大家戏称为“张瑜年”。她饰演的小凤仙是个胆大泼辣且有担当的女子,勇敢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小凤仙本人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她在父母离世后流落风尘。《知音》在还原历史真实性的同时,对这一人物进行了合理的艺术加工,为小凤仙设计了一个国仇家恨的故事背景,这使得小凤仙在电影中与蔡锷将军的相遇成为了“天生的缘分”。(编辑:婧怡)
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