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攀

Pan Luo

有片源
2023年
导赏:“生如野草,不屈不挠”。由王宝强自导自演,青年演员史彭元、陈永胜领衔主演的《八角笼中》是一部兼具痛点、泪点、燃点的真诚佳作。电影取材于真实事件,讲述了退役格斗选手向腾辉带领苏木、马虎等山区儿童,通过格斗这一竞技项目改变人生的曲折故事。向腾辉让孩子们稚嫩瘦弱的身体如斗兽般供人猎奇观赏,然而这看似剥削意味十足的格斗演出是他们的唯一生路。影片锐利批判了媒体行业滥用“第四权”的伪善面目,由此突出了一个有道德污点的好人与孤雏们相互救赎的感人故事。作为体育类型片,《八角笼中》奉上了令人热血贲发的格斗比赛画面,尤其是苏木最后决战时,镜头用高速摄影和黑白色调着力展现肌肉、汗水、表情等细节,艰难胶着的赛况让观众为之全神贯注、提心吊胆,剧情随之推向高潮。片中颇具巧思的设计还有,当川剧变脸的光影在向腾辉的脸上投映,他心境上的幡然改悟便不言而喻,而这一点睛之笔也是王宝强自己最喜爱的片段,由此,向腾辉虽有投机前嫌但本质古道热肠的“反英雄”复杂形象才得以树立起来。“八角笼”作为戏剧空间是格斗舞台,作为象征则代表命运的牢笼;拳拳到肉的残酷竞赛既是谋生手段,也寓意不甘受困的少年奋力抗争以突破宿命的顽强意志。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八角笼中》以残酷又不失温暖的现实主义视角,辩证探讨留守儿童、无良媒体、商业作秀等社会问题,聚焦边缘人群,抒发宏大意旨,引发强烈共鸣、深刻思考,获得22亿元票房的好成绩。(编辑:曾奕琦)
2022年
2021年
2015年
导赏:当罪恶的阴影笼罩在心头,当希望与绝望交织共舞,我们是否还能找到那条通往救赎的道路?影片《烈日灼心》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小城,三个因一时贪念而犯下滔天大罪的结拜兄弟,在七年前的一场灭门惨案中,不仅夺去了五条无辜的生命,更在自己的心上刻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痕。他们试图通过隐姓埋名、重新做人来逃避法律的制裁和内心的谴责,但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他们。经历了漫长的痛苦与挣扎,也可能永远无法到达救赎的彼岸。这种对救赎之路的深刻描绘,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更引发了对于道德、法律与人性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为了达到艺术与商业的平衡,《烈日灼心》既有悬疑、刑侦、黑色电影的类型元素,又融入了导演审美框架内作者化形而上的表达。电影延续了曹保平导演前作《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中凌厉的黑色影像风格,通过情绪节奏剪辑、密集特写和近景来推动叙事,展现人物焦灼情绪和生存困境。通片用肩扛摄影,只有一些必不可少的镜头用固定机位,增强了现场感与真实性,也提升了影像的叙事能力。影片的结构也非常巧妙,通过回忆、闪回等手法,逐步揭示出案件的真相,让人在谜底揭晓时不禁为之惊叹。导演努力赋予角色更多的深度,尤其是邓超与段奕宏饰演两位主角,辛小丰与伊谷春,彻底颠覆了传统警匪片中标签式的角色设定。他们不再是被简单划分为警察或凶犯的对立双方,也不仅仅是警匪关系中常见的追逐与被追逐者。相反,这两位角色拥有超越其身份标签之外的丰富性格层次,展现了人性中复杂且多面的真实面貌。(编辑:明慧)
2014年
导赏:《五彩神箭》源于中国西藏地区人民最真实的生活。通过两个村庄的年轻人在一年一度的射箭比赛中的冲突、友谊以及爱情纠葛等为线索,讲述这种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传统在当下的境遇,影片采用了多层叙事结构,以射箭比赛为主线,穿插着爱情故事与村落间的竞争与合作,构建了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故事网络,表现新时代的藏族人继续发扬和传承这种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将此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故事。影片开篇便是一场盛大的五彩神箭比赛,以这场比赛初步展示藏族“五彩神箭”的历史文化传统。五彩神箭,作为藏民族精神的象征,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意蕴和历史记忆。影片中,“祭箭”仪式的庄重与“羌姆法会”的神秘,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神圣感的宗教文化空间,让观众得以窥见藏传佛教对藏民日常生活及文化习俗的深远影响,这些场景是对藏族传统的致敬与对藏民族信仰体系和文化身份的诠释。《五彩神箭》展示了丰富的民俗场景,从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到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从节日庆典的欢声笑语到日常劳作的辛勤汗水,影片细腻的勾勒出了藏地风情画。尤为重要的是,影片将五彩神箭这一传统体育项目置于这一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因此,这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而是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在拉隆村与达莫村青年的巅峰对决中,我们看到了五彩神箭所代表的精神力量如何在年轻一代中得以延续,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五彩神箭》通过五彩神箭这一文化符码,深入探讨民族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化相适应、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寻求认同的问题。(编辑:婧怡)
2013年
2012年
2010年
导赏:《西风烈》采用的是戏剧式线性结构,通过时间顺序来主导整部影片,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主要的情节叙事,情节上的层层递进与环环相扣,呈现出较为圆满的故事结局。影片的主题线索非常鲜明:正义的警方和非正义的职业杀手为了维护各自所自以为合理的秩序法则而展开的猎物争夺以及由之引起的生死博弈,结局以大多数人内心可以接受的大团圆即正义的一方压倒非正义的一方而告终。影片大全景展现出大西北高原的荒凉、萧瑟、肃静,全方位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感受到了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风貌,也是对地域文明的宣传。电影中出现大量的动作戏十分精彩,其中一场斗车的戏份,吴京扮演的羊倌追逐三个青年,并与他们展开了激烈的斗车。高群书在沙漠戈壁上安排了大量的追车、策马狂奔的情节,远近景切换增加了警方抓捕逃犯的紧张感,一些飞车特技画面更加强了视觉冲击力,带来身临其境的观感。在与汽车有关的戏份中,吴镇宇驾驶重形卡车冲撞吉普车的画面称得上的是亮点,吉普车在被猛烈撞击后连续翻滚,突出了职业杀手丧心病狂的角色属性。《西风烈》在动作方面尝试着把西方的动作和东方的功夫结合起来,取二者之长,弥补中国功夫片的精彩但是单调的局面。尤其是黑夜帐篷区打斗的一场戏,体现了警匪双方真正是在“用脑子”对战,不仅动作设计贴合实际,双方更充分利用了黑夜、帐篷空间等条件的制约,突出了绝境求生的特质。在角色塑造方面,四位男性角色与大西北苍凉的环境相互照应,凸显环境的恶劣。还有他们的坚韧,不完成工作任务誓不罢休的坚持。作为以硬汉为主的电影,女性角色并未缺失,无论是余男出演的杀手还是杨采妮饰演的逃犯女友,两位演员完成度颇高,在增强反派阵营力量对比和提供角色情感支持方面都做出应有的贡献。影片中的配乐由摇滚歌手崔健演绎,其中歌词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通过音乐的呐喊,表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以及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其中当《混子》出现在影片开始的第五分钟,由吴京扮演的羊倌与三个摇滚青年的打斗开始,这首摇滚音乐伴随着打斗的全程,同时,拉开了影片剧情开始的序幕,起到推到剧情发展的作用。崔健的整体音乐风格也与该影片的主题十分契合,与此同时也增强电影的情感表达。(编辑:王晶)
2008年
2004年
剧情:  1943年6月的亚东,雪域西藏那巍然莽莽的山顶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积雪在穿透低矮厚重云层的阳光下,折射着刺眼的光芒。远处,抽穗的青稞在依稀刺骨的寒风中自由摇曳,在青稞和金黄的油菜夹杂的一条小路上,一个叫戴维•奥斯丁的英国老人在忖然前行。看着眼前这并不陌生的土地,抚摸着见证四十前一段荒谬、残酷战争的土城墙,奥斯丁的思绪回到了四十年前的1902年。   1902年,在印度加德满都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从江孜来印度求学的康拉少爷阿旺顿珠结识了戴维•奥斯丁。奥斯丁来自遥远的苏格兰。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东方文化学者,得知阿旺顿珠来自美丽的雪域西藏后,奥斯丁和阿旺顿珠结为好友。不久,阿旺顿珠完成学业,准备起程回西藏。临行前,奥斯丁和阿旺顿珠互换礼物,并撞额而别。一年后,英军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回到加尔各达的奥斯丁被英国驻印度总督寇松阁下征召为翻译,随全权特使荣赫鹏和麦克唐纳将军开赴西藏。   1903年12月1日,荣赫鹏率领的英军抵达则利拉山口,逼近江孜时,阿旺顿珠刚刚踏上故乡的土地。因为有十六前隆吐山战役的惨败教训,荣赫鹏每前行一步都受到了藏军将军查布代本的坚决阻拦。为了能顺利进军江孜,尽早打通通往拉萨的交通要道,荣赫鹏请求与查布将军谈判。让奥斯丁和阿旺顿珠都没有想到的是,谈判席上,加德满都结识的撞额好友如今分别站在对立的两个阵营,为即将开始的战争担任翻译。   查布代本和藏族俗僧的强烈反对,让荣赫鹏采取卑鄙的手段,在曲梅仙廓给失去警觉的查布军队以残酷的打击。曲梅仙廓几尽全军覆没的惨剧膨胀着荣赫鹏进军江孜的野心,也震撼着拉萨噶厦政府、北京晚清朝廷。然而,面对荣赫鹏在强势武力支持下的大肆进犯,朝廷派驻西藏的大臣有泰大人不仅称病不出,而且还撤回了驻江孜的五百守兵。朝廷的软弱和英军的貌似强大,并没有吓退主持噶厦政府的达赖佛爷和查布率领的上万藏军俗僧。   曲梅仙廓的战功给荣赫鹏换回了来自寇松总督和英国国会的褒奖。这期间,驻扎康拉庄园的荣赫鹏虽然遭到藏族民众和查布将军的袭击,荣赫鹏在麦克唐纳坚持回撤的情况下也曾险些送命,但休整后的荣赫鹏已经把炮口对准了孤军奋战的江孜、对准了查布将军率领的藏军俗僧。   1904年7月5日,荣赫鹏和麦克唐纳率军淌过年楚河,将密集的炮火倾泻在江孜城上。守城的查布将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荣赫鹏轰开江孜城堡的山门,对江孜城进行屠杀般的洗劫时,阿旺顿珠拼尽全力,带着查布的妹妹拉姆姑娘逃出了被荣赫鹏的炮火烧得残垣断壁、堆尸成山的江孜……   四十年过去了。追循当年进犯江孜的路线,搜寻当年战争的遗迹,奥斯丁把对战争的反思和忏悔写在一封封寄给阿旺顿珠的信件里,希望得到阿旺顿珠的原谅。一个细雨淫霏的早晨,奥斯丁带着忏悔战争、重续旧情的诚意出现在静默十年的阿旺顿珠的门前。两个结识四十年的异域好友,终于在友谊的召唤下,把两个爬满岁月皱纹的额头再次碰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