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磐超

Ma Bik-Chui

有片源
1997年
导赏:《宋家皇朝》以20世纪上半叶曾经影响中国政治走向和经济发展的宋氏家族三姐妹的感情故事作为主线,在弱化历史部分的同时讲述了宋氏三姐妹的传奇故事,展现三姐妹不同的人生轨迹。影片请来了杨紫琼、张曼玉、邬君梅三位当红女星出演宋氏三姐妹,以演技见长的姜文则饰演父亲宋查理。对于一部以真实历史人物为创作背景的电影,《宋家皇朝》的角色未能跳出“脸谱化”的窠臼,呈现出了宋霭龄机敏聪慧,爱钱重利益;宋庆龄忠厚老实,拥有爱国心;宋美龄刁蛮任性,追求权势的特点,未能从情节结构上塑造杰出人物的伟大,显得形式大于内容。此外,宋查理一角在性格塑造上缺乏连贯性,一方面让女儿将洋娃娃扔进大火表现出对洋货的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要求女儿们学英语为留洋做准备,原本对革命的支持则被江湖义气和世俗观念所影响,彻底将历史人物庸俗化,削弱了人物的光彩。尽管《宋家皇朝》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但也暴露出香港导演在处理人物传记题材时缺乏深刻挖掘史料和宏观把控全局的能力,利用服装色彩反衬角色性格、一些较为明显的隐喻尽管在细节上为电影增色不少但还是不能掩盖角色沦为世俗和平庸。《宋家皇朝》是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在特殊时期节点合拍片领域做出的有益探索,影片也荣获了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合拍片的殊荣,但从一部历史题材作品来看,《宋家皇朝》对真实的历史进行了过度的加工,对渴望了解这段历史和相关历史人物的观众产生了错误的引导,在观影时需要特别注意。(编辑:刘方舟)
1995年
导赏:电影《夜半歌声》自1937年问世以来,历经多个版本的翻拍。1995年于仁泰导演的版本在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上都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影片在表现爱情的深刻与复杂之余同时探讨了身份认同和自我救赎等更为深刻的主题,使这部作品在经典爱情基础上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在视觉上影片采用了褪色处理,创造出一种既怀旧又带有现代感的独特美学效果。这种手法打破了以往版本中通过金黄色调营造怀旧氛围的固化模式,通过褪色的色彩处理,让影片呈现出一种古朴而浪漫的质感,令观众耳目一新。宋丹平这一角色在张国荣的演绎下充满了痛苦、压抑与渴望。宋丹平所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戏剧天才,留学归来设计欧式剧场、进行欧式演出,前卫而叛逆。毁容后他失去了昔日的光辉,也陷入了自我身份的迷茫与恐惧。他不再敢面对自己,也无法面对深爱之人,将自己隔绝于剧院之中。张国荣以细腻的表演示人,演出了人物的命运起伏,引发无数观众共情。宋丹平这一形象的处理,也饱含于仁泰对人性深刻的理解。通过宋丹平的悲剧命运,导演探讨了人在遭遇重大挫折后如何重新寻找自我的、挣脱困境的命题。宋丹平的身份焦虑与自我认同的迷失,也折射出人在面对变化时的无力感,然而影片并未让绝望成为终点。与前几个版本的《夜半歌声》不同,于仁泰通过宋丹平与杜云嫣的爱情传达出一种积极的情绪。杜云嫣的不离不弃,充满着坚定的爱与信任。这种深厚的情感打动了宋丹平,使他最终选择在爱人的面前卸下心防,于是在结尾两人最终乘着马车迎接晨曦。这传达出爱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够治愈创伤、重塑自我的力量。(编辑:颜诗雨)
1994年
导赏:《白发魔女传》是1993年由于仁泰执导,张国荣和林青霞主演的一部动作片,改编自梁羽生的同名武侠小说,讲述了明末年间武当派大弟子卓一航与妖女练霓裳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白发魔女传》在鲍德熹的摄影下尤显唯美迷幻,画面时而绚烂华美,时而阴郁黑暗,逆光拍摄下的人物剪影既有名门正派的坚毅心志,又描摹了卓一航陷入两难之间的举棋不定;倾斜构图符合岌岌可危的明末乱世图景,又保留适当的画面留白留以遐想;低角度的人物仰拍将卓一航的放荡不羁、练霓裳的霸气妩媚等角色性格展示地淋漓尽致;手持长镜头记录下卓一航手持随意弯折的苇杆大战魔教教徒,极尽风流肆意、武艺高强;挥剑时一招一式的潇洒剪影,配以花瓣飘落的慢速镜头,缥缈的烟雾、风与密林等元素的适时运用,为影片增添几分神秘而朦胧色彩,迤逦华美的东方影像风格令人过目难忘,给人以别样的江湖体验。影片以倒叙手法娓娓道来,以卓一航与练霓裳之间情深义重却阻碍重重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插叙补充细节,同时配以卓一航的内心独白袒露心声,叙事上手法多样,却使影片短小精悍、情感描摹深刻有力。练霓裳为爱逃离魔教遭受百般折磨,却因爱生恨一夜白头,背后折射了爱情的自我牺牲和爱恨本为一体的两面性;卓一航与她身份截然对立,身在名门正派却渴望争破传统礼教的枷锁和匡扶乱世责任的束缚,虽行侠仗义嫉恶如仇,但难以解决江湖规矩与保有善心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深刻探讨了是非曲直的界限和非黑即白的善恶观,展现个体在传统礼教、内心道义、江湖风云与乱世责任等多重因素之下的压迫与挣扎,最后练霓裳选择出走、卓一航选择等待的结局则让人叹服与爱情的坚守与永恒,为影片赋予别样的悲情色彩,令人深思命运的无情、人性的复杂、善恶的边界,向观众传递了别样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编辑:刘若能)
1992年
导赏:本片是1991年《黄飞鸿之一:壮志凌云》的续作,武打设计由袁和平精心打造,每一场打斗堪称力与美的经典融合。李连杰扮演的黄飞鸿的武术动作流畅有力,不仅显示其深厚的武术功底,更凸显其宗师风范。与白莲教徒的对抗中,黄飞鸿的拳脚功夫凌厉不失优雅,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标志性的“佛山无影脚”在片中多次出现,施展时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与纳兰元述的终极对决则各具特色,黄飞鸿手持长竹竿灵活多变、攻守兼备,纳兰元述挥舞布棍威猛异常,决斗之下体现的是武人之间的惺惺相惜。片名中的“男儿当自强”不仅是黄飞鸿心中抱有的理想信念,更是无数中国有志青年的化身,是对中华民族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颂歌。片中不难看到当时世道黑暗,本应激愤的群众却麻木不思进取,对时局漠视,如女孩葬父卖身给士绅做小妾,群众竞相买彩票、瘫倒在草席上抽大烟等令人扼腕叹息的场景,而孩童本应是代表明天、光明的未来,却成为白莲教愚昧狂热的信徒。因此作为影片的核心人物,黄飞鸿不同于第一部的保守传统,“功夫再厉害,也敌不过洋枪”后的痛定思痛,片中的他对西方文化既不谄媚也不拒绝接受,既有医者仁心的侠义、对传统武学的传承和坚守,也有心怀天下、救国救民的求索。而纳兰元述作为片中的反派,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独到的悲情色彩亦发人深思:他体恤百姓、忠君爱国,痛恨列强的侵略欺辱,也痛心与朝廷的懦弱求和,不甘心对洋人俯首称臣,但在摇摇欲坠的王朝中,忠诚维护着将倾的大厦,终究难逃灭亡的结局。“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本片英文名《OnceUponaTimeinChina》或许可以帮助观众理解这部“中国往事”的意义:徐克不仅是想打造一系列的黄飞鸿动作电影,而是能够深刻反映历史变迁的近代史诗,凸显了中华民族的不屈内核和浓厚的家国情怀。(编辑:刘若能)
1989年
导赏:在成龙众多的电影中,1989年上映的《奇迹》,应该是卡司最大的一部,除了成家班武师集体上阵,还有几十位大咖演员亲情出演,成龙更是多次在采访中表示,这是他最满意、拍摄最辛苦的作品。电影翻拍自1961年的西片《锦囊妙计》,故事虽然不是原创,但还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成龙将《锦囊妙计》中20世纪30年代的纽约搬到了同时代的香港。影片虽然有众多演员出演,但娱乐性和幽默性并未受到影响。影片中妙趣横生的对比和环环相扣的情节,也使影片的质量得到保证,该片保持了成龙动作喜剧的风格,打斗场面及动作风格也延续了成龙的杂耍风格,甚至还作出了许多突破,可以说是一部商业性与文艺性兼备的作品。影片最终传达出的主题是善良和乐观,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保持善良和乐观的态度,就能战胜一切。影片的剧情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成龙的表演,更是将喜剧和动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全片怀旧布景如茶楼、夜总会、英皇酒店套房以及码头接送船等,演员的规模及服装,认真讲究又美轮美奂。此外,影片中的音乐元素也很吸引观众。梅艳芳的才华,演技,歌喉都是一流的,一想起这部电影梅艳芳那低沉沙哑的嗓音吟唱的:玫瑰、玫瑰、我爱你!还会萦绕耳边,缠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