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塞声

Saisheng Xiong

有片源
1979年
1958年
剧情: 菩萨崖——是河北某地革命老根据地的一个村子,现在这个地方已经成立了高级社。社里的老饲养员田老耕,要去北京探望离别了十几年的儿子——三儿。乡亲们都赶来送行,并把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礼物,托他带给当年曾在这里住过的抗大、联大的同志们:老胡、老苏、小黄等。田老耕在众人千嘱万嘱的欢笑声中,离开了他这美丽富饶的家乡。    田老耕在火车上意外地遇见了老胡(现在已经是上校军官了),老胡惊奇地从老耕的谈话中,知道三儿在北京当了副局长,并且已改名为田刚。老胡喜出望外地约定,到北京后一定约一些老朋友去看望他们。    老耕找到了田副局长的机关,很不凑巧,儿子出差去了,两三天赶不回来。老耕在这里可巧又碰上了三十多年前在一起给地主扛活的老相识,现在在这个机关当炊事员的赵师傅。老耕只好先和自己的儿媳赵玉书见了面,赵玉书看来倒很贤慧,可是对待老耕总是有些若即若离,好像老是有什么说不出的苦衷似的。甚至都不肯让老人家住在家里。这一切在老耕心里引起了层层疑云。老耕百思不得其解,决定第二天动身回去。    第二天清早,老苏、老胡、小黄和已经牺牲了的北方的女儿,都来到了田副局长家里。田刚从工地上赶回来了,可是谁也料想不到,田刚不是三儿,却是个陌生人。老耕疑惑地责备着自己,是不是找错了?所有的人都想解开这个谜,然而这个“谜”的产生,却有着一段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原来田刚和三儿很早就在一个连队里,一起工作,一起战斗,两个人成了亲密的战友。土改时期,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土匪袭击他们驻扎的乡村,三儿为了解救全村的老百姓,光荣地牺牲了。田刚忠实地按照三儿的嘱托,通过组织上的允许,一直像对待自己亲父亲一样地奉养着老耕。老耕失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心情当然是非常痛苦的,但老耕也深深地被田刚这种高贵的忠于革命友谊的品质所感动,从田刚身上,从面前站着这些可爱的同志们的身上,老耕得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和安慰。在洋溢着崇高的革命友谊的激情中,影片结束了。
1954年
剧情:1947年春天,蒋介石匪帮调动了数十万兵力疯狂地进犯陕甘宁边区。当时,边区的军民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主动撤出延安,屡次给疯狂的敌人以沉重的打击。7月间,我军为了诱敌北进,猛扑榆林城。这时保证数万野战军的粮食供应,便成为陕北人民争取胜利的主要任务。沙家店是米脂县的一个区,那里设立了粮站。到那里领粮的部队很多,粮站的粮食眼看供应不上了。曹区长、区委金书记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派民兵队长石得富到邻区去催粮。路途中,运粮队遇上敌机空袭,幸亏石得富镇静地指挥防空,才没有遭到大损失。这件事得到同路的葛专员称赞。葛专员路过沙家店视察备战情况,他特别提醒他们不但要管好粮站,还要照顾全面,组织群众做好备战工作,千万不能让群众遭到损失。金书记遵照葛专员的指示,决定把粮站交给石得富负责,另外找村里的石永公、疤虎、二木匠等人协助石得富。粮站工作交代妥当后,区干部就下乡去检查备战工作。战争形势迅速发展着,北上的敌人已经逼近邻县绥德。当时人心惶惶,石永公开始动摇,地主又乘机放火破坏,而粮站里还存着180多石粮食。怎样妥善地处理这些粮食呢?石得富便到离粮站30多里的镇川堡 支前委员会去请示葛专员。镇川堡当时正在紧张撤退中,从榆林南下的敌人已到堡外的河对岸。石得富见到了葛专员。葛专员指示石得富当夜发给野战军一百石粮食,剩下的必须在天亮前全部疏散到大路以北。最后,他告诉石得富:“虽然敌人几乎占了所有的县城,但毛主席仍然留在陕北……胜利很快就会到来的。”这消息给石得富很大的鼓舞,当下他便赶回沙家店。那一夜,大雨倾盆,山洪暴发,石得富等人在粮站里一夜未睡,等待着部队来运粮。天明前,接到葛专员的紧急通知,才知道运粮队因道路被山洪隔断不能来了,让他们就地动员群众疏散粮食。就在这一夜里,敌人占领了镇川堡并决定明日经沙家店进犯乌龙铺。饥饿的敌人到处搜刮粮食,并准备抢劫沙家店粮站。黎明,敌人的前哨部队已经接近村口,但是粮站里还有80多石粮食来不及疏散。石得富领导大家埋好地雷,即上山准备扰乱敌人。在最危急的时候,曹区长带领游击队前来支援,终于击退了企图抢粮的敌人。石得富等人连夜又下山去疏散粮食,疏散不及的,就在当地埋下。又过了紧张的一夜,粮食刚疏散完毕,敌人就进了村,疤虎在掩护粮队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石得富忙着掩护石永公撤退,又赶回粮站找到石永公来不及拿走的粮账,当他刚把粮账掩藏在村外的悬崖下时,不幸受伤被敌人抓住了。敌军中粮食恐慌已到极点,匪军官以为抓住了石得富就能找到粮食,因此,加倍酷刑毒打逼问粮食去处。但是他们除了被石得富痛骂之外,一无所得。石得富虽受重伤,但仍坚持斗争。当夜,他便跟一起被捕的群众,杀死哨兵,逃出了虎口。当他来到悬崖下面,发现粮账依然埋在地下时,心里便像落下一块大石头。这时我军已开始了猛烈的反攻。石得富在沙家店山顶的战场上,见到了金书记和石永公等人。他把自己奋不顾身保存下来的粮账,小心地交给了金书记。西北战役终于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它给全国大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具有革命传统的陕北人民,又一次在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