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英

Chi Ying Chan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该片作为一部“剧本杀电影”,在叙事层面上既保留了传统悬疑电影的叙事手法,又在尊重剧本杀游戏的基础上套用其富有特色的叙事特点,其中包括情节反转和内外视角相互转换的叙事方式。影片为了呈现出极致的悬疑感和紧张感,通过将情节多次反转把控节奏,最初是满探长召集七位嫌疑人到戏院集合,试图通过逐一盘问的方式找出真凶,而在经过审问和推理之后,每个人的身份与动机浮出水面,“假死计划”被揭穿,但最后情节再度反转,墨怜伊的死并非简单的谋杀,而是涉及多方势力和复杂计划的复杂事件,因此,情节反转的叙事方式不仅有助于结构谜团,又有助于层层揭露人物的内心,反映出人性的幽深与复杂。而影片内外视角的使用易于还原案情全貌,外视角用于展现满探长的破案过程,代表着客观陈述性,而内视角是每个角色的主观陈述,代表着故事分支,七位嫌疑人的独白整合了案件主线,保证了事件发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因此内外视角的相互转换易于辨明陈述的真伪,从而加深故事的层次感,使得剧情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影片巧妙地将京剧元素融入剧情和角色设定之中,使影片的主场景发生在一家戏院,并将嫌疑人设定为从事与京剧有关的生计,包括京剧名伶、戏班班主等,同时影片又将脸谱和戏曲剧目暗合每个角色的身份与命运走向,做到了陈陈相因、丝丝入扣。侦探满天飞对应关羽的脸谱,代表其忠肝义胆;童老板对应吕蒙的脸谱,代表其不容小觑;鲍仲山对应曹操的脸谱,代表其奸诈多疑,这种对应关系强调了角色的特质,带有象征意味。而影片中《过五关》《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等剧目在丰富影片内涵的同时又隐喻着角色的命运轨迹,末尾的《霸王别姬》旨在借虞姬与项羽的悲壮爱情寓意疯子与墨怜伊二人命运多舛的结局。由此,影片紧扣”戏“这一字眼,将戏曲的精髓融入其中,为影片带来了创新性,焕发出独特的魅力。(编辑:州文)
2023年
导赏:《怒潮》是一部演员阵容强大的黑帮片,电影采用多线索复调叙事策略,将镜头聚焦于海外暗黑犯罪产业链,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逐步揭开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犯罪网络。黑警、黑帮、受害者家属等多股势力在利益与复仇的驱使下周旋对抗,使得人物的命运与故事的走向都充满了不可预测的悬念。随着张家辉饰演的“哥哥”陈安的身世之谜及其背后的目的逐渐浮出水面,主要角色的动机也逐渐清晰。陈安的角色充满对生命挣扎与对家庭珍爱,他是一个背负家族恩怨、深陷道德困境的男人,他的故事线加深了影片的情感深度,也凸显出“爱与正义”这一核心主题。影片通过麦朗汶和马文康的视角,分别揭示了黑白两道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与黑暗势力的残忍。《怒潮》在动作场面的处理上同样值得称赞。影片中的追逐、枪战、肉搏等动作戏码,紧张刺激,充满了智慧与策略。打斗场面中,每一拳、每一脚都力求真实,拳拳到肉的视觉效果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和紧张感。这些动作戏极大满足了观众对视觉刺激的需求,也是对角色性格与“复仇”故事线发展的有力支撑。影片在叙事的结尾,马浴柯导演并没有选择让深恶痛疾的人在完成“复仇”之后全身而退,而是为了救更多无辜人选择留下,展现正义的力量与希望。这一选择体现着角色内心的善良与正义,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复仇与救赎的深刻思考。自始至终,他们都不曾被黑暗势力吞没,仇恨和愤怒是他们去瓦解黑暗的源头,而保护无辜弱小,则是他们内心一直的坚持。(编辑:婧怡)
2022年
2021年
导赏:《关于我妈的一切》是一部深刻描绘中国家庭伦理和母女情感的电影。它以季佩珍这位普通母亲的生活为线索,细腻地勾勒出一个家庭内部的复杂情感和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影片不仅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更引发了对于现代家庭中个体角色和代际沟通的深刻思考。影片的叙事结构紧密围绕季佩珍这位母亲的形象展开。她的生活几乎完全奉献给了家庭,从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婆婆到操心女儿的职业和情感生活,再到支持丈夫的事业,季佩珍的形象成为了中国传统家庭中母亲角色的缩影。然而,影片并没有将她塑造成一个单一的牺牲者形象,而是通过她与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现了她作为个体的情感需求和生命价值。影片对生活细节的展现尤为突出,如季佩珍在家庭中的默默付出,以及她在面对生命终结时的坚强和乐观。这些细节不仅让角色形象更加丰满,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家庭个体角色的思考。它提示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更加珍惜和关心彼此,尤其是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影片对妈妈“太多”爱的展现,也引发了对现代家庭教育方式的反思。季佩珍对女儿的爱无疑是深沉的,但她过度的关心和控制却让女儿感到窒息,甚至产生了叛逆。《关于我妈的一切》在情感表达上平实而真挚,它没有过度戏剧化的冲突,而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再现,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纽带和生活挑战。影片通过季佩珍的视角,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母亲在家庭中的多重角色,以及她在面对生命终结时的坚强和乐观。此外,影片在视觉艺术上也颇具匠心。导演巧妙地运用了光影、色彩和镜头语言,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主题的深化。例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热气球,不仅是季佩珍年轻时的梦想象征,也是她对自由和探索的渴望的体现。《关于我妈的一切》是一部深刻反映中国家庭伦理和母女情感的电影。它以真实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普通母亲的生活和她与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纠葛。影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也引发了对于家庭关系和个体价值的深刻思考。(编辑:赵敏)
2020年
2018年
导赏:《来电狂响》作为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的中国版改编,以独特的黑色喜剧风格跨越了文化差异的鸿沟,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复杂面貌与情感纠葛,兼具娱乐性与深刻性。在《完美陌生人》的框架基础上,《来电狂响》巧妙地加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影片不仅探讨了爱情、婚姻、家庭等普遍性议题,还触及了婆媳关系、养老难题、离婚买房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这些话题的加入,使得影片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成为了一面映照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镜子。电影《来电狂响》在保留原作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原作《完美陌生人》以其深刻的心理剖析和紧张的剧情张力著称,而《来电狂响》则通过调整人物设定和话题热点,将其转变为一部更符合中国观众口味的喜剧片。影片通过引入直播平台、外卖软件等现代生活元素,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时代感,也巧妙地触及了当下社会热点,如网络直播的兴起、个人隐私的泄露等。在改编过程中,《来电狂响》将女性在职场与生活中的生存境况作为影片的议题之一。演员马丽饰演的韩笑、霍思燕饰演的李楠、代乐乐饰演的戴戴等女性角色是拥有独立思想、复杂情感和现实困境的个体。她们在职场上的奋斗、在家庭中的牺牲、在面对爱情时的犹豫与坚持,都被细腻而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手机是《来电狂响》的全篇式线索,作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工具,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与心理状态的缩影。影片通过一场看似普通的聚会,将七个人物的手机内容公之于众,从而揭露了他们背后隐藏的秘密与伤痛。这种设定增加了影片的戏剧张力,也深刻揭示了现代人在数字时代下的孤独与焦虑。手机既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加剧了彼此之间的隔阂与不信任。影片通过这一独特视角,引导观众反思数字时代下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编辑:婧怡)
2016年
导赏:《大闹天竺》是王宝强首部自导自演的电影作品,由白客、柳岩、黄渤等群星出演,本片糅合了喜剧片、公路片、功夫动作片、印度歌舞片等类型元素,呈现了一段笑料百出、节奏轻快、色彩明艳的冒险旅途。由于上映于2017年春节档,本片在践行“文化外交”的同时也充满了浓郁的本土年味儿与经典情怀:老牌“春晚”笑星陈佩斯、朱时茂轮番亮相,剪辑穿插了春晚拜年的喜庆画面,以及六小龄童的客串和《西游记》主题曲配乐,为观众带来丰富的影片视听感受,取得7.56亿元票房的好成绩。《大闹天竺》延续了“囧途”系列的公路喜剧套路,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别出心裁的创新,片中处处可见对于《西游记》的戏仿致敬。通过挪用这些在亚洲文化圈影响深远的故事符号,让观众在熟悉与新奇中获得观影乐趣,例如以谐音相对应的唐森、武空、朱天鹏和吴静师徒四人在外形和性格上与原型各有一些相似之处,而新的混搭引发又妙趣横生的化学反应。“九九八十一难”般的重重障碍也为公路叙事带来看点,印度婚礼、街头大战牛魔王等精彩场景令人目不暇接。在主题上,四位主角的贪嗔痴让他们同样被过去所困扰,但都在冒险中渐渐领悟亲情、爱情、友情的真谛,到达目的地佛教圣城难陀伽耶时,都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学会放下我执,获得新生。优秀的电影作品往往能够抓住具备文化共鸣性的主题,体现真情实感,从而克服文化差异,引起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体系下的受众思想上的共鸣。中印合拍电影《大闹天竺》在影片内容创作上实现了文明互鉴,其印证了中印文化融合的魅力之强大,同时也鼓舞了相关题材电影创作的持续深入探索。(编辑:曾奕琦)
2015年
导赏:《暴疯语》的故事开头是一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患有精神分裂的范国生因为多疑谋杀了自己的妻子,而他随后被诊断为有精神疾病而逃脱了法律制裁。是典型的犯罪题材影片,但别出心裁的是,《暴疯语》采用了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观视点代入悬念,使影片兼具惊悚氛围和心理影像质感。影片作为悬疑影片在疑点预埋方面合理,故事情节重重转折。范国生谋杀妻子后点燃煤气罐,是情绪失控还是清醒的掩盖,以及周医生最后失控将碎片刺向自己,也让故事的真相浮出水面。在故事情节的设置,影片以完整的视角展示出关于周医生的伦理故事,从范国生的意外失手,由此暴露出周医生的反常,周医生反复强调的帮助范国生,老师去世后的晋升以及不想要孩子的种种迹象都是他反常行为的佐证。由此给观众留下许多细思极恐的细节。电影中的一处情节正是周医生内心最深处的痛点所在,一个女人带着小男孩看病,而真正生病的却是这位看似清醒的母亲,而这个女人和孩子正是周医生与母亲的幻影,这也是周医生处于幻境的起点,母亲的去世与发病一直是他影藏的秘密与内心深处自我的纠缠。影片中的精彩部分是在密室中范国生与周医生的对峙,也正是所有疑点的解答,影片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周医生严谨的律己、自信、渴望成功与他内心的脆弱,敏感,焦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立的双面形象是情感爆发的催化剂,尤其是后半部分,当发现身处的一切都是自己与另一个自己的对话与割裂,这一段的表演黄晓明也贡献出细腻兼容爆发式的演技,将一个精神病人被割裂的内心活动演绎的淋漓尽致。导演通过非常生动的“治疗”手法,电脑、书、药,镜子,封闭的空间,有趣的测试,由此展开了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那里有惊险的生死之争,也有温情与热爱。电影中,刘青云和黄晓明的组合不仅用精彩的表演呈现出悬疑的故事,同时也展示了影片温情部分的情感表达。电影中以周医生的完整故事聚焦一个精神患者的真实境遇,引发大众的思考。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其实都藏有两个“我”,需要时刻在矛盾与冲突中产生抉择。通过影片明白,精神问题不再是一个需要冷眼或另类的问题,这也符合了导演对该影片的初心。(编辑: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