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望

Dewang Song

有片源
1991年
剧情: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某大学搬迁到南方某县城。物理系一对学生李涛和容秀枝真诚相爱。与此同时,秀枝的同舍好友丽英也爱上了李涛,使李涛不知如何是好。容秀枝3岁丧父,14岁丧母,由其远房伯父养大,后因伯父生意亏本,把她卖给萨家抵债,遭到萨继祖奸污,这一不幸遭遇在秀枝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秀枝早想把这一切告诉李涛,但发现自己已怀孕,而这时,萨继祖也逼她离校回家,这使她异常痛苦。离校时,她请求丽英好好照顾李涛。从此,丽英对李涛更加柔情蜜意。毕业前夕,丽英自作主张请颇有权势的父亲来校主持她和李涛的婚事。李涛十分吃惊,在表叔陈主任的帮助下,藏了起来。日本投降后,李涛留校任教。一天,李涛接到家信,说母亲病危,要他回去完婚。回家途中,李涛无意中碰到丽英,这时丽英已经结婚,丈夫是少校副官。丽英告诉李涛,秀枝就在这镇上教书,萨继祖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秀枝怀的孩子也流产了,现在一个人生活。李涛找到日夜思念的秀枝,二人悲喜交加,紧紧拥抱。这天正是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两人互诉衷肠,发誓永远相爱。但李涛回到家后,无奈被传统的观念和孝道思想所逼,和父母包办的玉兰结婚。玉兰十分贤惠,使李涛感到婚后生活十分快乐。李涛回校报到时,路过秀枝家。秀枝已知李涛完婚,故避不见面,让姨妈交给李涛一首诗:“三度月圆缺,月圆人不圆。同居无嫁娶,一夕是百年。中秋他日见,不负今世缘。”李涛看完诗,心情无限惆怅,返身离去。躲在暗处的秀枝望着李涛背影,泣不成声。 
1984年
剧情:版本一 已在剧院担任独唱演员的衣大英,领着音乐学院刚毕业的学生钟一得,又来到了响石坡。他们在花红柳绿、层峦叠嶂的群山中,听到了羊姑甜美的歌声。这歌声使衣大英浮想联翩,这歌声使只爱西洋音乐的钟一得为之倾倒。他们为了培养羊姑,发展民族音乐,邀请羊姑去考音乐学院,但被藐视民间歌手的吴皮克教授等人拒之门外。衣大英决心自己培养羊姑。当羊姑的歌声在音乐比赛会上受到热烈欢迎时,却再次受到音乐界从士的冷落,"山叮咚"也被贬为不正规的声乐,受到崇洋思想的排斥。羊姑、长庚对此并不气馁,在衣大英等人的帮助下,他们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演出。正在这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衣大英被幽禁,钟一得万念俱灰。后来在羊姑、长庚歌声的召唤下,钟一得留在响石坡,和他们一起整理了81曲"山叮咚"。同时,他自己也成了"山叮咚"歌唱演员。春节期间,长庚领着钟一得、羊姑为农民过年而欢唱"山叮咚"时,又被"四人帮"爪牙砸了台。"山叮咚"又一次遭到打击。长庚又气又恨,忍辱死去。羊姑和钟一得虽然在共同的生活中建立了深厚友谊,但为了钟一得的前途,为了发展"山叮咚",羊姑强忍下个人的感情,为劝钟一得回城去。钟一得终于吐出了肺腑之言:他说自己这几年才懂得人民是音乐之本,应当做一个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歌唱演员。此时传来了衣大英的高声呼唤。衣大英兴奋地告诉他俩:"四人帮"被粉碎了,剧院邀请羊姑去排"山叮咚",争取去北京演出。他们在长庚墓前去祭奠,告诉他"山叮咚"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在焰火纷飞,彩灯高照的首都国庆之夜,羊姑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为三千多观众成功地演唱了"山叮咚"。 版本二 战争年代,热爱民歌“山叮咚”的某司令员让文工团团长巴民基和文工团团员——衣大英去响石坡村学唱“山叮咚”,但遇敌机轰炸,未能学成。15年后,“山叮咚”的继承人长庚与由他抚养长大的羊姑娘时时唱起“想亲人”歌,抒发自己十几年来对救过他们的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独唱演员衣大英有一天听到了羊姑甜美的歌声决心自己培养羊姑。“四人帮”粉碎后,在焰火纷飞,彩灯高照的首都国庆之夜,羊姑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为三千多观众成功地演唱了“山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