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燕

Yan Xiao

有片源
1992年
导赏:电影《狂》是凌子风导演的“封镜之作”。这部影片于1992年精心制作而成,并率先在中国香港与观众见面,而后在2004年7月14日终于登陆中国内地的大银幕,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影片所呈现的风格真实而朴素,仿佛一部生动的纪录片,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世界。影片的核心人物郑幺姑由当时年仅二十岁的许晴饰演,她以精湛的演技展现了未嫁人姑娘的羞涩与纯真,以及初为人母的坚强与母爱。这种自然的转变令人叹为观止,也让观众对许晴的演技刮目相看。这部电影改编自现代著名作家李劼人代表作大河三部曲之一的《死水微澜》,它在中国百部小说排名榜上占据显赫的地位。另外两部长篇小说分别是《死水微澜》与《暴风雨前》,这三部小说虽然各自独立成篇,但历史前事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一个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四川地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完整地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革。电影的时代背景设定在十九世纪末的四川,通过一个小乡镇的细微变化,折射出辛亥革命前后四川城乡各阶层的分化与深刻变革。影片虽以伦理爱情故事为主线,但更为核心的是通过女性视角,展现了郑幺姑这类女性在时代洪流中的抗争精神。郑幺姑,这位从农村嫁到镇上的女孩,她柔媚且聪明,骨子里却透露出一股倔强。她不愿被社会对女性的传统束缚所限,敢于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更敢于挑战那些陈腐的道德观念。她的形象,无疑是四川小城镇女子解放意识的一次生动展现。
1987年
剧情: 初夏的夜晚,公安局女刑侦员李珍和当摔跤队员的未婚夫刘家骅正在商量婚事,突然被一件凶杀案打断。从昏迷中醒来的受害者张凤麟告诉李珍和她的同事马龙,他是在郊外竹林中营救一个遭流氓污辱的姑娘时,被流氓刺伤的。根据张凤麟提供的线索。李珍、马龙和刑警队姚队长从末班车上发现了血迹,由血迹找到了紫霞路一个叫宋扬的小伙子。据宋扬以前所在的建筑队长介绍,生性老实胆小、见了血都会昏倒的宋扬绝对不可能作案。但在宋扬现在工作的装潢公司,倮卫干事说宋扬是个出了名的亡命徒。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打乱了李珍和马龙的破案思路。李珍从宋扬的好友那里行知,宋扬的变态是因失恋造成的。原来在市旅游公司当导游的陈小芬,在结婚前突然与他分手。正当案情处于扑朔迷离之时,宋扬突然潜逃了。经过分析,李珍和马龙扮成未婚夫妻上了陈小芬的旅游车。在游览严子陵钓台时,陈小芬悄然退了出来,到山顶与宋扬相会。宋告诉陈:帐已了,并要她赶快嫁人。陈悲痛欲绝。这时,一胖一瘦两人突然出现。搏斗中,李珍和马龙赶到,救下了身处险境的宋和陈。审讯中,宋扬玩世不恭,口供牛头不对马嘴。林阿宝让陈小芬站出来为宋扬说话、遭到陈小芬的拒绝,林阿宝痛斥陈小芬,使她有所震动。矛盾中的陈小芬来到李珍家,看到刘家骅又受到极大刺激,李珍追到陈小芬的家中,陈小芬在李珍的感召下,终于吐露了自己的隐私。这时,张凤麟突然从医院失踪了。原来,张凤麟是个流氓团伙的头子,绰号"野猫"。一天深夜,张凤麟一伙强奸了与宋扬在一起的陈小芬。从此,宋扬的性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伺机报仇,刺伤了张凤麟。而骑着摩托车正好路过的刘家骅面对张凤麟的威胁被吓跑了。真相大白,罪犯全部落网,李珍和刘家骅也从此分手。  
1985年
导赏:《相思女子客店》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生动塑造,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张观音和乔三腊作为影片中的典型人物,分别代表了改革力量和保守势力,他们的命运和斗争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物命运,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张观音是一位明快直爽、勇于担当的女性改革者形象,她既不是“具有非凡能力的英雄”,更不是“纯洁无瑕的观音大佛”。她对待改革事业充满执着与创造性,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挑战旧有的制度和观念。在工农兵宿食店的改革中,她不仅以科学的态度按经济规律办事,提升服务质量,还懂得照顾人心,对同事和顾客都展现出温婉诚挚的一面,赢得了周围人的尊敬与爱戴。而乔三腊是影片中的反角,她依仗自己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公社书记的老婆,横行霸道,唯利是图,恶毒刻薄。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关系网,对张观音进行打压和排挤,甚至不惜造谣诽谤。她代表了那些阻碍改革、维护旧有制度和观念的旧势力和保守思想,其存在和行为不仅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影片中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背景环境设定在南方某偏远山区的工农兵宿食店,经济相对落后,思想观念保守,而工农兵宿食店则是这一地区的重要服务设施,承载着过往旅客的食宿需求。这一环境为影片的冲突和变革提供了天然的舞台。在乔三腊管理下的工农兵宿食店脏乱不堪,管理松散,服务态度恶劣。张观音敢于挑战旧有的制度和观念,通过考试聘用年轻服务员,辞退混饭吃的干部家属,整顿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使客店焕然一新。这些变化不仅赢得了旅客、店员的好评,也触动了乔三腊所代表的旧势力。由此,电影以小见大地揭示了社会改革中客观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编辑:明慧)
1984年
剧情: 杨大千是某建筑公司的木工班长,他性格爽朗,工作积极,技术好,是厂内多年的先进生产者,青年们都喜欢和他在一组干活。杨大千还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个贤惠勤劳的妻子和聪明的儿子,还有孩子的姥姥。一家人过着和睦的生活。领导凌大夫家有个海外的亲戚,送给凌大夫一台彩电。凌大夫邀请杨大千全家和周围邻居来看节目,可是天天晚上看电视,日子久了,女儿学习成绩下降,爱人姜工程师在晚间也没法看书,为此引起全家苦恼,邻居关系也开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杨大千觉察到这些变化,他不再到凌大夫家看电视了。他决心在一年内攒够钱,自家买一台彩色电视机。从此,杨大千全家节衣缩依,一滴水、一度电都精打细算。谁忘关厨房灯了,杨大千能吼得全家人都被吓一跳;饭菜里鱼肉绝迹,荤腥全无。杨大千白天上班,业余时间给人做家具;杨嫂晚上为缝纫组加工成衣;儿子小宝拣桔子皮。到了星期日,杨大千去打鱼,送到自由市场去卖。姥姥为小宝买了点酱肉吃,杨大千也把小宝打了一顿。姥姥一气出走到小女儿家去了。杨大千替凌大夫做了一个书柜,凌大夫要给钱,杨嫂重情义,坚决地推辞了。杨大千由此对妻子不满,家庭内部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这时杨大千亲眼看到有人偷拿公家的床给自己打家具;公司吴科长利用职权占公家便宜,他的儿子结婚,电视机、录音机、大衣柜、写字台,五花八门,样样俱全。对比之下,杨大千想到自己像个傻子一样,过去只知道闷头干活,真是太傻了。他的思想产生了动摇。不久,杨大千到郊区小姨家接姥姥回城,乡亲们要杨大千留下做大衣柜。小姨知道杨大千在攒钱买彩电,特为他搞了一张假证明,请病假7天,把杨大千留下来干私活。事情凑巧,刘师傅的儿子、临时工刘刺乘公共汽车经过小姨家门前亲眼见到杨大千在院子里做木匠活。他回去一说,由此引起一系列纠葛,刘刺的临时工也被辞退了。杨大千的儿子小宝听爸爸说车票就是钱,他上汽车站拣了很多废车票。与此同时,刘师傅也以为刘刺做了对不起杨大千的事,狠狠打了刘刺,甚至要他给杨大千下跪赔礼。这一切使杨大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痛切地感到,自己心灵上沾染了灰尘,不但影响了家庭、孩子,也影响了刘刺、邻里。他意识到自己对物质的追求如果过分了,脱离了实际,是会走上邪路的。杨大千终于幡然悔悟,他甘心情愿,继续做一个为四化出力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