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德

有片源
2018年
2015年
2013年
2011年
导赏:《秋之白华》是霍建起导演创作于2011年的作品,影片取材于革命家瞿秋白的真实经历,在聚焦于瞿秋白与杨之华的浪漫爱情的同时,牵连出瞿秋白坎坷、爱国、坚定的人生旅程。影片充满了诗意,以情动人。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相较于其他革命家,他身上更多显露出一种文人、诗人气质,具有更丰沛的情感,对世界有更多悲悯与爱。影片并未为了追求戏剧化的行动而牺牲人物自身的特性,反倒通过突显情感在片中的占比,来辅助人物形象的呈现。影片前半段以杨之华的视点讲述她与瞿秋白的爱情、革命往事,后半段则以瞿秋白的视点为主,两种视点互相映照、彼此补全,形成了如倒影般的和谐圆融之美。着墨于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爱情,并不是偷窥革命家的风月往事,而是从这名无产阶级战士鲜为人知的生活经历出发,探寻他在当时情境下做出坚定信仰、永不言弃选择的原因,并将这份对爱人的深情、对国家的热望传递至21世纪的当下,“让理想照亮历史,让诗情穿越历史”。影片迷恋于捕捉美的、情绪的、含蓄的瞬间。杨之华与瞿秋白初遇时,两人虽互相欣赏,却必须克制、忍耐。杨之华温吞的旁白已事先对瞿秋白的出场做好了铺垫,唤起观众的好奇。然而当瞿秋白终于现身,摄影机却不过惊鸿一瞥,匆匆略过,展现出杨之华内心的慌乱与爱慕。杨之华在桥上以“他”相称,间接表白,镜头从荡漾着两人倒影的水面向上攀,空气在画面中涌动,风吹乱了头发,而乱也是美的。就义前,瞿秋白在遗作《多余的话》中写道:“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影片的最后,他倒在一片鲜花草丛之中,影像与现实终于呼应、交叠。(编辑:海边淡鼠)
2010年
2006年
2003年
导赏:《惊涛骇浪》作为一部2003年以抗洪救灾为主线的剧情电影,在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何对真实事件进行艺术加工?影片极具冲击力的视听语言给出了答案。影片通过恢弘的场面调度和细腻的细节刻画,将洪水的狂暴与军民的坚韧形成强烈对比。导演运用大量实景拍摄,浑浊的洪水、崩塌的堤坝、暴雨中的军车冲锋,营造出逼真的灾难氛围。其中,最具震撼力的场景是官兵们用血肉之躯筑成人墙堵住管涌,镜头从水下仰拍,浑浊的激流中士兵们咬牙坚持,视觉冲击力极强。《惊涛骇浪》的导演翟俊杰表示,电影最需要尽致着墨的是其审美性和艺术性,循规蹈矩只会扼杀艺术,他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让画面荡出诗意。作为剧情片,《惊涛骇浪》的情节环环相扣,讲好了一个精彩的群像故事。影片运用了多线断续叙事的方式,观众可以通过自身的想象对某一情节进行串联,对某一人物进行构制,完成高层次的协作和升华。主线围绕张子明、张成文父子的矛盾展开,从冲突到和解,体现两代军人的精神传承;副线则聚焦林为群、魏长胜等普通战士的牺牲,塑造了鲜活的英雄群像。影片还穿插了韩盛元等科学家的决策过程,展现科技在抗洪中的关键作用,使叙事更具层次感。《惊涛骇浪》不仅是一部历史题材电影,更在当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影片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的抗疫、抗震等重大灾害中依然延续。影片中,富家子弟林为群放弃优渥生活投身抗洪,最终牺牲;军长之子张成文从抵触军人身份到主动请战,这些人物成长折射出个人与家国的深刻联系。在当代社会,影片提醒我们,面对灾难,唯有团结、奉献与科学应对才能战胜困难,这种精神内核超越时代,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编辑:林佳欣)
2002年
剧情:  郑律成出生在韩国,小时候口吃,但他对声音的反映表现出了平常人少有的敏感。他经常跑到\"安博士\"跟前听他拉小提琴。安博士发现了郑律成的音乐天分,说服了郑律成的父母,让郑律成学习音乐。   在一家乐器店里,郑父给律成买了一把小提琴,有两个日本人也相中了这把小提琴,他们因为没买到就动了抢的念头。最后小提琴谁也没得到,而被抢断了。无理的日本人将郑父关进了监狱,还把律成的二姐银珠、二哥家成打死,一个和睦的家庭顷刻间不复存在,这一切在小律成的心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15岁时,律成告别了母亲,到中国去寻找大哥、大姐。到了广州后,没有找到哥哥姐姐的律成流落街头。后来他打听到,大哥国成已经在战场上牺牲,大姐金珠在上海。几年后,律成终于在上海找到了大姐,但是金珠却在一次暗杀日本间谍的战斗中被日本人打死了。   金珠在临死前把律成托付给了好友米兰,在米兰的引导下,律成开始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律成还通过米兰认识了冼星海、了解了延安,从此他不仅走上了真正的音乐生涯,还开始向往延安这个革命圣地。   通过米兰的帮助,律成终于来到延安,找到了大姐夫杨武,杨武建议律成先到鲁艺学习。郑律成觉得来到延安后,他身上隐藏着的音乐天分才真正找到了喷发的出口。   后来经公木介绍郑律成来到\"中国女子大学\"做音乐指导,开始创作《延水谣》。《延水谣》完成了,当他深情地把这首歌奉献给\"中国女子大学\"的女学员们时,爱情悄悄地来到了他身边,他与女学员们的队长雪松相爱了。   其实米兰也一直爱着郑律成,为了爱,她不辞辛苦走了一年,从上海来到延安。当她得知律成与雪松相爱之后,内心痛苦的她却为律成与雪松祝福。后来她与革命者莫耶去了前线。这个时候由莫耶作词,郑律成作曲的《延安颂》正在形成中,而公木已经在前线开始了《八路军大合唱》的歌词创作。   老班长的儿子铁蛋从前线回来了,他给老班长带回了欢乐,但却给郑律成带回了更多的沉重。之后,组织对郑律成及米兰的审查,使郑律成十分气愤,也使他与雪松的爱情经受了考验。杨武听说组织在审查郑律成和米兰,特意从前线赶回后方,为郑律成解了围。郑律成与雪松在杨武的帮助下完了婚。正当雪松临产时,米兰从前线回来了,为了保护从前线带回来的文艺作品她身负重伤,双目失明。她把公木在战场上写下的《八路军大合唱》交给郑律成,郑律成面对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诗篇激动万分。为了能写出血的战歌,郑律成毅然去了战场。临走时把雪松和孩子托付给了老班长。为了给孩子换点奶粉,雪松把郑律成心爱的小提琴卖了,但是老班长带着奶粉与粮食回来的后,却因饥饿和劳累永远离开了人世。   郑律成回来了,他带着在前线体验到的一切回来了,他与雪松一边照顾米兰,一边创作《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进行曲》完成了,双目失明的米兰听着这首歌,欣慰地笑了……
2001年
8点35分
8点35分

演员/

导演:张秉坚/
主演:邢佳栋/伊春德/
播放正片
剧情:这年这月这一日的8:35,顾聪和丝蒲同时拉开了一辆出租车的门,那一刻,注定般的相爱了,只是相遇的一霎那也注定了已经……错过……    北京下起了大雪,丝蒲用手擦着车窗上的哈气,顾聪敏感的看到她的手腕,一只名为“爱的捆绑”的手表开启了一段淡淡的爱意。他要以黑泽明设计的贵几倍的手表来换“爱的捆绑”,可那是她的纪念品,结果可想而知。    他们都是对表,对时间敏感的人。她戴着“爱的捆绑”已经四年,特殊的表链扣上就无法打开。其实想开总是有办法的,只是,只是她放不下吧!他在大学徘徊了两年,终于在最后的舞会上鼓足勇气朝女生走过去,可惜,可惜晚了两秒钟。从此从起床开始分分秒秒计算精确,对钟表情有独钟。可能有的爱太深,深到连自己都忘了,只是依稀记得和她有关的,比如,比如晚了的两秒钟……    从此,恋爱般的感觉蔓延在8:35的小小出租车里,每天半小时,剩下的都是错过……一同听一张意大利的CD,彼此为对方带上耳机,然后十指相扣;他送她会下雪的小礼物;她为他做三明治,可惜放多了盐,但他吃的依旧香甜……每天的早晨,连旁观的我都期待着温暖的出租车厢里暧昧的芬芳。    可惜有的人只是有缘人,没有长相守的福分。相遇的那个8:35,丝蒲抽屉里只剩下三十颗药丸,一天一颗,吃完的日子就是离开这座城市的日子。先天性心肌畸形的复发让美丽的生命摇摇欲坠,可是上天却把爱情安排在这个极其令人生厌的日子。更令人生厌的是,每天只有和爱人出租车上半个小时的缠绵,然后就剩下彼此隔壁而居却无缘得见,你在餐厅里面坐我从外面一闪而过,你在店里谈公事我在街上匆匆走,其实,其实只要一转头,我们就会相遇,但命运告诉我们:你们只是有缘人。    突然,顾聪的家里来了一个一身红火衣服的李萱,他的邻居,也是丝蒲的室友。他知道,她爱他,可是他的心里总惦念着另一个她。李萱问,红玫瑰和白玫瑰代表什么?顾聪答,一个热情一个安静。又问,你喜欢那个?又答,鱼和熊掌你喜欢那个?顾聪是矛盾的,李萱和丝蒲,一个红玫瑰一个白玫瑰,一个热情一个安静,一个被爱一个爱,一个生活一个爱情,一个有份一个有缘……如果只是来一个,不论是谁,那都是美好的,令人艳羡的,可惜命运不会顺理成章的发展下去,否则这个世界上也就不会有故事了。    同样关于玫瑰的问题李萱问过丝蒲,丝蒲也说一个热情一个安静,但当她知道好友口中相中的男子竟然是她的8:35之后,她替顾聪做了选择——红玫瑰——那才是生活。我曾经闪念,如果丝蒲拼尽全力去爱的话,那结果会是怎样的。轰轰烈烈,然后是阴阳永隔,一个长埋地下,一个痛苦一生。丝蒲的选择是对的,人,总要过日子,平平淡淡的,这才是幸福的,只是大多数人生在福中不知福罢了。所以她没告诉顾聪,也没告诉李萱,她选择了永远缄口,然后导演着自己的爱人和好友的爱情故事。脱下手上的“爱的捆绑”送给李萱,为她打气,“他会选择红玫瑰的,那才是生活”;她告诉他,她要去意大利而且是永远的,“你应该选择红玫瑰。”于是,在顾聪的生日那天,白玫瑰躲在家中谎称加班,红玫瑰在电影院门口带着“爱的捆绑”。他接受了红玫瑰,因为生活总要继续,即使心中还有着深深的眷恋。   有些情意浓的化不开,却永远的不曾说出一个“爱”字,因为有的时候,一个字可以压垮一个生命,所谓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吧。白玫瑰自己说,爱不等于占有。我想,爱并占有是有缘份的人,有些人有缘却无份,只能爱,至于占有,只能寄希望于来生,如果,如果还有来生……    可是毕竟是爱的,爱都是自私的,于是丝蒲自私的享受着8:35和爱人的浪漫。唯一的亲密就是十指相扣,冥冥之间想紧握住什么,只是车到站了,该下车了……    药,快吃完了,她告诉他要离开了。他们在同一坐电梯间里哭泣,甚至碰到了相同的邻居,邻居说了相同的话,不同的是,他们终不得见。离开的前一夜,她在等他的电话,他在分析要不要打电话,午夜十二点,她关上了电话,午夜十二点五分,他决定做一件凭直觉想做的事——给她打电话——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真正离开的时候到了,早上她靠在他的门前,再见,再也无法相见,我的爱人……又是一个8:35,她赶往机场,再见,北京,再见,我的爱情。白玫瑰这次披着火红的披肩,多么希望我们相爱、相守,不需要太久,一生,一生足矣……然后几世轮回的苦难我都愿意承受,可谁又能摇摆命运……    五个星期后,她躺在病床上,明天是手术的日子;他走向曾经她站的蹦极台上,明天他要和红玫瑰订婚。她忍不住给他打电话,他在台子上接电话,老朋友般的问候。    “你还回来吗?”    “你说呢?”    “你还是回来吧!”    挂掉电话,顾聪跳了下去,那一刻他没有了“爱情恐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