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继

有片源
2002年
2000年
1998年
导赏:上映于1999年的电影《春天的狂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献礼作品,由我国著名第四代导演滕文骥执导,邵兵、瞿颖、袁泉等主演,入围第19届金鸡奖6项提名,并获第5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的荣誉。影片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为主角原型,将扎根祖国大地、汲取民族艺术滋养的作曲家赵黎明的艺术人生作为叙事主线,表现了他对音乐痴迷的追求,以及他历经挫折仍坚持创作,终于写出一首首热情洋溢、脍炙人口音乐作品的曲折经历,揭示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与群众相结合、走到生活中去的真理;并将他与苏雨的爱情故事作为剧情副线,整体节奏明快,简约而隽永。电影故事情节和音乐作品有机地溶为一体,以施光南创作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情的土地》等群众歌曲作为配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导演在构思这部音乐片时,并不将其作为一部完全纪实的传记片来处理,而是巧妙地通过施光南的音乐和他的人格魅力,展开自由的想象,使得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人物经历和音乐创作的关联也更具戏剧张力。比如讲述赵黎明到新疆采风以及下放到陕北高原劳动,地域性的风土人情作为视觉元素让画面显得美轮美奂,而与当地人民的深厚情谊也使得创作灵感的汲取更加自然,虽然施光南本人并没有到过上述地区的亲身经历,但创作者借此生动恰切地塑造了一个人民音乐家的形象,令其创作生涯、人生悲欢与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片中穿插耳熟能详的音乐唱出了一代人心中的豪情,引发观众思绪万千、荡气回肠的深深共鸣。(编辑:曾奕琦)
1996年
剧情:  这是个发生在北京深秋的故事。 银行信贷员晓风分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准备与男朋友马强结婚。他们在新房内开“派对”庆祝,并请街道服务公司派人送饭来。 没想到服务公司的经理竟是晓风少女时敬佩的人一一肖克己。肖克己离婚后,在街道办起了便民服务公司,为老百姓做着平凡而又不可缺少的小事。 送饭那天晚上,大雨滂沱,肖克己开车将一名被车撞伤的老人送进医院,却被老人的家属诬为肇事者。一个报纸记者不明真相,偏听一面之词,做了不实报道。于是,肖克己成了新闻反面人物,明明是做好事,却遭受害人家属敲诈,遭群众唾骂,被上级停职。 肖克己忍辱负重,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伤者。晓风在一片对肖克己的谴责声中,坚信自己所崇敬的人的品质和为人,理解他、同情他、帮助他,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他寻找当时现场证人和真正的肇事者。为此晓风疏远了自己的男朋友马强。 马强为装修房子囊中羞涩,便与一“富婆”肖玲一起炒股、开饭馆。志趣的不同使他与晓风两人越发疏远了,最终分手。 报社记者许文正,在明白了事实真相后,到处寻找证人,又顺藤摸瓜找到了肇事者,为肖克己平了反。而他自己的爱情生活却不顺利,女友与他吵吵合合,最终离开了他。 肇事者章津是个房地产商,他梦想为挤在小房子里的人造出大房子。可车祸断送了他的理想,他逃避了,想尽快使自己的项目上马。最终他忍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和舆论的压力,在项目动工之际,走上了法庭。 肖克己的优秀品质最终被人们所认识。可这个四十岁的男人,却克服不了自身的怯懦,不敢接受晓风的爱情。晓风离开了北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的生活。
1995年
剧情: 马锐的爸爸在油田工作。他已经三年没有见到爸爸了。这次他爸爸马工程师放弃了探亲假,让马锐到油田去看望爸爸。不幸就在这时。马锐为抢救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不使马锐的父亲遭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学校安排了一个长相酷似马锐的学生葛小江顶替马锐去看望马工程师。 这个葛小江在学校里功课不太好,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家庭环境和教育也不够好,但只有他能顶替马锐。 火车徐徐驶进车站,葛小江紧张地站在那里看着。虽说他惯于调皮捣蛋,但冒充别人的儿子毕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他盯着火车,一个看起来很斯文和善的中年男人走下车,向这边走来。机灵的小江立刻反应出这就是马锐的爸爸,他走上前,有些扭捏地看了看那人,旋即亲热地叫了声“爸爸”。 后面的事就轻松了,他同“爸爸”一起到北京度假。在大饭店吃第一顿早餐时,他就露出本相,装不那么像了。他一会儿要吃这,一会儿要吃那,一点规矩也不懂,一顿饭就花了“爸爸”九百多元。使“爸爸”很不愉快。 其实这个。爸爸”不是马锐的爸爸。马工程师在临来之前,突然去世了。为了不使孩子过分伤心。马锐爸爸单位的同事找人替代了他。 葛小江有一个带锁的日记本,就是不给“爸爸”看,加上他不时地调皮捣蛋,惹出点事来,经常和“爸爸”闹矛盾。但是通过不断地接触了解,“父子”两人产生了感情。 后来,两人终于都知道了对方是假冒的。他们都肩负着许多人的善良和好意。 要分离了,葛小江将那本带锁的日记慢慢放到“爸爸”手里,动情地说:“爸爸,送给你,这里面都是写你的,有好有坏。”“爸爸”也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送给小江。并对小江深情地说:“一定要给我写信,还要给马锐70岁的奶奶写信。她一定会相信你的,因为你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 这对“父子”相互望着,恋恋不舍。小江流着泪,望着走远了的“爸爸”。
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