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城

有片源
1964年
1960年
导赏:1960年上映的《铁道卫士》以抗美援朝时期为背景,将镜头聚焦于铁路卫士们捍卫国家运输线安全的英勇事迹,其被打上的独特时代印记,使其历经岁月洗礼而熠熠生辉。从主题深度来看,影片紧紧围绕着“保家卫国,守护铁路生命线”这一核心展开。铁路在战争时期作为重要的物资运输和兵力调配通道,其安全与否直接关乎战争的胜负与国家的安危。影片中的铁路卫士们怀揣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忠心,在敌人的破坏阴谋面前毫不退缩,他们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正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缩影。这种精神内涵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在任何时期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在艺术特色方面,《铁道卫士》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影片开篇通过对铁路沿线宁静祥和景象的细腻描绘,为后续紧张刺激的敌我斗争埋下伏笔。随着特务的出现和破坏行动的逐步展开,情节迅速升温,悬疑氛围渐浓。而在紧张的交锋之余,又穿插着铁路卫士们的日常生活片段和情感交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避免了单一的英雄脸谱化塑造。对高科长这一角色的刻画,既有他在工作中机智果断、雷厉风行的一面,又展现了他对下属关怀备至、对家庭充满温情的另一面。同时,影片的镜头语言丰富多样且极具表现力。大量的全景镜头展现了铁路沿线的壮丽风光和宏大的运输场景,凸显了铁路运输在国家经济和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在表现特务的破坏行径和铁路卫士的追捕过程时,快速剪辑和动态镜头的运用营造出强烈的紧张感和视觉冲击力,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亲身参与到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之中。影片的服装道具到场景布置,都真实地还原了抗美援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铁路工作环境。它反映了当时新中国在面临外部压力下,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保卫国家建设成果的精神状态。同时,影片中所传递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革命英雄主义情怀,也是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鲜明特征。《铁道卫士》以其深刻的主题、卓越的艺术表现和独特的时代价值振奋人心,让人们铭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了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英勇牺牲的无名英雄们,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教育意义。(编辑:王梓苡)
1958年
帅旗飘飘
帅旗飘飘

演员/

导演:严恭/
1955年
剧情:  1943年秋天,侵略我国的日寇向我华北某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动了罪恶的“扫荡”。根据地的军队和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胜利地展开了反“扫荡”的斗争。这时候,我游击队长李向阳接到了军分区司令给他的任务:带领游击队深入敌后平原地区的一个县城,牵制住驻扎在县城的日寇松井中队长的部队,不让他进山区增援,来减轻敌人对山区根据地的压力;同时要保住坚壁在县城附近李庄的公粮。李向阳的游击队分成两队,深人敌后。一队由参谋长钱大友率领,一队由李向阳率领。钱大友的队伍到了敌后,到处散布消息说李向阳游击队下山了,来迷惑敌人。   李向阳的一队深夜来到李庄,会见了我地下党区委书记孟考同志,他们研究了如何来牵制敌人和保护公粮。当天深夜,日寇松井中队长也在思索怎样带着粮食进山去增援;突然四面八方传来李向阳带队下山的消息。他得到李庄反动地主杨老宗送来的情报,便带队前往李庄。转入地道作战的李向阳从暗中攻击日军,并派人烧毁李庄附近的炮楼,但松井依然坚守李庄。汉奸献计,日军找到了地道口。为了解救群众,李向阳率人进城,大闹敌后。狡滑的松井不离李庄,并把群众从地道里赶出来,拷问群众李向阳的去向,并想得到坚壁在李庄的粮食。为了将松井调出李庄,李向阳组织游击队攻城,松井为保城被迫撤退。李向阳又一次化装进城,烧了敌人的粮食,处死了汉奸杨老宗。气急败坏的松井再次杀进李庄,这一次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日军被全歼。
1954年
19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