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民

Demin Pan

有片源
1994年
剧情:我国北方某地小罗庄。夏收季节,由水利局长刚调任粮食局局长的杨守本,因在一小饭店制止粮站一伙人大吃大喝浪费粮食,和服务员发生口角,接着又在处理“卖油”事件中为百姓说话,招致了粮站保管员徐发祥的忌恨。为政清廉的杨守本的到来,触动了以粮食局副局长包志广为首的一伙滥用职权、营私舞弊者的利益,所以杨守本一到任,就遭到他们一帮人的排挤。农民的儿子杨守本,深知农民的甘苦,他不为所诱,不怕诽谤和攻击。麦收季节,连降大雨,麦子被泡在水里,会生出麦芽,出芽麦卖不出去,农民辛苦一年的血汗要受损失。杨守本带领干部和农民一起雨中抢收,并毅然决定,由县粮食局拿出一千多万元,收购农民的出芽麦。杨守本的儿子杨小光理解父亲,支持父亲的工作。他无意中发现了赵股长等人用假化肥坑害农民,予以制止。赵股长怕阴谋败露,凶残地杀害了即将结婚的杨小光。这时,杨守本正奔波在解决出芽麦的途中,人们不忍心把小光的死讯告诉他。当他带着伤痛,疲劳不堪地回来,拿出一盒“大中华”香烟,准备送给儿子时,副局长武林山、办公室主任王冰等人忍不住心酸落泪。敏感的杨守本觉察到了,面对爱子的惨死,他万分悲痛。但是,他并不孤独,县里的领导理解他,支持他,千千万万的农民理解他,爱戴他。他把痛苦埋在心底,以惊人的毅力继续在工作岗位上为人民奔波,他不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获得了天地间最宝贵的人心。
1987年
1986年
剧情:  伪满统治下的哈尔滨郊外刑场,响起了一阵枪声,爱国志士一个个倒下,其中有位容貌俊美的姑娘,她是伪江防舰队殷祚堃少将的女儿殷红。她的罪名是共产党帮凶,被拉来陪绑。原来,殷红在面临流氓侮辱之际,被地下党员石勇救下。殷红后被白俄匪徒绑架作人质,威逼交出20万元赎身费,又是石勇深入虎穴救出了殷红。为避免白俄继续纠缠,石勇将殷红领进深山游击区暂避。途中,村姑白月娥为了掩护殷红与敌特英勇搏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些亲身感受,使殷红的思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她开始懂得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回到哈尔滨之后,殷红为了报答石勇两次救命之恩,请求父亲让石勇去舰队当武术教官。殷祚堃策划比武竞技会,选拔教官,石勇武功过人,战胜了日本武士道名手岗野。殷红钦佩石勇为中国人出了气,深深地爱上了他。伪满舰队上的中国水兵惨遭日军迫害,石勇唤起了水兵们的爱国热情,利用殷红提供的情报杀了日本军佐,率领《东亚》、《大同》两舰起义。此事触怒了日寇海军部,派要员前来查办。殷祚堃为了保全乌纱帽,竟不惜以女儿去和肇玉玺中校"联络感情"。殷红打死了企图侮辱她的肇玉玺而被捕,并被扣上受中共指使"谋杀宫廷海军武官"的罪名投入监狱。殷红被捕前后,陆煜良的胞兄被日本侵略军杀害。陆煜良参加调查此案,他从殷红的日记中得到启发,也从事实真相中良心受到谴责,开始醒悟。凶狠的敌人最后想拿殷红作细菌试验。在押送殷红去731部队的途中,陆煜良以提前执行枪决为由,命令宪兵将殷红的镣铐打开,将殷红推下囚车,并毅然拉响了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1985年
剧情:  北方电影制片厂的助理导演陈小秋与道具员刘若增为给《萧相国与韩信》影片中的萧何挑选一匹白色坐骑而四处奔波。她们来到某骑兵部队求援,战士郑大群接受任务,帮助选马并驯马。他们来到草原牧场未能选到理想的马,后来从一位老牧民处得悉乳品站有一匹好马。在去乳品站在路上,郑大群发现一匹拉车的惊马挣断肚带弃车狂逃,四蹄生风,实为一匹好马。他们逐追寻到兽医站,马主人正为此马难驯而准备把它骟掉。郑大群经与陈小秋、刘若增商议决定买下此马,起名为"雪驹"。当郑大群初次骑上这匹马时,竟被摔在地上。回到电影制片厂,郑大群想了许多办法训练它,可雪驹野性难改,对郑大群非踢即咬,有一次竟将郑大群在地上拖得遍体伤痕,但郑大群并不气馁,依然耐心地精心调教着雪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雪驹第一次来到拍摄现场,扮演萧何的郝炜神气十足地跃上马背,想炫耀一下马上明星的威风,不料被雪驹掀于马下,摔了个结实。多亏郑大群及时抓住了笼头,才使马平静下来。再一次实拍,因雪驹对灯光、反光板等现场环境不适应,再次将郝炜掀下了马,使郝炜恼羞成怒,趁郑大群不在,把雪驹拴在树上狠狠抽打了一顿。众人也议论纷纷,认为选择此马是错误的。雪驹挣断缰绳,带着条条鞭痕逃回马厩,郑大群十分心疼。在会议上,郝炜极力贬低雪驹,导演黄默只好做出卖掉此马另选新马的决定。刘若增硬从郑大群手中牵走雪驹卖给了做豆腐的个体户。但不久,雪驹挣脱绳索又跑回了摄制组营地。郑大群一度为失去雪驹而闷闷不快。他在回部队的途中突然发现奔跑的雪驹,欣喜若狂,翻身上马回到营地。为了这匹马,郑大群甘愿做郝炜的替身,代郝炜拍骑马的戏。郑大群诚挚之情深深感动了大家,他终于成功地代郝伟拍摄了萧何骑马的几场戏。影片拍完了,郑大群陪着雪驹回到了制片厂。郑大群要返回部队了,与雪驹依依难舍。萧何马上戏的成功是郑大群和雪驹的功劳,但获得荣誉的却是郝炜。  
1982年
导赏:1982年上映的电影《人到中年》堪称上世纪八十年代国产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的经典。影片以平缓的镜头语言向观众讲述了在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群体遭遇的现实困境,揭示出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热点现象,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人到中年》以女主角陆文婷的遭遇作为主线,通过倒叙的方式,向大家讲述了爱岗敬业,帮助无数病人重见光明的眼科医生因繁重的工作压力,最终突发心肌梗塞倒在热爱的工作岗位上的故事。潘虹塑造了人到中年的女主角,把当时因工作无暇顾及家庭、自身待遇比较低的知识分子形象成功的搬上了大银幕。在角色设定上,以陆文婷和傅家杰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心怀为“四化”做贡献的崇高理想,一心扑在工作上,却被现实生活束住了手脚,微薄的待遇和繁忙的工作让其无法兼顾家庭生活,在子女教育等方面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后果。影片还以陆文婷的朋友作为出国知识分子的代表出现,刻画出想要改变现状却无能为力的一部分人,颇具反思意义。《人到中年》中的角色不多,但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经过陆文婷做手术的病患,从副部长到未成年小朋友都对她赞不绝口,在得知她生病后还尽力去探望,展示出极为融洽的医患关系,也为相关的从业人员作出了榜样。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人到中年》成功的映照了现实。除了刻画知识分子的困境外,还用大篇幅展现了一位“马列主义老太太”因副部长夫人的身份在医院中大搞特权,干扰医生正常工作的画面,一些脱离时代的话语带来更多的反思。此外,陆文婷突发疾病家人叫车送往医院的过程中,电话打过去后几个部门互相推诿、治病救人却需要领导批条子等内容也是对官僚主义的有力批判。(编辑:方舟)
1981年
导赏:《绿色钱包》是导演孙羽和王启民合作拍摄于1981年的作品,影片以轻松童趣的风格讲述了教育对迷途青年的帮助与感召,最终获得1981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孙羽是一名关注社会现实的导演,他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用电影寄寓自己对社会的关注与期待。《绿色钱包》描摹了惯偷小元在工读学校受到的温柔、宽容、鼓励式教育,老校长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品行正直,且在教育上有无限耐心,正是他坚持不懈的循循善诱唤醒了小元内心深处的善良。影片体现出他人的关怀、集体的感召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再塑造,这与当时社会重新凝聚思想和价值追求的风尚紧密相连。与孙羽的大量影片相类似,本片亦对父辈与子辈两代人的关系加以书写,通过呈现子辈缺乏关爱、子辈怨恨父辈、子辈理解并回报父辈的三个过程,唤醒了观众关于亲情情感归属的共鸣。本片主题思想虽严肃,导演却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与灵动的电影音乐使影片整体沉浸在欢乐童真的氛围之中。小元仍然是个有着奇情幻想的孩子,心理活动丰富、天真,为了生动准确地描写他的内心世界、呈现想象与梦境等主观思想活动,孙羽大胆尝试了各色电影语言,融闪回、慢动作、跳切、慢切、柔光于一体,使影片像孩童眼中的世界般如万花筒色彩斑斓。同时,影片的配乐《春雨蒙蒙的下》优美动听、极富童趣,与影片主题相应和。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如小元一般暂时迷惘的“野猫”,每个孩子都有潜力可待挖掘,每个孩子都应期许自己的金色未来。本曲在影片上映后被广泛传播,陪伴无数中国儿童成长,成为了不少人的童年回忆。(编辑:海边淡鼠)
1976年
1975年
1960年
鸿雁
鸿雁

演员/

导演:赵心水/
类型:剧情/
1956年
剧情: 东北某地,“前进”农业合作社的社主任王策从城里给大家带来好消息:县里已批准他们成立高级社了。年轻人忙着布置会场,准备开会评马入社。一些老年人心事重重,常老头更是生怕自己吃亏。开会评马入社,王策自己把马价提得低一些,评的价也低一些。常老头一看心里着了慌,偷偷溜出会场。回到家,常老头正在马厩里抚摸着自己的壮马,谁知宝华前来找他开会,他慌忙躲进屋里。常大娘拉住宝华问东问西,宝华借机向常大娘宣传成立高级社的好处。常大娘听后非常高兴。宝华找到常老头,可他推说牙痛,坚决不去开会。常老头想到也许老家山东还没有成立高级社,不如回山东去,他焦急地等待弟弟从山东的来信,可总是没来。常老头听女儿秀兰说马价已由她作主人社了,顿时翻了脸。秀兰也是倔脾气,拉马就走,坚决要参加高级社。常大娘急忙跑去找社主任王策,-要他从中调解。王策找来父女俩,劝秀兰把马还给父亲,并告诉她要父亲人社不能性急。常老头牵着马回家,心里非常难过。如今,女儿和自己吵架,老婆又不同意回老家,一个人生活又有什么趣呢?他从农村广播站听到山东也成立了高级社后,他无精打采地牵着马,又参加了评马入社的大会。在会上,无儿无女的韩老头担心自己入社后日子不知怎样过。社主任王策立即告诉大家入了社便是一家人,虽然他年老体弱,社里一定保他有吃有喝,保他百年送终,韩老头转悲为喜。常老头也非常感动,知道了高级社的好处。常老头高高兴兴地牵马入了社,因他养马有经验,大家推他当马棚主任,更使他非常欢喜。那一晚,常老头一直喜笑颜开。第二天早上,宝华带领一群年轻人来到常老头家里,原来,常老头人了高级社,年轻人要忙着替社主任王策和秀兰张罗婚事。常老头高兴地打扫房间,准备女儿的婚事。一家大小忙忙碌碌,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