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破狼2
王春英
Chunying Wang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64年
英雄儿女
演员(饰 志愿军战士)
/
导演:
武兆堤
/
主演:
田方
/
周文彬
/
刘尚娴
/
刘世龙
/
褚大章
/
郭振清
/
浦克
/
刘效国
/
赵双城
/
赵文瑜
/
播放正片
导赏:
《英雄儿女》是一部优秀的军事题材影片,它描写了广大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国土上的流血奋斗,并借助父子、父女、老战友之间的生死离别、劫后重逢来渲染气氛、结构故事,表现了革命事业的艰难历程。影片在巴金原小说的基础上,充实了王成的故事,以细腻的笔触突出了这个英雄战士的成长过程以及对其他战士的影响。人物关系的情感内容和炮火连天的战场气氛的营造,使影片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深蕴着亲情与道德力量。片中昂然一曲《英雄赞歌》,通过在故事内外空间的巧妙处理,使之具有动人的魅力,从而流传甚广。本片堪称战争硝烟中的英雄赞歌,人性光辉的永恒见证。深入人心的情感纠葛,震撼人心的英勇事迹,带你领略一段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国产战争片的巅峰!《英雄儿女》凸显王成的牺牲精神,进而抛出了“什么是英雄”“谁可以成为英雄”“我们学习英雄的什么精神”等等问题。影片通过扎实的情境铺垫和如何宣传英雄典型的种种细节回答了大家:为了祖国和人民舍生取义的志愿军战士王成必然是英雄,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普通劳动者同样也是英雄。王成、王芳是英雄儿女,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女,中国人民本身就是一个英雄的集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英雄儿女》的影像蕴含的思想性,使其拥有了跨越时代的不朽力量。诚然,我们的英雄不是抬手就能发射导弹的“钢铁侠”,但王成、王芳、王文清等经典的影视形象,正因之所象征的大无畏的牺牲和奉献,总会在不经意间嵌入那些尚在叛逆期的观影心灵,留下英雄的基因。(编辑:大陆)
1959年
五朵金花
演员(饰 炼铁组长)
/
导演:
王家乙
/
主演:
杨丽坤
/
王苏娅
/
朱一锦
/
谭尧中
/
孙静贞
/
莫梓江
/
阎杰
/
张雄
/
李文伟
/
王春英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五朵金花》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影片,以轻喜剧的形式描绘出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生活画卷,兼顾了政治叙述和艺术表达,是一部现在也为人称颂的经典电影。影片的故事情节可谓是一波三折。影片讲述了一位白族青年阿鹏与一位金花姑娘在“三月街”一见钟情,通过对唱约定明年再次相会。次年阿鹏寻找金花的过程中,先后遇见了带领村民修水渠的金花、拖拉机手金花、炼铁厂金花、畜牧坊金花,以及积肥模范金花,每一次与“金花”的相遇都充满着期待却又失望。最终,阿鹏终于找到了最初与他相遇的那位副社长金花,二人解开误会,在蝴蝶泉边亲密相拥。影片以白族青年阿鹏与副社长金花的爱情为线索展开,引出了与五位重名姑娘的相遇,在美丽的苍山洱海中向观众呈现了白族人民充满生活气息的欢歌。导演王家乙聚焦于普通人真实的生活写照,例如炼铁厂的金花在火光中钻研技术,畜牧场的金花与牛羊为伴,带领人们修水渠的金花潜入水中工作,以及阿鹏要寻找的副社长金花,他们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而且具有号召力,带领大家一起生产劳动,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独特的女性风采。阿鹏与副社长金花相遇在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三月街”盛会,阿鹏就是去参加赛马比赛的。通过这个情节,观众们对云南的“三月街”盛会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其中一个环节就是赛马;恋人相约蝴蝶泉边也是一种文化习俗,阿鹏与金花两次在蝴蝶泉边深情对唱,大理美丽的自然风格和民俗文化得以体现。此外,影片中展示出的房屋、服饰等,也会加深对云南当地习俗的认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交通不算便利的情况下,通过电影能够有效地进行民族文化传播发展。(编辑:嵇芊惠)
前哨
演员(饰 林海)
/
导演:
广布道尔基
/
主演:
李亚林
/
徐连凯
/
侯健夫
/
马陋夫
/
莽一萍
/
周文彬
/
王春英
/
张勤箴
/
刘儒
/
姚颖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前哨》由广布道尔基执导,是一部1959年上映的反特片。影片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主题:反特与保密意识:电影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背景,讲述了我军侦察机关与美蒋特务组织之间的激烈斗争。影片中,特务组织“404”潜入东南沿海小镇,企图盗窃我军的重要军事情报。这一情节突出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反特斗争的紧迫性。影片通过展现侦察员如何与特务斗智斗勇,强调了国家机密的重要性以及保密意识的必要性。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前哨》通过侦察员与特务之间的斗争,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侦察员们在执行任务时表现出了高度的机智和勇敢,最终成功挫败了特务的阴谋。影片通过正反两方的鲜明对比,传递了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主题,让观众感受到正义的力量。牺牲与奉献精神:影片中的侦察员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不惜牺牲自己,展现了高度的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牺牲,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影片通过具体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让观众感受到那种为了国家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智慧与勇气:电影中的侦察员们不仅有勇气,更有智慧。他们在执行任务时,通过精心策划和巧妙布局,成功地识破了特务的伪装,最终将敌人一网打尽。影片通过侦察员们的行动,展现了智慧与勇气相结合的力量,强调了在面对敌人时,不仅要勇敢,更要智勇双全。总体而言,《前哨》通过反特故事的形式,深刻地探讨了正义与邪恶、牺牲与奉献、智慧与勇气等主题,这些主题不仅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现实,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1958年
党的女儿
演员
/
导演:
林农
/
主演:
陈戈
/
田华
/
李林
/
夏佩杰
/
陆小雅
/
孟宪英
/
张凤翔
/
高平
/
周文彬
/
任颐
/
播放正片
剧情: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老根据地的红军北上抗日后,兴国县桃花乡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女共产党员玉梅死里逃生,又受到叛徒马家辉的纠缠,幸亏马家辉妻子帮助,玉梅才脱离了危险。她独身一人上东山去找党组织,半道上遇见了秀英和惠珍。三位坚强的女共产党员自发地成立了党小组,由玉梅当组长,领导群众坚持斗争。不久,通讯员小程到玉梅处来取党小组为游击队准备的给养,被敌人包围。为掩护小程,玉梅挺身而出,英勇就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瑞金地下党员坚持斗争的故事。 红军北上抗日时,兴国桃花乡处在白色恐怖中,党组织被敌人破坏,玉梅和其他七个同志被捕,在被敌人枪决时,玉梅死里逃生,要把村支书奄奄一息时告诉她的党内有叛徒的消息转告给区委书记马家辉。 玉梅找到了马家辉,他的妻子桂英当面揭露了马家辉的叛徒嘴脸,在桂英的帮助下,李玉梅死里逃生,而桂英却被打死。玉梅找到找到东山游击队,余中遇到秀英、惠珍两人,由于敌人封锁,她们行动失败,决定返乡,成立党小组,坚持斗争。不久,游击队交通员小程奉命找到玉梅,他转达魏政委的指示,要把恢复各村党组织,并为游击队打点盐。后来她们的行动被化妆成乞丐的马家辉发现。 第二天,小程如约前来取咸菜,马家辉带领白匪包围了村子。危急中玉梅以党小组负责人身份小程,一定要把咸菜和她们的党费带走,还求小程把女儿带到东山去。小程隐蔽在阁楼上,为掩护小程玉梅与匪兵殊死斗争,被抓走。小程将小妞放在竹筐里,一头挑着咸菜,一头挑着小妞上山了。 后来,小程奉命将小妞送到新四军文工团,他说,总有一天你爸爸会在台底下看到你的。小程则于皖南事变中牺牲。 革命胜利后,已经升为将军的王杰在一次演出中认出了台上的女儿,父女相认时,小妞交给爸爸一个小红包,里面包着李玉梅的党证和他长征前留给她的两块银元。王杰抚摸着党证,告诉小妞:你妈妈是我们党的好女儿。
三年早知道
演员
/
导演:
王炎
/
主演:
陈强
/
马世达
/
王春英
/
夏佩杰
/
播放正片
剧情:
根据马烽同名小说改编。 赵满囤外号叫“三年早知道”,有名的机灵鬼。他无论做什么事总先算算对自己有没有利。当全村合作化,别人问他人社不入的时候,他抚摸自己那匹健壮的大红马说道:“多咱我这匹马说了话,我就入社。”可是过了一夜,赵满囤突然牵着马入社来了。原来赵满囤的弟弟是人民解放军,他弟弟来信叫他人社,并说如果他不入社就把自己那份家产给入了社。 寻思了一夜,自私自利的赵满囤算来算去不合算,如果和弟弟分了家,就是两条腿缺了一条腿了,他只好牵着牲口入了社。赵满囤虽然人人了社,可是心可没有入社。他在社里做饲养员,这本来是他的拿手戏,但因为他的私心太重,竞给自己的牲口吃小灶。叫社里的牲口啃起槽帮了。这件事被社长知道了,社长批评了他,并派他去赶车。哪知他不为合作社工作,却拉脚做起买卖了。社里派他进城拉肥料,他不但没有进城,反而用合作社买肥料的钱买了一对小猪仔,大家又对他进行了一次严厉的批评。 赵满囤虽然是一把劳动能手,但是他的臭名远扬,所有的生产队都不要他,甚至连他的亲戚也不敢沾他了,这对他的确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最后还是社长去找他,分配他做打井工作,赵满囤高兴地接受了工作。这回赵满囤总会好好工作,不再犯毛病了吧?他却因偷偷贩卖红枣耽误了工作,又挨了一次批评。这次在社长和大家的教育与帮助下,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工作态度也积极认真起来。 有一天,赵满囤看见关城社的二贵赶着一口种猪从门前走过,他想为合作社做件好事,把二贵请到屋里坐下,他偷偷地把种猪赶到后院为合作社的三口母猪配了种。赵满囤满以为自己不是为个人,而是为合作社做了一件好事,便向大家夸耀起来,哪知又挨了社长一顿批评。赵满囤在党的教育下,终于克服了自私自利的思想,并且被选为水利委员,在全村水利化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把自己存在银行的钱全部取出来支援了社的水利建设,成为优秀的社员。从此,别人再叫他三年早知道,他面带隗色地说道:“别看我叫三年早知道,其实以前我什么也不知道,现在走了社会主义道路,我才真正地知道了。”
1956年
上甘岭
演员(饰 伤员)
/
导演:
林杉
/
沙蒙
/
主演:
徐林格
/
高保成
/
刘磊
/
张亮
/
李树楷
/
刘玉茹
/
白英宽
/
张凤翔
/
田烈
/
张健佑
/
播放正片
导赏:
该片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它取材于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编导对战役进程、战斗故事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现,将这场气壮山河的战役真实地烘托出来。他把视点投向一条坑道和一个连队,塑造了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志愿军英雄群像。影片多用富于个性特征的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如张连长,既有英雄气概,又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基层指挥员的形象。影片的节奏处理也颇具匠心,既有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又有舒缓深沉的抒情段落,二者妥贴地交织在一起,引人入胜。环境气氛和物件细节的创造性运用,也增添了影片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围绕着坑道坚守时缺水这一核心矛盾,电影通过象征着生命之水的苹果赋予了影片情感的深度与现实的关怀,也通过狭小坑道中对“一条大河”的唱诵与憧憬,建立起前方阵地与身后祖国的血肉联系,为影片增添了浪漫隽永的家国情怀。本片表现出了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无私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以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最终完成了“英雄神话”;影片也形成了庄严、乐观同时又具有抒情性的史诗风格,实现了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交融的美学风范。结尾处,影片以具有丰富内涵的象征场景升华了主题——反攻胜利后,卫生员王兰将坑道里相伴的松鼠放生,松鼠沿着一棵松树的树干爬上树枝,融于蓝天白云,此景诗意地表达了志愿军对和平与自由的向往,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积极精神。插曲《我的祖国》在渲染气氛、表现主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流传甚广,成为电影音乐中的艺术精品。本片创作者对这次战役进行了高度概括,他们并没有面面俱到地反映这样一个震惊中外的战争,而是通过志愿军某部八连这样一个连队从接收阵地,由防御战转入坑道和最后发起反攻,收复主峰的43天战斗经历,再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热情讴歌了志愿军战士为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除了艺术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功外,在声画结合、场面调度、结构安排和节奏把握上亦颇具特色,反映了新中国建国初期人们对自由、和平、幸福的憧憬和自信。总之,本片将“上甘岭”化作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用生命书写信念的时代意志,体现出志愿军战士舍己为人的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情怀,也为我们带来了战争与和平的长久思考。(编辑:大陆)
马兰花开
演员
/
导演:
李恩杰
/
主演:
秦怡
/
高博
/
浦克
/
穆宏
/
黄非
/
王春英
/
刘振中
/
凌元
/
黄素影
/
蓝兰
/
播放正片
剧情:
为了参加祖国建设,家庭妇女马兰要学开推土机。她的这一行为遭到妈妈和丈夫的反对,和众人的讥讽。但马兰坚定不移,她说服了母亲和丈夫,刻苦学习,掌握了技术,学会了驾驶推土机。 在支援兄弟建设工地时,马兰被分配到老工人胡阿根名下,跟他学习开铲运机。思想顽固的老封建胡阿根十分轻视妇女。一次,他因为马兰开的铲运机的钢丝绳断了而对马大发雷霆。马兰感到受了挫折,思想有些动摇了。徐指导员鼓励了她,给了她新的力量。胡阿根也被马兰感动了,他将技术一一传授给了马兰。马兰终于由一名家庭妇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推土机手。
1954年
英雄司机
演员(饰 小廖)
/
导演:
吕班
/
主演:
郭振清
/
王秋颖
/
颜美怡
/
徐连凯
/
赵子岳
/
陈方千
/
庞万灵
/
王春英
/
印质明
/
杨启天
/
播放正片
导赏: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一代新人,工人阶级展现智慧与勇气,成就英雄之名。
1950年
白毛女
演员(饰 战士)
/
导演:
水华
/
王滨
/
主演:
陈强
/
田华
/
胡朋
/
张守维
/
李百万
/
李壬林
/
王春英
/
白德彰
/
张巨光
/
孙凤琴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白毛女》作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奠基之作,由王滨与水华联合执导,于1950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这部影片不仅承载着延安文艺的精神血脉,更以革命现实主义手法重构民间传说,成为中国电影从战时宣传迈向艺术经典的里程碑。其核心价值在于将个人悲剧升华为阶级叙事的宏大史诗,通过“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辩证结构,构建了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革命寓言。影片的创作根源可追溯至晋察冀边区流传的“白毛仙姑”传说。贺敬之等艺术家将民间善恶观转化为新旧社会的对照叙事。1950年电影改编时,王滨与水华延续了集体创作传统:他们邀请熟悉河北农村的作家杨润身加入编剧,并深入平山县采风,使地主逼债、农民自杀等情节具有泥土般的真实质感。这种从传说到歌剧再到电影的演变,实则是知识分子对民间资源的提炼与重构,体现了“大众文艺”运动中艺术与政治的深度结合。导演创造性地解决了歌剧改编的难题。一方面保留《北风吹》等经典唱段,将民歌融入叙事肌理,形成“歌唱故事片”的独特样式;另一方面通过电影写实性弥补舞台局限:例如,开场的田园牧歌长镜头,远山、麦浪、牧羊人赵大叔的民歌以视觉符号构建阶级压迫前的和谐幻象。而田华饰演的喜儿从天真少女到“白毛仙姑”的蜕变,依靠肢体语言多于唱词。被黄世仁凌辱后,她撕碎红头绳的哑剧式表演,将个体屈辱转化为阶级仇恨的视觉宣言。这种美学实践,既延续了秧歌剧的民间活力,又吸纳了苏联蒙太奇学派的表现力,使影片成为“革命现实主义”的范本。至今,《白毛女》仍以多重艺术形式延续生命,其根本魅力在于用电影语法将地方传说淬炼为人类共通的抗争寓言。当喜儿在朝阳中褪去白发,镜头缓缓升向解放军的红旗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女性的重生,更是一个民族通过艺术对自身命运的寓言式书写。王滨与水华的伟大成就,正是让政治叙事在歌声与蒙太奇中获得了永恒的诗意。(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