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前

Zhang Xiqian

有片源
2014年
2013年
导赏:在中国电影的长河中,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意蕴,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佳作。这部影片不仅是对传统唢呐艺术的深情致敬,更是对匠人精神的一曲颂歌。在这部电影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还能体会到在现代社会变迁中,传统与现代、坚守与放弃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陕西的黄土高原上,这里曾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唢呐艺术传承的沃土。吴天明导演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角,将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和唢呐艺术的传承,通过焦三爷与游天鸣两代唢呐艺人的生活和抉择,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的唢呐,不仅仅是一种乐器,它更是匠人精神的象征,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百鸟朝凤》这部电影,首先以其精湛的视听语言,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传统韵味的世界。影片中的原生态影像,如广阔的秦川、古朴的村落、辛勤的农耕,以及焦三爷手里的旱烟、师娘的纺线机等,都深刻地展现了传统生活的质朴。而影片中的背景音乐,更是与情节、人物形象和心理发展紧密相连,为电影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焦三爷在生命最后时刻,为窦村长泣血演奏《百鸟朝凤》的场景,那悲怆的音乐,将人物性格的倔强和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形象地展现出来。影片中的唢呐,尤其是《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成为了影片的核心象征。它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人生评价,更是对匠人精神的最高赞誉。在影片中,焦三爷对唢呐的热爱超越了一切,他将唢呐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对徒弟看似严苛却心怀暖意。他坚持“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这种对唢呐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正是匠人精神的体现。而游天鸣作为传承人,虽然在时代的变迁中显得犹豫和彷徨,但他最终还是承担起了传承唢呐文化的责任,这种坚守同样令人动容。《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还深刻地反映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随着西洋文化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唢呐艺术逐渐被边缘化,唢呐艺人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影片中的焦三爷和游天鸣,面对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坚守与放弃的选择,他们的困惑和无奈,正是许多传统艺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真实写照。影片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引发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深刻思考。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和文化的冲击,但匠人精神依然在一些人心中生生不息。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对技艺的精益求精,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显得尤为珍贵和必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要尊重和保护那些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传统艺术。吴天明始终坚持不断探索、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朴实无华地为观众讲述了这样一个地道的中国乡村故事,深沉、精准地传达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吴天明为何在晚年创作中钟情于焦三爷形象的塑造?风格即人。可以说,焦三爷形象上熔铸着吴天明对人生、对艺术、对电影的深切感悟,熔铸着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熔铸着他与底层农民的血肉真情。(编辑:赵敏)
2005年
剧情: 世代相传的祖母绿被傈僳人敬为“母亲石”,而山寨地下的宝石矿藏却令马帮首领托龙和英国商人亨利高垂涎三尺。歹毒的强匪与利欲熏心的奸商一拍即合,拱手为盟,于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就此上演。为了得到傈僳族头人的信物--象牙腰牌,托龙设计囚禁了头人腊吐阿普。汉人郎中李铁腿挺身而出,将腊吐阿普救至家中。弥留之际,腊吐阿普郑重的把腰牌托付给李铁腿。几乎同时,托龙带领人马追杀而来。危急时刻,李铁腿命儿子李启携腰牌与母亲一起躲避,自己和腊吐阿普惨遭杀害。托龙更利用傈僳人对他的信任,反诬陷李铁腿是杀害头人的凶手。为送还腰牌,帮助傈僳人,李启历经艰辛来到傈僳山寨。腊吐阿普的死讯犹如晴天霹雳,不明真相的傈僳人心中燃起悲愤的火焰。害托腊下令将李启扣押,娜丝雨则对'自投罗网'的汉族小子将信将疑。害托腊的侄子,英武的傈僳青年普腊玛对李启怀有敌意,但他的嫂子娜姗却相信李启是无辜的。 娜姗的丈夫三年前去世了,按照傈僳族规,守丧三年的她该由丈夫的弟弟普腊玛续娶。可是娜姗却早与害托腊情投意合。娜姗的爱纯粹、强烈、执着,害托腊却顾虑颇多。这份跨越世俗的爱到底究竟会是怎样的结果?娜丝雨与李启接触中暗生情愫,激起了普腊玛的嫉妒,以至他被马帮骗出山寨而扣押。李启和害托腊为搭救普腊玛与马帮展开搏斗。混战中,为保护普腊玛,害托腊不幸战死。赶来接应的娜姗见害托腊未归,明白了一切。这个为爱而生的女子,终于打破了世间礼法和生死的界限,随着滔滔怒江,永远和爱人厮守在一起……围绕着宝藏、复仇、爱情和荣誉,故事的主人公们又将展开一场殊死的较量…… 残阳如血,娜丝雨带领傈僳族人来到李家。望着殷殷期盼儿子归来的母亲,娜丝雨心中默念:“妈妈,您的儿女回来了……”
2004年
剧情:菁菁是一个十四岁的初中生。爸爸陈大鸿因贩卖毒品被枪决后,菁菁被接到了舅舅家。因为爸爸的原因,菁菁在学校里受尽了同学们的歧视,让原本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孩深陷自卑的泥潭之中。出于对陈大鸿在监狱中守口如瓶的感谢,贩毒团伙的老大龙海成让原来跟着陈大鸿的伙计小关把菁菁找来。从见到龙海成的那一刻起,菁菁以为自己被别人瞧不起的日子将从此结束。因为龙海成不仅指定小关专门陪护菁菁,而且还认菁菁为干闺女,让她享受奢华的生活。    菁菁并不知道小关是打进龙海成贩毒团伙内部的公安卧底。为了查到龙海成藏匿毒品的地方,并最终一举铲除龙海成贩毒团伙,小关忍辱负重地周旋在龙海成和菁菁之间,既为龙海成不信任自己着急,又为不谙世事的菁菁一天天滑入深渊而暗中痛惜。龙海成手下一个叫老三的得力助手的背叛给了小关一个取信于龙海成的机会。老三被龙海成处理后,小关取代了老三的位置,得以从整天陪护菁菁的差事中撤回来,到龙海成跟前干活。此时,菁菁在小关对自己的关爱中萌生了一种朦胧的恋情。    为了不让小关也走上和爸爸一样的道路,菁菁在龙海成和买主杨坤接头时,以茶馆发生斗殴为由打110报警,结果让龙海成对小关产生了怀疑。在毒品最后出手的时刻,小关发现中了龙海成移花接木、调虎离山之计时,已为时已晚。狡猾的龙海成骗开了警方张队长的布控,完成了毒品交易,并在小关背后射出了罪恶的子弹。所有这一切让菁菁最终明白原来真正害死爸爸的就是龙海成。就在龙海成为自己的策划而自鸣得意时,是菁菁的一个报警电话让龙海成最终作茧自缚。    多年以后,当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的菁菁伫立在小关的墓前时,菁菁看到的是小关那双似乎永远注视着自己的眼睛。
2003年
剧情:人寿保险推销员赵东(洪剑涛饰),在公共汽车上无意中救了一个漂亮姑娘丽丽(陆妍饰),送她回家时又邂逅了来照料八岁孙女儿的东北离休老干部黄老(鞠庆洲饰),黄老的儿子儿媳战斗在抗"非典"一线,无暇顾家。阴差阳错之间,这栋大楼又被隔离,于是,他们不情愿地被卷入了一个生疏群体的生活之中。 隔离楼内的居民在恐慌中做出了种种可笑的举动,生活秩序已全被打乱: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老军人的本色,使黄老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义务地承担起被隔离楼的管理和人们的思想工作。他又象回到了当年的战场,他既要面对无法预料的灾情,又要承担起楼内居民的抗灾自救,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人随时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他幽默踏实的作风和果敢热心的品格,征服了众人,使他成了楼里的主心骨。 极为敬业但确有些自私的赵东海推销保险已到了令人讨厌的地步,他被黄老的行为所感动,善良和正义的天性使他同黄老一样成为志愿者,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别人,虽然在关键时刻他仍忘不了推销保险,但最终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他不仅得到了一份美丽的爱情,还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性中的真善美丑恶纷纷出笼,形形色色的人物纷纷表演:田子哥想从隔离楼里出去,他想尽了办法,甚至不惜自杀……最害怕传染的人是林萍,她拒绝和别人接触,每天大量消毒,没想到却引来了火灾……我们曾经熟悉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将以轻松和放大的喜剧样式重现。 隔离最后终于解除了,人们却经历了一场洗礼,他们对生活对社会都有了新的认识,邻里之间不再象从前那样冷漠、那样斤斤计较,他们用爱心编织着同心结,对黄老发自内心的尊敬崇拜,黄老在这个时候,却还在想着要培养赵东海入党…
2002年
导赏:《首席执行官》可谓一部海尔集团的电影艺术简史,奏出了新世纪中国的第一个时代最强音。电影在总体艺术构思上也遵循了作品主人公逆向思维的方式,撇弃了一般影视片中的卖点,也不去敷衍情节起伏跌宕的豪门恩怨。当然,这首先由于影片是对海尔的纪实。在电影语言上,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呈现了“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崇高精神,凝聚着100多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宿愿,触发了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爱国主义情结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该片由导演吴天明执导,不仅是一部弘扬民族正气,歌颂民族自强自立精神的主旋律影片,而且是一部风格新颖,故事精彩,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电影。在这部类比纪实的电影《首席执行官》中,吴天明向观众们展示了他导演艺术的一种演变和才华。该片与其说是吴天明导演艺术全新尝试的成功,不如说是因为吴天明把握了海尔的精神,把握了张瑞敏这位中国工业的时代之子的凌云壮志和鲜明个性。该影片既无男女私情,又无豪华场面,却以“真实的伟大”,使观众真正地心灵受洗。这感觉,这震撼,这种精神受洗感,就像当年热泪交迸地看《焦裕禄》《周恩来》。从另一个角度说,本片描写了一个在资本主义国家看不到的优秀企业,把现代的中国现代的企业家描写得非常生动好看。因为电影派出了一种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人生的每一天都在变化,都在挑战,这种精神值得人们不断回顾。
2000年
导赏:影片《哑巴女人哑巴弹》是一个悲喜剧,用荒诞手法来演绎抗日战争背景下在一个小村庄发生的故事,令人在捧腹之际又发出一声对人性的悲叹,言辞犀利、辛辣、深刻。影片没有像大部分抗日题材影片一样,直接呈现人民群众从一开始就具有高度自觉的民族意识,激烈地抵抗日本人的侵略,而是呈现了在那个特殊的、黑暗的历史时期,一切社会秩序崩塌,极度混乱的情境之中村民们是如何从被愚弄到自觉地产生民族意识、反抗意识的整个过程。影片黑色幽默的味道很浓,身处其中的村民对外界、对历史、对现实的无知无感造成了某种荒诞的错位,导致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境,比如铁汉的嫂子枣枝把日本人当作青天大老爷,向日本军官鸣冤叫屈,要他们惩罚炸死新娘的凶手,日本军官为了表演“亲善”也顺从徐老秀才的意思,抬出包公审案的台子,在京剧的急急风里审起了案子,受害者把凶手一方当作审判者,期望从凶手那里得到公道,这自然是痴人说梦。影片中对于这群小人物塑造很成功,影片没有避讳触及村民身上必然携带的历史局限性,赋予了他们更鲜活的人性塑造,也呈现了战争导致的侵略者群体内部的价值认同困境和自身的矛盾性,揭示出更为深刻的社会结构性悲剧,片中的汉奸形象也很具有创造性,影片没有过度丑化,而是呈现了他坦坦荡荡的自私,毫不具备自省性,他一边可以跟村民唠嗑,一边可以毫不犹豫地出卖大家,有点像周星驰导演《鹿鼎记》中的多隆,理直气壮、笑嘻嘻地对韦小宝说:“没错,这次出卖你的又是兄弟我。”情节非常荒诞,角色却很真实,而这种赤裸的真实揭露人性的表现手法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对历史现实极为深刻的讽刺。(编辑:许雨婵)
1990年
剧情: 明朝时,江州才子胡炎乘商船去扬州完婚,途中与一官船同岸而泊。胡炎看见官船上有一位俊俏的姑娘,堂倌告诉他,官船的主人是个通判。胡炎以为那位佳人就是自己要娶的柳通判之女柳风云,于是悄悄潜入了姑娘的船舱。准知,小姐并非柳风云而叫刘玉娥,其父是去扬州补任的通判。胡炎一时难堪之极。这时,商船也已开走,胡炎万般无奈,只得暂避在刘玉娥的船舱之中。一对少男少女秉烛谈诗,竞谈得山盟海誓,难舍难离。商船先至扬州,柳府的家人柳忠来接姑爷,船家说胡才子去访柳风云了。柳风云闻讯令环春梅去寻,粗心的春梅错将卖画的吴连认做胡炎。柳风云见吴连仪表堂堂,才华出众,不顾他的一再表白,认准他就是乔装隐姓的胡炎,心中暗暗高兴。风云的哥哥柳昆遂派柳忠去请“胡炎”过府议婚。不料,柳忠将庚贴错交在“花花太岁”涂彪之手。刘家的官船到了扬州,胡炎男扮女装混下了船,未曾换装便直奔柳家退婚。恰遇涂彪前来抢亲,即被涂家错当做新娘抢走。洞房中,对柳风云文武双全早有耳闻的涂彪乖乖地答应了“她”明天再拜天地的要求。当夜,胡炎换过男装逃离了涂家。他先到雷师爷处求他明日去刘府提亲;又去柳府解释白大之事。柳昆将他捆了起来,逼其与柳风云完婚。胡炎只得答应明日过府迎娶,方得松绑。胡炎脱身后找到吴连,赠以银两让他明日迎娶柳小姐。涂彪一觉醒来,不见了佳人,急令家人备轿,直奔柳家。一时间,三顶花轿同时出动,顿时波折迭起,笑话百出。到头来,胡炎与刘玉娥终结秦晋之好;柳风云和吴连也喜结良缘;一心想娶柳风云的涂彪却干刘玉娥同父异母的痴妹妹刘玉娇拜了花堂。小小的扬州城一日里巧配了三桩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