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菁

有片源
2020年
2019年
导赏:由王小帅执导,2019年上映的《地久天长》成绩斐然,享誉中外。影片通过讲述两个家庭的历经一场意外后的颠沛流离,描绘了时代洪流下的家庭与个人之命运图景。拥有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长但不显沉闷,《地久天长》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出彩的艺术表现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主角丽云和耀军夫妇历经丧子之痛,对此导演的处理是克制而隐忍的,镜头只是对准他们的日常生活,静静地叙述这。他们举家南下并收养了一个孩子试图抚平过往的创伤,生活依旧在继续。没有对苦难浓墨重彩的描写,只是细水长流地讲述一件件日常,勾勒出生活的真相。生活有时残酷,但真相如此也得去学会接受。养子最后离他们而去时,他们也在失去儿子的多年后终于懂得了这份道理,选择了放手。王小帅这种生活叙事传达了一种沉重但并不绝望的现实主义,他没有夸大苦难,也没有赋予人物过多的戏剧性转折,而是让角色在生活的流动中逐渐学会与痛苦共处,寻找一种隐忍的坚韧。王景春和咏梅的表演同样为影片增色不少,在柏林斩获银熊可见其二人功力之深厚。小年夜戏中,王景春饰演的耀军在丧子后强撑微笑,表演克制又复杂,情感隐而未发。咏梅饰演的丽云则表情木讷,身体随火光的显现而轻微颤抖,向观众精准传递出绝望的信号。两位演员的表演不是浮于表面,而是将情感深入挖掘,耀军和丽云的内心的痛苦、挣扎与无力感被他们表现得淋漓尽致。看清生活的真相,然后接受它。有人曾把影片理解为一场赚人眼泪的苦痛展出,但导演王小帅否定了这一点:“不是哭戏、不是哭戏、不是哭戏,重要的事情说八遍。甚至不是电影,就是好长一段生活。”(编辑:颜诗雨)
导赏:《那一夜,我给你开过车》是2019年林晓丽执导,田雨、左小青、种丹妮、刘金山主演的现实题材轻喜剧电影,讲述李渤作为代驾司机见识到的酒后百味人生。该片以匠心独具的叙事手法和独特的视角聚焦于当下社会现实和情感痛点的挖掘,细腻真实的情绪描摹令人耳目一新,值得一看。《那一夜,我给你开过车》以酒后代驾司机李渤的视角,以他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作为影片的叙事主线,并以六个小故事勾连起城市夜幕下各类人群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同时在影片末尾揭晓李渤的自身经历和心路历程,使其贯通始终,试图将观众与主角的心理感受紧密相连,增强影片的情绪感染力。六个小故事各自以线性顺叙发展,既符合观众的接受习惯与心理期待,又增加了环环相扣的因果导向和情感共鸣。“子弹时间”的运用令人耳目一新,六人同出现在一个场景中和不同时空的转换增强了戏剧张力,生动有趣的悬念设置令观众不断处于观影的愉悦之中。本片对于现实题材的密切关注与都市众生百态的真实呈现,辅之以细腻接地气的情感表达,无不令人叹服导演观察的细致入微。通过六个典型人物的“酒后真言”的人物独白和真情演绎,我们不难觅见年轻一代与父母之间代际沟通的困难与差异所在、对个人意愿和人生梦想的选择与放弃,金钱富裕和内心富足的难以两全;许薇薇和徐氏夫妇则揭示了人到中年后难免面临的婚姻的信任危机,以及平静压抑生活下女人对激情与解脱的渴望与责任礼法之间的冲突与回归,让人思考婚姻生活的复杂性。同时,绝望诗人和酒后飙车的富二代的故事则更为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价值的追寻与尊重,既有于绝境中向死而生的慨然,也有对以金钱换取生命价值,草菅人命、游戏人生等不良习气的讽刺与批判,最后以李渤自身的惨痛经历现身说法,敲响一份责任的警钟,以李渤的留恨终生、生命的流逝后的忏悔无力劝慰观众珍惜当下,不要等到失去后追悔莫及,做好事业与家庭的平衡,鼓励我们找寻到真正的生活意义与价值所在。(编辑:刘若能)
2015年
2014年
2012年
剧情: 走私贩子陶坤涉嫌杀妻被捕,其八岁的儿子小齐昏倒在犯罪现场,失去了案发时的一段记忆。巡捕房总探长之女洪小雅加入钟朗小组,利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小齐恢复记忆。 翌日,巡捕房羁押室,陶坤突发重病,在被护送就医的途中被一伙神秘人劫走,在医院治疗的小齐也差点被同一伙人抢走。 钟朗查到陶妻被杀当时还有其他人在现场,分析陶坤走私案有幕后黑手操纵。同时,陶坤从神秘人手中逃脱,受到巡捕房和幕后黑手的双重追捕。 洪小雅、康华生带小齐回陶坤家中做心理治疗,却遭遇一伙日本浪人追杀,康华生拼死相救。同时,陶坤寻子心切,也找到自己家中。陶坤帮助康华生打退日本浪人,又击晕康华生逃脱。洪小雅带着小齐安全回到巡捕房。 在洪小雅的提示下,巡捕在陶坤家中发现了奇怪的红色药丸,法医于胜男和康华生化验后发现是一种极易上瘾,危害巨大的新型毒品“红丸”的半成品。钟朗查到和陶坤交易的是日本人,欲图收购陶坤手里关于新型毒品“红丸”的精确配方。这种毒品一旦试验成功,流向社会将严重危害中国人。 钟朗查到陶坤的毒品配方原是从一名英国专家那里得来,但出于本能的爱国之心,陶坤在最后一刻没有把配方交给日本人。陶坤的行为间接造成了英国专家的死亡。于胜男在尸检过程找到蛛丝马迹,钟朗顺着线索找到陶坤藏身处。 穷途末路的陶坤声称愿意和钟朗“合作”。康华生临危受命冒充制毒师潜入幕后黑手钱老板的老巢。钟朗带人和康华生里应外合,成功将制毒工厂捣毁。钱老板受雇于日本金蛇会,眼见失败,吞毒自杀。钟朗追查日本间谍组织金蛇会的线索断了。 可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陶坤利用混乱,潜回挟持了洪小雅,要带儿子小齐远走高飞。钟朗火速救援。洪小雅想好了对策,因为此时小齐的记忆已经恢复,杀死陶妻的“凶手”竟然是小齐。原来小齐为了保护母亲,偷拿了父亲的枪吓唬钱老板的手下,没想到手枪走火,误杀了母亲。陶坤为儿子顶替罪名。 在洪小雅的心理攻势之下,陶坤爱子心切,不愿儿子再随着自己亡命,甘愿缴械认罪,真诚地希望小齐能健康成长。
2011年
2008年
1999年
1986年
导赏:《老井》是西安电影制片厂1987年推出的作品,由第四代导演吴天明执导,改编自作家郑义的同名小说。该片一举斩获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国际影评人特别奖三项大奖,成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重要里程碑。吴天明的视听语言使用极有震撼力和隐喻性。电影开场的“定井仪式”中,村民们跪在干裂的土地上,道士摇铃诵经,红布幡在灰黄的山坡上刺眼地飘动。这个场景没有一句台词,但飞扬的尘土、麻木的面孔和刺耳的铜铃声,已经道尽了村民对“水”的绝望与迷信。全片以黄、黑、红为主色调,黄土代表着贫瘠,村民的黑棉袄像沉重的枷锁,而血迹、喜字、盖头等红色元素,则暗示着暴力、欲望与宿命。作为摄影出身的非职业演员,张艺谋的表演毫无技巧痕迹,完全靠身体本能征服观众。有一场戏是旺泉背着200斤石板下山,麻绳深深勒进锁骨,脖颈暴起的青筋,脚步踉跄却始终不卸下重负。这场戏让人直观感受到,祖辈传下来的打井使命,早已压弯了人的脊梁。在打斗后满脸血污的特写中,张艺谋贡献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他的眼神十分空洞,血水顺着皱纹流成沟壑,整张脸像风干的泥塑,趋于静止的表演具有强大的冲击力,演绎出一种彻底认命的麻木。“井”在电影中不断变换角色,开篇坍塌的老井像张着血盆大口,吞没了旺泉的父亲;村民用血汗浇筑的新井,也逐渐变成吞噬生命的怪兽,村民每次向下挖掘都在重复“挖井-塌方-死人-再挖”的循环,这种无力的悲壮感在暴雨夜达到顶峰:所有人在泥浆中翻滚,俨然一幅集体受难的残酷图景。结尾刻满156个死者名字的石碑,成了竖立在黄土坡上的巨型墓碑。“死个人算甚?这山上的黄土,哪一捧没吃过人血?”老支书的这句话,揭开了拥有原始信仰的人们最悲壮的生存逻辑——用无数条命去填一口井,只为证明“我们不是窝囊废”。这种近乎残酷的坚持,亦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旺泉是传统枷锁下的牺牲品,他为了打井放弃爱情,娶了不爱的寡妇,最后变成一台“打井机器”。巧英的离开象征着对宿命的反抗,而她留下的水文资料,又暗示着科学理性终将冲破愚昧——这种矛盾正是80年代中国农村的缩影。(编辑:王梓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