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跃千

有片源
2014年
导赏:《疯狂72小时》汇聚了强大的演员阵容,包括闫妮、耿乐、邵兵、乔任梁等实力派演员,影片之所有有“疯狂72小时”的说法,是因为在短短的三天三夜时间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斗智斗勇的故事。《疯狂72小时》并非单一的喜剧片,而是巧妙地融合了犯罪、悬疑、爱情等多种元素,这种类型混搭为电影带来了丰富的层次感和观影体验。影片在保持喜剧片轻松诙谐的基础上,通过剪辑手法的巧妙运用,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喜剧”语境。这种语境不仅体现在对白和表演上,更贯穿于影片的整个叙事结构中。在喜剧电影的剪辑上,该片也展现了高超的技艺。它成功地在完成基本叙事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喜之节奏”的把控,使得整部影片张弛有度,笑点密集而又不失逻辑。同时,“狂欢时刻”的铺设更是锦上添花,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不时爆发出会心的笑声。影片中的生日会一场戏,无疑是这部电影的精华所在。这一场戏的设计遵循了“三一律”的特点,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情节线索。不同身份的人物齐聚一堂,危险与喜剧效果并存,随时可能一触即发。通过精湛的剪辑技艺,成功营造了一种紧张而又不失诙谐的氛围。在这场生日会中,电影利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这种手法既构成了观众的信息缺失,也增加了观影的期待感。特写镜头局部呈现了角色和环境的特点,使得观众在紧张悬疑的剧情中,更加期待接下来的发展。这种剪辑手法不仅突出了悬疑紧张感,也加强了喜剧效果,让观众在紧张与放松之间感受到了电影的魅力。(编辑:婧怡)
2013年
2009年
导赏:《惊天动地》是一部由王珈和沈东联合执导的剧情电影,它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背景,深刻地描绘了人民解放军在灾难面前的英勇无畏和人民的团结互助。这部电影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人性光辉的赞颂。影片全景式地反映了党中央团结带领全民抗震救灾的壮举,生动刻画了抗震救灾官兵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王珈和沈东的导演风格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以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立意,将战争片的紧张感和灾难片的紧迫感完美结合,展现了导演对重大社会事件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再现能力。沈东尤其擅长战争戏,他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而王珈则以其扎实的导演功底,为影片注入了更多的情感深度。影片中的特效镜头达到了500多个,堪称国产之最,这些特技镜头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电影中的武器装备都是当时陆军机械化部队最先进的,这些装备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出现,展现了国家的力量和科技的进步。《惊天动地》在情感表达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一部展现英雄主义的电影,更是一部深刻描绘人性和情感的作品。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真挚,无论是旅长唐新生的果断与勇敢,还是教师齐红玉的坚强与牺牲,都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影片获得了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和最佳故事片提名,这是对影片艺术成就的肯定。它不仅在国内受到好评,也在国际上展现了中国电影的实力和影响力。影片《惊天动地》将以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为背景,充分表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全面反映我军官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八一制片厂全体工作人员努力把《惊天动地》打造成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军队的传世之作。(编辑:赵敏)
2006年
2003年
导赏:影片作为中国第一部抗击SARS惊险大片,采用灾难类型片元素进行创作,在剧作上遵循了类型片的艺术规律,注重在叙事结构和画面造型上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在影像上追求视觉快感,强调鲜明、快速的影片节奏。为营造出惊险紧张的氛围,导演将叙事空间设定在一列封闭的火车车厢内,以狭窄的空间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并借助列车的动态性强化视觉效果,列车的行驶、车厢内的摇晃、乘客们的慌乱等场景,都通过摄影和剪辑技术得到了生动的呈现,镜头画面多变的角度切换、列车内外的镜头结合、音乐音响的配合衬托,成为强化紧张氛围的强有力元素,从而营造出一种危机四伏、充满变数的不安全感。该片作为一部属于“主旋律”思想范畴的影片,突出了平民英雄叙事,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映射宏大的社会主题。影片中的女军医、列车长、乘警长等人都属于普通小人物,在面对病毒肆虐扩散之时,压制住内心的恐惧选择挺身而出,稳定乘客的紧张情绪,在生死考验面前迎难而上、奋不顾身。影片通过对小人物的群像书写赋予他们丰富的情感多面性,通过人物性格的真实凸显平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平凡英雄的非凡意义,热情讴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伟大精神。同时影片展现出人道主义的思想内涵,通过以一群民工为救治对象表现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对生的权利的尊重,同时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描写,导演以平等的视角展现人物的真实面貌,恐惧、懦弱但依旧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在生死考验面前,表现他们忘却个人利益关切他人生命的有爱举动。在一列充满未知与恐慌的封闭列车空间内,上演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性关怀,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芒。(编辑: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