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勋

有片源
2023年
导赏:《志愿军:雄兵出击》是《志愿军》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影片延续了《长津湖》系列的战争史诗格局,注重震撼性视听效果的呈现,歌颂了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是对抗美援朝题材“新主流”电影创作的延续和发展。在叙事上,《志愿军:雄兵出击》采取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策略。宏观层面,影片介绍了朝鲜半岛局势以及美、苏等大国的态度,随着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我国领导人做出了志愿军渡江入朝的决策。随后,影片交代了首批志愿军将士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的过程。影片后半部分,展示了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慷慨陈词、向世界发出庄严宣告的情节。微观层面,影片详细描述了松骨峰阻击战等三场战役,既有对战争场面的逼真呈现,也有对人物形象性格的细腻刻画。在人物塑造上,从领袖到战士各具神采,导演陈凯歌在创作时也将现代人对历史的思考加入其中。片中,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之前,毛主席在为是否发兵而思考。在此期间,他接见了一群英雄模范,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敢、坚韧使得他下定抗美援朝的决心。正如陈凯歌所说“出国作战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但是作为领袖,我觉得他一定要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事,同时要从民众中间汲取力量。”在战士们的塑造上,则侧重展现英雄群像的丰富性和人民性,在“家国同构”叙事下实现了历史人物与人民大众的辩证统一。《志愿军:雄兵出击》为观众们带来了震撼的视听体验,将民族文化心理和主流价值观深度结合,对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编辑:刘方舟)
2022年
2021年
导赏:《1921》聚焦革命时代的热血群像,叙事重点紧紧围绕着中共一大的筹备和召开展开,集中截取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的详细史实,采取生活化和类型化的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和塑造人物。影片细致描写了参加一大13位代表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他们平凡的一面,使得抽象的伟大建党精神具象化,让观影者在沉浸式观影过程中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广泛认知、深刻体验和价值认同。《1921》是对建党题材电影的一次新探索与新升级,剧本、剪辑、摄影、美术、声效等各部门创作独具匠心,展露出新主流电影的新风貌。在叙事中,三条线索徐徐展开,一条是李达、王会悟具体组织一大会议;二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参与一大会议;三是日本政府派遣特务跟踪在上海的日本左翼激进分子。三条线索分别建构了三个悬念:一大会议能否顺利召开?马林能否顺利参加一大会议?日本人会否破坏一大会议?三条线索相互交织,悬念感也随之层层递进。谍战、动作等多种类型片元素的整合使用为影片增添了紧张气氛,加快了叙事节奏,共产党人面对从警察到特务,从青帮到巡捕结成的反动势力同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生动诠释了“我的生命忠诚于党,我的信仰光芒万丈”的铿锵誓言。正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道新教授所言,“黄建新监制和导演的影片尤其是节庆献礼片,不仅能够赋予自己或其他导演以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氛围,而且能够在项目运作中较好地整合必要的政治智慧、商业智慧和艺术智慧,填平三者之间一直存在并且很难消弭的落差,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这部影片在叙事等表述方式上进行的探索和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新的路径。(编辑:方舟)
2017年
2015年
导赏:徐皓峰以武侠为刃,剖开江湖的华丽皮囊,在《道士下山》中构建了一座充满哲学隐喻的武林围城。不同于传统武侠片的快意恩仇,影片通过何安下的“入世-历劫-出世”三幕剧,完成对武道本质的终极叩问——当功夫沦为权力筹码,当门派化作利益牢笼,真正的武者该向何处修行?导演用三重意象瓦解江湖神话:崔道宁药铺里悬挂的“妙手回春”匾额,在玉珍偷情时成了摇晃的欲望钟摆;周西宇修炼猿击术的晨昏光影,被彭乾吾的铁浮屠重甲踏成碎片;最终何安下焚烧的《猿击术》秘籍,灰烬飘向道观残破的“道法自然”石刻。这些符号的破碎与重组,暗示着武林从精神修行堕落为暴力交易的异化过程。太极图中阴阳双鱼的对抗,在彭乾吾弑徒夺权的暴行中,彻底沦为权力绞杀的遮羞布。王宝强的表演颠覆了武侠主角的常规范式。他饰演的何安下既有山野道童啃食供果的懵懂,又有目睹师娘出轨时瞳孔震颤的凡俗感。当他在血泊中拾起《猿击术》残卷时,手指在书页与血污间的迟疑颤抖,将“修道”与“复仇”的精神撕裂演绎得极具痛感。郭富城则赋予周西宇三重人格:传授武功时的道家超然,提及旧爱时的眼波暗涌,临终托付秘籍时的喉结颤动,让“隐士”形象挣脱了刻板想象。这种市井与仙侠的气质对冲,恰恰印证了影片的核心命题——武道不在云端,而在尘世修行。影片采用环形叙事制造哲学眩晕:开场何安下因粮荒下山,结尾他携残卷归山时道观已断壁残垣,这个闭环暗示着武林轮回的宿命。更精妙的是彭乾吾的两次弑徒——二十年前盗取秘籍杀害同门,二十年后为灭口斩杀赵心川,相同机位的俯拍镜头里,飞溅的鲜血精准落在太极图的相同卦位。这种暴力复现不仅解构了“武林正道”的虚伪性,更让观众意识到:所谓江湖纷争,不过是权力游戏换汤不换药的循环。动作设计成为精神隐喻的外化:崔道融的西洋拳脚象征外来文化对传统武林的侵蚀;彭乾吾的太极杀招越是行云流水,越反衬其心性的扭曲;周西宇的猿击术在月下呈现写意剪影,回归武学“天人合一”的本源。当何安下最终放弃复仇,在深山打出毫无章法的自创拳路时,树枝惊飞的麻雀与拳风形成共振——这一刻,武侠片终于挣脱了“秘籍崇拜”的桎梏,抵达“无招胜有招”的自由之境。这部充满思辨色彩的武侠异类,犹如一柄刺向武林幻梦的解剖刀。它让观众看清:江湖从来不是诗酒剑歌的浪漫图景,而是人性试炼的修罗场;武道真谛不在门派秘籍的争夺,而在直面欲望时的自我觉知。当商业武侠片沉迷于特效轰炸时,《道士下山》用哲学思辨证明:真正的武侠魂,永远生长在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思想裂隙中。(编辑:婧怡)
导赏:《太平轮·彼岸》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大制作灾难史诗,由吴宇森执导,章子怡、金城武、宋慧乔、黄晓明、佟大为、长泽雅美等亚洲顶级明星联合主演。它延续了上部作品的剧情线,为观众呈现了大时代转弯处的众生浮世绘,呈现出关于人性、爱与生存的深刻反思。影迷能在本片中识别出吴宇森导演重要的影像元素——兄弟情、男女爱、乱世情仇、生离死别,当然,还有枪火和白鸽。影片画面构图精美,通过广角、特写等不同的镜头语言,将战争的残酷、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巨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的壮观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精彩的无疑是太平轮沉没的场面,通过逼真的特效和音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寒冷的冬夜,感受到了沉船过程中人们的惊恐、悲伤和无助,无愧于“中国的《泰坦尼克号》”的美誉。在演员表现方面,黄晓明、宋慧乔、金城武、长泽雅美以及章子怡等主演都为角色注入了生动的灵魂,将乱世之中人性的不同表现演绎出来,有的见利忘义,有的舍身助人,每个角色都立体且饱满。章子怡在《太平轮·彼岸》中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战乱年代中坚强生存的女性形象,观众能够感受到她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痛苦和挣扎,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生存和希望的决心,感受到“爱能救赎一切”的影片主旨。如果说上部是“序曲”,《太平轮•彼岸》就是“高潮”,灾难来临时恐慌氛围,大时代中的不同际遇,人性的善与恶的激烈交锋,爱欲悲欢的难拆难解……吴宇森导演掌控大型题材的能力,在《赤壁》中就有所体现,在《太平轮》中,他寻找到了表现史诗题材的方式方法,选择了从个体命运来体现时代悲剧,海上航行的太平轮似乎只是一个大型道具,他最想表达的还是战争对所有人正常生活的碾轧。哪怕悲欢,何妨聚散。正是因为活在残酷的战争中,爱情才更显荡气回肠。当船被撞击,倾斜,沉没的那一刻,再没有什么比能抓紧爱人的手更为重要了。命运之中,爱情与相遇是如此美好,生动而又富有意义。(编辑:明慧)
2014年
2012年
2010年
导赏:该片作为一部跨越千年的经典故事,其英雄书写的变迁不仅映射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也展现了艺术创作对于传统题材的创新与重塑。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赵氏孤儿》,都试图通过创新的叙事手法与深刻的主题挖掘,实现英雄形象的消解与重塑。这些新编作品不再单纯追求英雄主义的颂扬,而是更多地聚焦于人性的复杂、道德的模糊以及历史的沉重。陈凯歌的电影尤为突出,它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与视觉语言,展现了角色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使得“英雄”与“反英雄”的界限变得模糊,从而引发观众对于正义、牺牲与复仇的深刻思考。无论是英勇无畏的程婴,还是机智过人的公孙杵臼,亦或是命运多舛的赵氏孤儿,每一个角色都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在电影的镜头下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使得观众能够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影片的主题深沉而宏大,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忠诚、牺牲、人性与道德冲突的深刻探讨。这种对人性深度的挖掘,使得电影具有了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在情节设计上,电影巧妙地将历史背景与人物命运交织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悬疑与感动的世界,展现了编剧和导演的高超技艺。它通过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再现和解读,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电影中的家族观念、忠孝思想以及道德冲突等元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影的呈现,这些文化元素得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编辑:张昕一)
2008年
剧情:版本一 天色阴沉,似乎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两支军队——宋军和方腊的叛军——正对峙着,神箭手花荣将对方阵前的军师邓元觉射死,刹那间,士气高涨的宋军呐喊着冲向了叛军。 消灭了叛军的花荣被封为应天府兵马都统,进入应天府地界,就遭到了一群官兵的“围攻”。这群官兵正是花荣未来的下属——应天府兵马副都统雷震。总给人以一种冷酷无情感觉的雷震自恃箭术高超,在心里对谁都不服,尽管他早就听说过小李广花荣的大名,可现在要在他手下当下属,心里就更不平衡了,所以,他才带领自己的亲信在半途“拦截”花荣,企图以此给花荣一个“下马威”,雷震没想到:他的这个举措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令自己的亲信纷纷对花荣产生了一种出自真心的敬佩之情——花荣神乎其神的箭术一下子折服了这些人…… 刚上任不久的花荣发现:应天府的治安非常不好,做生意的江湖人士经常会发生“帮派”械斗事件,从而使得老百姓整日生活在恐慌之中。花荣很快就了解到:在他来之前,向来六亲不认的雷震就没有停止过对那些滋事生非的江湖人士进行严厉镇压,然而,雷震的严厉镇压不但不见成效,反而令帮派间的斗争更加激烈——这些江湖人士把对雷震的“严酷手段”的不满都化作了对对手的愤恨。 但是有一天,花荣竟然邀请两个老大一起“喝一杯”。谁都不知道,在酒席上,花荣对两个老大说了什么,反正,从这次以后,整个应天府似乎一下子变得“天下太平”了,而也是在这一次之后,花荣“仗义”的名号在应天府不胫而走,而本来就英俊潇洒的花荣成了当地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更是成了不少怀春少女的仰慕对象,而那些风月场所的女子,无不以“和花荣一起饮过酒”为殊荣。   这一天,几个“老大级”人物神秘地拉住花荣,非要请他到当地最有名的风月场所“怡红楼”喝酒,推脱不掉的花荣只得和那些江湖朋友一同前往“怡红楼”。原来,“怡红楼”来了一个色艺超群、被惊作天人的歌妓,潇潇。花荣万万没有想到:与潇潇的这次“邂逅”,竟然勾起了他心中对梁山兄弟的无限思念之情——潇潇所弹奏的琵琶曲无一深深饱含着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潇潇的善解人意令花荣产生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觥筹交错的好汉们谁都没发现:柔弱娇媚的潇潇在转身的一刹那,脸上闪过一丝怨恨的神情,但一闪即逝。 花荣也没想到:方腊叛军被平之后,一直被朝廷通缉的庞万春居然出现在了应天府地界,而且,显然是冲着他来的——那一日,花荣和几个属下去打猎,一行人刚骑马来到一片森林之外,一支利箭突然从森林里射出,呜呜作响地径直射向花荣。花荣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即将射到他脸上的利箭,花荣还来不及搭箭上弓,紧接着,又是几支利箭同时飞射而至,花荣用手上的弓和箭拨开几支箭,然后用牙齿咬住最后一支箭。 当属下们一无所获地从森林里出来时,花荣已经恢复了平静,脸上一如既往地挂着潇洒的微笑,他平静地对属下说:可能是以前结下梁子的绿林好汉所为。属下们将信将疑。花荣没有发现:雷震一直在暗中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庞万春有些心灰意懒地劝潇潇——邓元觉的女儿——离开应天府:花荣是条汉子,也许,他们找花荣报仇是错误的,虽然花荣亲手射死了邓元觉,但毕竟,这是两军对峙的结果,花荣和邓元觉并不存在私人恩怨。然而,潇潇却斩钉截铁地告诉庞万春:她是一个女人,不管花荣是怎样一个人,反正在她心目中,替父亲报仇是现在唯一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潇潇甚至不惜“沦落”风尘,还有什么样的理由能让这个弱女子放弃报仇的计划呢?面对潇潇凄然而坚决的神情,庞万春一时无语......大批的官府人马纷纷出动,拿着画有庞万春肖像的通缉令四处缉拿庞万春。而且,雷震还下令:只要见到庞万春,格杀勿论! 花荣径直找到雷震,激动地告诉后者:这是庞万春和他之间的事,希望雷震不要插手。然而,雷震却冷冷地告诉花荣:现在花荣是朝廷命官,而庞万春是朝廷的通缉犯,他们俩之间的事就是他的事。除非花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根本就没有放下梁山那一套,甚至和庞万春另有他谋——雷震的话里话外充满了对花荣的不屑和不信。花荣努力克制住愤怒,坚决地告诉雷震:无论雷震怎么看他,他都问心无愧,而且他绝对不允许让庞万春死在应天府——尽管庞万春是朝廷通缉犯,但朝廷并没有下令以死罪处之! “一个人做过贼就永远脱不了贼的印记,造过一次反就永远会有再造反的可能,阻止他们再造反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的斩草除根!”雷震冷冷地对花荣说,脸上明显带着挑衅的神情。雷震的话深深刺痛了花荣的心。 后来潇潇被雷震用箭射死,花荣怒火中烧,让刘大等阻止庞万春去校场,自己奔赴雷震处与其激烈争斗,最后用剑将其钉在挂潇潇尸体的木桩上。然后将尸体送给庞万春,庞万春将潇潇尸体带走,花荣来到宋江坟前看见了军师吴用。最后花荣和吴用一起缢死在宋江坟前的大树上。 版本二   一百零八好汉聚义梁山,随后在及时雨宋江的率领下接受朝廷招安,继而成为南征方腊的先锋军。两军对垒,小李广花荣(陈浩民 饰)射杀对方的军师邓元觉,扬名沙场。平定叛军后,李广获封应天府兵马都统。在此之前,应天府一直由兵马副都统雷震(吴毅将 饰)坐镇,此人高傲自大,专横跋扈,加上抱定了大奸臣蔡京的粗腿,因此对花荣毫不恭敬,时刻寻找陷害英杰忠良的机会。花荣凭借高超的武艺和豪爽重义的性格令应天府部分官员和绿林好汉的钦佩,而在此期间他还遇到了色艺俱佳的歌妓潇潇。殊不知这个女孩却和他有着纷繁复杂的渊源。   未过多久,曾经方腊手下的神射手小养由基庞万春秘密潜入应天府,由此惹来连场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