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

Yan Wu

有片源
2019年
导赏:《银河补习班》是邓超继《分手大师》以及《恶棍天使》后,又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延续喜剧风格,而是讲述了一对父子跨过30年时间收获爱与成长的亲情故事。初看片名,“补习班”三字或许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聚焦于家长与孩子补习日常的作品,若仅停留于此,虽也能触动人心,但《银河补习班》的创作者们显然有着更为深远的追求。正如他们所言:“《银河补习班》既是讲我们眼前的现实,又是在讲诗和远方,银河就是诗和远方,补习班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影片中的爸爸给孩子办了一个补习班,这个孩子可以看到整个银河,这不只是为了做某一个功课完成的补习班,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补习班。”这个“梦想补习班”,以其独特的象征性拓宽了影片的意境边界,成为了推动主角马飞最终翱翔太空、实现梦想的内在精神驱动力。影片通过父亲马皓文与主流教育体系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马皓文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未知,这种基于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方式,与当时普遍存在的强调死记硬背、反复练习的题海战术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反对填鸭式教育,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无法真正激发他们的潜能。片中“快乐教育”的概念触动了很多父母,快乐教育为孩子提供了更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为梦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主创讲的那样:“单纯的快乐是虚的,得时刻让孩子自问将来要做什么,去做自己想做的人,做想做的事,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有箭靶子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编辑:明慧)
导赏:《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凭一己之力开启了中国电影的“科幻元年”。中国的土地本身并不完全具备诞生“科幻”思维的条件,这一带有强烈殖民与反殖民的拓荒精神一直生长于西方的话语体系之中,并逐渐发展为电影工业实力的一种代名词。中国过往在科幻题材方面的尝试大多迎合、模仿西方审美,直到《流浪地球》出现,用中国的制作团队讲述了一个颇具中式美学、中华思想底蕴的故事,中国科幻电影才真正可以宣告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中国电影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一方面有资格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大问题,另一方面也尝试用自己的方案和经验来回应普遍性的问题。”影片在情节设置上充满了中国智慧。人类性命危在旦夕,“流浪地球”计划提出修建上万座发电站推动地球,既体现出中国作为大国对工业、技术的崇拜,同时也呼应了“愚公移山”所代表的强大精神意志传统。信任科技是人类自救的前提,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则是中国人坚定践行的美好品格。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浪漫主义精神,自古代而来,经历近代数次革命的淘洗,最终在新时代的电影中大放异彩。最终的胜利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自我狂欢,而是无数个体的共同努力,普通人的联合使影片实现了对集体主义的召唤。在特效技术上,《流浪地球》也艰难但精彩地攀登到了一定高度。导演郭帆曾有丰富的好莱坞交流经验,能够清晰定位国内技术与国外工业化水平的差异。制作团队大量启用中国人才,每一帧画面都精心制作,前后动用七千多人、画了两千多张概念图和五千多张分镜头,那些无法用现有技术完成的内容,全部仔细地依赖人工制作,最终将中国本土的科幻制作能力拉至国际标准。影片内外,这份宝贵的愚公移山精神也实现了对望。(编辑:铠兰)
1990年
1989年
剧情: 某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新分配来一个警官学校的毕业生宁小宇,小流氓们故意把宁字拆开,叫她宝盖丁。这个外号越叫越响,以至于许多人不知道她叫宁小宇,却都知道宝盖丁。刑侦大队队长余洛西为了考察宝盖丁,把一具无名女尸的案子交给她。刑侦大队的优秀警官左林曾在警官学校讲过课,是宝盖丁的男朋友。可令人不解的是,自宝盖丁分到刑侦队,左林对这个自己深爱着的姑娘却总是若即若离,这使宝盖丁非常苦恼。 当宝盖丁接手无名尸案子后,左林表面依然冷淡,可暗中却在积极帮助宝盖丁的工作。随着调查的深入,宝盖丁查出死者叫黑玫瑰,而一个名叫陶剑非的男人与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却无法证明陶剑非就是凶手。这时,女流氓小烧饼在陶剑非的指使下,到公安局提供伪证,被宝盖丁识破并将其收审。宝盖丁了解到,小烧饼虽然已经堕落,但她的身世很苦。 宝盖丁真诚、耐心地与她交谈,终于争取到烧饼的积极配合。不掌握第一手资料,宝盖丁化装成一个女流氓打入了陶剑非的黑窝。在那里,宝盖丁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渣滓,也为探明案情找到了有力的证据。根据宝盖丁的情报,刑侦队布下天罗地网,将这伙罪犯一网打尽。余洛西要求侦察员们务必活捉陶剑非。然而,在追击过程中,左林却开枪将陶剑非打死。原来,黑玫瑰是左林的妹妹,他们自幼离散,待他找到她时,她已经被陶剑非引入歧途。左林在狂怒中误杀了自己的妹妹,为此,他的内心极为痛苦。因此,当他追到陶剑非时便不顾一切地杀死了他,然后把枪口对准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