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北

Bei Yan

有片源
2023年
导赏:《涉过愤怒的海》是曹保平导演“灼心”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导演跨类型创作,回归对血缘关系的观察。李苗苗、金丽娜、作恶的三个日本青年,几乎都过着远离血亲的生活,试图在同龄群体中以极端方式获取新的群体认同。影片的故事分为老金复仇线和娜娜内心独白线,双线叙事,直至结尾,这两条线索才交汇,给观众一个醒目的答案。黄渤饰演的老金,是一个畸形的父亲形象,他的所作所为不是出于如何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变得更好,而是如何在社会关系中赢得更多。黄渤将一开始失去女儿的愤怒、呕吐到最后知道真相的无力与割裂,递进的情绪表达得清晰明朗。周迅饰演的景岚,外表的淡定自若与内心的嫉妒溺爱形成鲜明的对比,片中翻车戏和海边戏呈现出极致的撕裂与愤怒,无论是眼神表达还是肢体语言都将一个溺爱到失控的母亲表达的传神。周依然和张宥浩的青年演员搭档也贡献出了不凡的表演,周依然将失去原生家庭宠爱的自卑与扭曲自我伤害的感情,表露的真实自然,呈现出一个在爱情里爱到极致又卑微扭曲的小女孩形象。张宥浩的眼神戏更是得到无数观众的认可,他将自己完全带入反社会人格角色,创造了国产电影中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涉过愤怒的海》具有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其真实的内核是隐藏在所有事情与矛盾的起始点,即原生家庭的问题。对人性的深入讨论也是曹保平导演一直坚守的创作主题。影片中布满衣柜的太阳花、娜娜说出“爱,没有”的失落、刺向自己的锋刃,都表现着原生家庭中爱的缺失产生的悲剧。李苗苗看似成功幸福的家庭却由于没有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和过度的溺爱造就了李苗苗的不屑与扭曲,也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其实无数的娜娜们正陷在困境里,但她们很难像金丽娜一样,用一场死亡“帮助”父母实现爱的觉醒,更多的她们只能在一地残骸中修修补补,用血淋淋的教训教会自己如何去忽视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电影或许有时候就是一种力量的源泉,带给经历者温暖与力量。(编辑:王晶)
2022年
2016年
导赏:《追凶者也》是一部取材自真实事件“贵州五兄弟追凶案”的犯罪电影,由著名导演曹保平执导,刘烨、张译、王子文、谭卓等实力演员联袂主演。影片以西部边陲村寨为背景,讲述了一桩残忍凶案及其所衍生的许多荒诞巧合,具有浓郁的黑色幽默风格。随着故事的发展,罪案侦破的推理逻辑被完全不可预测的现实走向所淹没,憨包汽修工宋老二、落魄青年王友全和自诩“五星杀手”的董小凤这三个命运各异的人物都被卷入其中,种种阴差阳错令事态最终完全失控,令人啼笑皆非。围绕“追凶”这一核心事件,影片独具匠心地采用了多视角段落式结构,全片共分为五个叙事段落,前面三个分别以三位主人公的个人视角进行叙述,后面两个段落则又回到了全知视角。每个段落都以云南方言作为小标题,极富地域特色,也将人物塑造得更加鲜活。在此基础上,个人视角下的三个段落还具有不同类型的美学调性,如第一段宋老二追凶是典型的悬疑电影,第二段相当于以王友全为主角的爱情片,第三段董小风蹩脚作案的故事又是喜剧片。导演通过这样多视角的创意叙事,不仅能够合理地隐藏信息,让简单的案情复杂化、更具看点,还通过从各种视角差别化地重述同一事件,让观众主动思考“不同立场所导致感受各异”的微妙道理。《追凶者也》的底层关照和现实主义内涵是其另一大亮点。宋老二、王友全和董小凤三个主角都是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在尊严被碾压和价值虚空的生活中,他们惶恐不安进而病急乱投医的心路历程经由影像被生动地描摹出来。导演通过巧妙运用黑色幽默叙事技法,在兼顾商业效应的基础上,将对现代性和人性的悖论思辨埋藏在令人发笑的故事中,引发观众对于现实问题的深思。(编辑:曾奕琦)
2015年
导赏:当罪恶的阴影笼罩在心头,当希望与绝望交织共舞,我们是否还能找到那条通往救赎的道路?影片《烈日灼心》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小城,三个因一时贪念而犯下滔天大罪的结拜兄弟,在七年前的一场灭门惨案中,不仅夺去了五条无辜的生命,更在自己的心上刻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痕。他们试图通过隐姓埋名、重新做人来逃避法律的制裁和内心的谴责,但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他们。经历了漫长的痛苦与挣扎,也可能永远无法到达救赎的彼岸。这种对救赎之路的深刻描绘,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更引发了对于道德、法律与人性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为了达到艺术与商业的平衡,《烈日灼心》既有悬疑、刑侦、黑色电影的类型元素,又融入了导演审美框架内作者化形而上的表达。电影延续了曹保平导演前作《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中凌厉的黑色影像风格,通过情绪节奏剪辑、密集特写和近景来推动叙事,展现人物焦灼情绪和生存困境。通片用肩扛摄影,只有一些必不可少的镜头用固定机位,增强了现场感与真实性,也提升了影像的叙事能力。影片的结构也非常巧妙,通过回忆、闪回等手法,逐步揭示出案件的真相,让人在谜底揭晓时不禁为之惊叹。导演努力赋予角色更多的深度,尤其是邓超与段奕宏饰演两位主角,辛小丰与伊谷春,彻底颠覆了传统警匪片中标签式的角色设定。他们不再是被简单划分为警察或凶犯的对立双方,也不仅仅是警匪关系中常见的追逐与被追逐者。相反,这两位角色拥有超越其身份标签之外的丰富性格层次,展现了人性中复杂且多面的真实面貌。(编辑:明慧)
2008年
李米的猜想
李米的猜想

演员(饰 警察)/副导演/助理导演/

导演:曹保平/
导赏:爱一个人你愿意付出什么?爱一个人你最愿得到什么?爱一个人你甘愿等多久?一位出租车女司机李米在无奈与希望中与世俗抗争,寻找自己的真爱,寻找了四年!只等到没有地址的54封信,她只能不停地猜想,她不知道他在哪儿,却又知道他一直都在。影片以一段看似杂乱无序的情节开场,李米念叨着一串神秘的数字,那是她找男友的线索,每当承载一位乘客的时候,都会询问到对方,你见到照片上这个男人没有,但是她得到只有疑惑和无奈。然而一天,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环接着一环,宿命般的悲剧像海浪一样涌来。一个诗人低吟着“湖底对自己是无底的,岸对自己也无岸”跳桥自杀,撞上了邓超饰演的马冰车头,事件迅速进入紧张激烈扑朔迷离的发展阶段。影片使用了一种艺术片常采用的叙事手法: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人来结构影片,但作为商业片的《李米的猜想》却采用画内第一人称女性叙述人的方式,观众能感受到本片结构几乎沿着叙述人自我的情绪情感轨迹发展,叙述重心更偏向对女主角心理现实的刻写,导引着观众进入她的内心世界。周迅在本片中的表演有很大的突破,她全身心的投入到角色当中,保持了内心紧张和外部节奏的统一,决定了李米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这个角色身上有固执、疯狂的倾向,也有凌厉、直率、机智的性格特点,周迅展示了她作为演员的灵性,和对表情、肢体动作的强大控制力。尤其是最后在警察局里的戏,警察告诉她男朋友已经死亡,而她却看到了男朋友拍摄的她的各种视频,她在这段戏里,将李米设置成了笑着流泪的人,笑是因为人物本来的坚强性格,也看到了男友对她的爱,而哭是因为她是有激情的,其完全沉溺在角色的情感中,化身一个活生生的李米。电影中邓超一改阳光喜庆的形象,剃着小平头,表情冷漠。他身上承载着两面性和一些社会性,是一个得戴着面具活在世上的人。一方面他有着犯罪分子作案时极度冷静的气质,而另一面,就是对女友的思念入骨,却还要当着她的面装作不认识她的极度克制。整部影片开始是将背景定格在桥上,最终的结局也是被定格在桥上,桥隐喻着人们的错过与相遇。就好比你在桥上,我在桥下,走在同个城市内,但是却没有任何交集,就此阴差阳错,各奔东西。本片片中始终灰蒙蒙的色彩与冷色调的运用将颓废,疲倦的氛围酝酿十足,音乐又是请到了前黑豹乐队的窦唯参与制作,出现不多的配乐虽然用的是摇滚却依旧表达出了影片暗藏的那些微妙的情绪。《李米的猜想》成为导演曹保平个人风格的代表作,其给观众带来的情感的撕裂和震撼力,成为千禧年初的珍贵电影印记。(编辑:路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