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刘龙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17年
你若安好
演员
/
导演:
刘抒鹃
/
主演:
保剑锋
/
隋源
/
孙茜
/
张光北
/
嘉央桑珠
/
李木子
/
田牧宸
/
王嘉
/
梁植
/
刘艺
/
播放正片
导赏:
1.《你若安好》10月17温情上映传递医者正能量2.直面当今医患关系为全科医生打call3.老中青三代齐上阵共谱白衣天使礼赞4.历时一年半准备展现健康中国建设
2003年
三十八度
演员(饰 刘老伯)
/
导演:
刘新
/
主演:
黄磊
/
陶红
/
谢雨欣
/
刘龙
/
高远
/
傅艺伟
/
杨昆
/
王志华
/
郑毓芝
/
居文沛
/
类型:
爱情
/
剧情
/
导赏:
《三十八度》以2003年抗击非典作为故事背景,以年轻漂亮的空姐小月和历史系研究生赵小天作为主角讲述了特殊时期一段因“偶然”发生的爱情。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在特定时期的关爱的主题,将“众志成城,同舟共济”融入故事中,表现出了一幅生动的百姓生活图景。在片中,由陶红饰演的空姐小月飞行归来,在家中叫了一份外卖,黄磊出演的历史系研究生赵小天勤工俭学去送外卖,刚巧碰上小月所住的楼里发现非典疑似病人,整个小区被紧急隔离。但小月不愿下楼取外卖,谎称赵小天是她男友,赵小天进了小区,可再也出不去了。阴差阳错,赵小天住在小月屋里进行隔离观察,两人的关系则从相互提防逐渐转变为相识相知。在《三十八度》中,导演以平视的角度刻画了对抗非典时期种种社会举措,也通过非典疑似病人的出现促成了主角们的相识。隔离封闭的室内环境则成为小月和赵小天感情的培养容器,黄磊也一改银幕形象,变身为爱耍贫嘴的活泼学生,与大大咧咧脾气不小的空姐开始了相知相恋的过程,令人忍俊不禁。导演刘新在创作《三十八度》时没有把角度对准常见的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内容,反而以喜剧的形式展现人们在疫情期间的乐观和真诚,勤工俭学的赵小天最终收获了空姐小月的芳心,两个原本毫无生活交际的人命运发生了转折,成就了彼此。《三十八度》在上映后大获好评,收获了包括第1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电影导演新人奖在内的多项殊荣,片中传递出的乐观和对爱情的向往激励了人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珍惜战胜疫情后的生活。(编辑:方舟)
1996年
大进军——解放大西北
演员(饰 罗列)
/
导演:
韦林玉
/
李平分
/
主演:
吕晓禾
/
傅英
/
杜雨露
/
古月
/
赵恒多
/
陈锐
/
周洁
/
阎雨生
/
李龙吟
/
秦昭
/
播放正片
导赏:
韦林玉是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的摄影师,他在我国影坛上,以拍摄过《农奴》《苦菜花》《风雨下钟山》等影片而闻名,这次他在担任导演的同时又发挥自己的特长,兼任了摄影。这部电影是一部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斗、最终解放大西北地区的壮丽史诗。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凝聚了民族精神和历史记忆的鸿篇巨制。影片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为舞台,通过精心构建的剧情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观众将跟随人民解放军的脚步,亲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强大敌人的壮丽征程。影片中的每一场战斗都扣人心弦,每一次胜利都令人振奋,让人深刻感受到革命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电影《大进军-解放大西北》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艰辛,更凸显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战士们与当地百姓并肩作战、共同抵抗敌人的感人场景。这种军民团结、共同抗敌的精神,是影片最为动人的地方之一。它告诉我们,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思考,引发了观众对于历史、战争和人性的深思。它让我们思考战争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和平时期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寓意和象征,让人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1993年
犬王
演员
/
导演:
姚守岗
/
主演:
海顿
/
温玉娟
/
高放
/
王玉璋
/
刘龙
/
常晓阳
/
王强
/
何瑜
/
播放正片
剧情:
抗日战争时期,西刘村二林家里养了一条狼犬叫海龙,它生了两条幼犬叫大龙和小龙。日本扫荡队头目八木泽化装来偷海龙不成,就安放了炸弹,结果海龙英勇就义。为给海龙报仇,二林带着幼犬到抗日军军犬突击队,经过训练,大龙和小龙成为神勇的军犬。小龙在一次伏击中建立奇功。敌人恼羞成怒,对军犬训练基地狂轰滥炸,小龙得以幸存,它似乎被激怒了,在鬼子兵营里神出鬼没,吓得鬼子兵惶惶不可终日。八木泽设圈套囚禁了小龙。游击队夜闯敌据点,小龙挣脱锁链回到主人身边。在小龙的帮助下,游击队出奇制胜,烧了军营,炸了炮楼。神犬小龙把走投无路的八木泽带至林间一处坟墓前,这是海龙的犬冢,八木泽明白了小龙的用意。于是在坟前,展开了一场犬人激战,八木泽最终倒在了海龙的坟前。晨光中,小龙那矫健的身影向着自己的队伍飞奔而去。
1991年
决战之后
演员(饰 康泽)
/
导演:
李前宽
/
肖桂云
/
主演:
古月
/
李法曾
/
郑大年
/
葛优
/
赵小锐
/
许守钦
/
史宪富
/
陈申生
/
马辛
/
黄凯
/
播放正片
导赏:
《决战之后》是导演伉俪李前宽、肖桂云继《开国大典》后又一历史革命题材力作,生动描绘了解放战争中被我军俘获的一大批国民党高级战犯在新中国监狱中的改造生活。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之后,对成为阶下囚的失败的敌对者,并非实施肉体消灭,而是着力于灵魂改造——将此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伟大工程、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搬上银幕具有深刻意义。本片将镜头对准“功德林”监狱灰墙内身穿黑色囚服的战犯,但编导选取合乎人物心理活动的契机切进闪回段落,打破了时空局限,调剂了整部作品的视觉节奏和观赏性。剧情上并不简单化地图解政策,而是描绘了以杜聿明为主,一批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一夜之间成为阶下囚徒的急剧、强制的命运逆转。通过深入描绘人物精神世界在这种逆转中心态的失调和艰难的转化,如尊严的倒置、感受的错位、特殊思考中产生的特殊喜怒哀乐,揭示这批“党国精英”如何改过自新,脱胎换骨,从阶下囚转为共和国公民的人生历程,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教育人、改造人的政策威力及实绩。正如片中李所长对杜聿明所言:“历史缺少哪一部分都不完整。”这句话亦可以视作导演在艺术把握上的基本态度:不把战犯的个人品德与政治立场混为一谈,不以先天的胜利者的姿态去随意丑化敌手。关注失败者的命运,同样可以挖掘出深刻的意义,起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鞭策作用。(编辑:曾奕琦)
1989年
开国大典
演员(饰 毛人凤)
/
导演:
李前宽
/
肖桂云
/
主演:
古月
/
孙飞虎
/
黄凯
/
邵宏来
/
刘怀正
/
郭法曾
/
路希
/
智一桐
/
叶庆林
/
肖惠芳
/
播放正片
导赏:
《开国大典》是中国影坛著名的“银幕伉俪”李前宽、肖桂云共同执导的作品,也是两人的代表作之一。电影用纪实的手法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开始,直至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李前宽、肖桂云积极探索纪实性和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将真实的纪录片和拍摄时假定性营造的空间巧妙地结合起来,把历史中人物的真实情绪和演员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形成新的一种风格。两者的结合在美学上产生巨大魅力,从而对影片产生了一种升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钟大丰认为,“电影《开国大典》对纪录片和故事片进行了很巧妙的结合,通过加入声音等元素,给珍贵的历史影像赋予了新的意义。”《开国大典》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主创们一改同类题材的处理方法,利用场景造型勾画出历史背景和历史框架,在人物刻画上,摒弃了过去对领袖人物概念化的描写,增加了大量的生活细节和性格特点,从多角度、多侧面描绘出领袖人物更为贴近普通人的一面。古月、孙飞虎等特型演员正是在这种创作思路中创作出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影片上映后收获了大量好评,并荣获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和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殊荣。李前宽、肖桂云更是从这部作品中获得了更多的创作动力,相继执导了《决战之后》《重庆谈判》《金戈铁马》等众多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为后辈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参考。(编辑:方舟)
1985年
黑林鼓声
演员
/
导演:
陈鹰
/
主演:
郭建国
/
曹橹
/
杨秀章
/
张晓玲
/
戴大卫
/
葛亚明
/
刘龙
/
李志
/
童灵犀
/
播放正片
剧情:
1950年初,云南省哈尼族支系爱尼人聚居的爱尼山宣告解放。躲藏在原始森林中的窝古力匪帮,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企图打出黑森林,与善良的爱尼人和"红汉人"拼个你死我活。联防队长扎格利奉解放军肖排长之命,离别爱妻兰娜和幼子小利戈,到山中客店去接一批枪支弹药,半路上遇到匪徒腊本都,两人展开了一场格斗,武功超群的扎格利生擒了腊本都。他从腊本都的口供中得知了敌人的信号,一个引匪山林,一网打尽的战斗方案产生了。猎手杜巴老爹的孙子果龙,协助扎格利转移枪支,在森林里遇到猛虎,慌忙躲避中又撞上狡猾的土匪多飘。果龙与多飘展开了一场格斗,最后双双倒在河滩上,扎格利暗中跟随土匪乔腊,摸清了窝古力匪帮的虚实。乔腊被窝古力打伤,扎格利背着受重伤的乔腊,闯到土匪庄铁的窝棚前,通知庄铁敲木鼓传窝古力的命令:明晨五更,林边集合。木鼓声回荡在整个大森林中,这鼓声是窝古力匪帮的丧钟,也是爱尼人胜利的角号。扎格利怀着兴奋、喜悦的心情,回到山寨。暮色中,他亲眼看到联防队副队长约墨打昏了前来与村中暗藏匪徒联系的土匪军师皮落。约墨大叔告诉扎格利一切都安排好了,扎格利便放心地踏着月色朝自己家走去。当他快步登上竹梯,正要跨入家门时,突然从暗中飞来一支毒剑,正中他的要害。扎格利强忍着剧痛向闻声而来的妻子兰娜口授了敌人的信号,说完便倒在平台上,为受尼人的幸福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天色朦胧透亮,杜巴老爹与联防队员在龙巴门严阵以待。一名匪徒正欲放火焚烧龙巴门,忽被一支暗箭射中倒地。杜巴老爹抬头望去,见草丛中墨影一闪,杜巴老爹扬手投出标枪,黑影应声倒地。大家这才看清楚,窝古力藏在寨子里的耳目、杀害扎格利的凶手,正是联防队副队长约墨。一声枪响划破林中的寂静。窝古力匪帮听到信号,蠢蠢欲动。但他们还未跨出地盘,便被早已埋伏好的解放军消灭在山谷中。
1984年
巴山儿女
演员
/
导演:
维佳
/
主演:
王刚
/
吴金华
/
颜世魁
/
徐敏
/
沈慧芬
/
黎静
/
刘龙
/
韩再省
/
吴忆强
/
播放正片
剧情:
故事发生在1932年,趁四川军阀混战之际,我四方面军为开辟革命根据地,在徐向前总指挥的率领下,历经千难万险,进入大巴山区。由罗杰山带领的红四方面军先头团活跃于巴中地区。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受到贫苦农民的拥护和欢迎,群众纷纷要求参加红军,红军队伍迅速扩大。贫苦姑娘李翠竹为生活所迫,给人拉纤卖苦力。她看到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一心想参加红军。可是,团长罗杰山见是妇女,拒绝了她的要求。团政委程剑云则收下了这位性格倔强、体魄矫健的姑娘。巴中地区很多农民染上了吸鸦片烟的恶习,红军为了彻底解救贫苦农民,毅然收下了一批吸烟上瘾的农民,帮助他们戒了烟,使他们成为红军战士。张贵娃原是一名"大烟鬼",参军后在战斗中得到锻炼,当了排长、连长,成长为一名勇敢的红军战士。小学教员孟质彬向往革命,要求参军。但由于红军中存在"左"倾思潮,被拒之门外。罗杰山将孟质彬的文化程度改为初小,把他留在团部当了挑夫,让他教自己学文化。为了配合行动,川东游击队派余梦石来与红军接头,见面时罗杰山认出对方是曾经一起参加过暴动的老战友。忙于混战的四川军阀刘湘,采取了"剿共必先安川"的方针,派他的得力干将师长上官同川与红军周旋。红军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在川东游击队的配合下,粉碎了四川军阀发丐的三路围剿,保卫了革命根据地。红军队伍得到进一步扩大,罗杰山也由团长升为师长。上官同川为摸清红军的底细,亲自偕夫人余梦云一起到金佛山与红军谈判。余梦云是余梦石的胞妹。兄妹已多年不见,但余梦石并未因此动摇献身革命的坚定信念。在谈判中,红军代表罗杰山与敌寸步不让,迫使上官同川让步,率部退出嘉陵江,保持中立。这为红军集中力量各个歼灭敌人创造了极好的时机。为了攻克达县,消灭军阀刘存厚,师部交通队队长李翠竹与张贵娃化装潜入县城,与当地游击队一起炸掉了敌人的唯一退路--城南浮桥。主力红军及时赶到,全歼了达县的敌人。通过这次战斗,罗杰山改变了对李翠竹的偏见,并对她产生了朴实的爱情。红军不断胜利,使蒋介石十分恐慌,指令四川军阀对红军加紧围剿。这时,红军内部由于执行了张国焘的"左"倾路线,许多无辜的共产党员、红军战士受到陷害打击。余梦石被迫害致死;程剑云遭到审查。对此,罗杰山十分愤慨,他相信自己的战友和同志,痛恨"左"倾路线的危害。被蒋介石委任为前线总指挥的上官同川,纠集六路大军向红军疯狂扑来。罗杰山率领红军敢死队同上官同川的铁血团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残酷,程剑云英勇牺牲。在红军的顽强阻击下,敌人终于溃败。抬着棺材上战场,誓与红军见个高低的上官同川自杀身死。红军的反围剿战斗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斗争还要持续,革命还会有挫折。错误路线造成的血的教训,教育了那些思想幼稚的同志。
1981年
路漫漫
演员(饰 黄梦龙)
/
导演:
蔡继渭
/
谷德显
/
主演:
金鑫
/
唐国强
/
赵秀丽
/
黄梅莹
/
白志迪
/
方舟波
/
杨兆权
/
石小满
/
邢济舟
/
刘龙
/
播放正片
导赏:
《路漫漫》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81年在邵阳取景拍摄的一部“主题影片”,影片坚持以写人为主,刻画了一个独特经历、独特性格的青年农民将军形象,其原型正是彭德怀元帅,影片故事也是根据彭德怀青年时期的事迹编编纂而成,讲述了他从一个青年农民到湘军士兵,在北伐战争中接触共产党并找到光明,最后率部起义、奔向井冈山的故事。影片的演员表演也非常出色。金鑫饰演的朱华将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和人物的成长。唐国强饰演的程康则是一个沉稳、睿智的地下党员形象,他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赵秀丽饰演的细妹子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动人,她的转变体现在细节里,在给朱华绣的钱包上,从“少管闲事”到“多管闲事”,儿女情长转向了情义和大爱。《路漫漫》的导演兼摄影是蔡继渭,以擅长拍摄雄壮场面、艺术处理细腻以及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为主要特点。在本片中,蔡继渭通过精心构图和画面调度,运用了大量的深焦镜头,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视觉信息,将场景和氛围营造得十分真实、生动,影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局势和人民的苦难生活。本片获得第二届“金鸡奖”最佳摄影提名。片名来自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影片结尾点题,主人公朱华率领将士们走上了一条为理想为人民的漫漫征途,不仅是对朱华个人成长的完美诠释,也寓意着中国革命在历经曲折后,终将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编辑:路明慧)
1979年
二泉映月
演员(饰 申阿龙)
/
导演:
严寄洲
/
主演:
郑松茂
/
袁梦娅
/
张勇手
/
陶玉玲
/
刘龙
/
丛培信
/
龙义顺
/
冯恩鹤
/
播放正片
导赏:
由严寄洲导演、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的电影《二泉映月》,作为音乐类故事影片,在音乐创作阵营方面极为强大。该片的编曲作曲是巩志伟、张锐,二胡独奏由江南最具功力的二胡演奏家之一张锐演奏,中央民族乐团与指挥秦鹏章倾情加盟。作为1979年建国30周年的献礼影片,该片于当年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次年,摄影白夫今也获得文化部“青年优秀创作奖”。《二泉映月》是阿炳作品中广为流传的一首,它将人引入夜阑入静、泉清月冷的意境。乐曲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中辛酸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影片中导演借景抒情,表达了“月色虽明,世道则暗;泉水虽甜、人生却苦”的生命感慨。二泉与月色的交融,景物与人物的交汇,恰好是阿炳一生悲惨历程的写照。种种痛苦惆怅,是阿炳坚忍不拔、以琴抒情、以艺糊口的人生抗争和生命感悟。电影依照生活真实,写无锡民间艺人阿炳从小丧母,随父华雪梅出家当道士、习丝竹,人称“小天师”,但电影却突出了爱情与琴艺相结合、琴艺与正义相表里这道主线。电影改编本过分地强调了戏剧冲突,把阿炳这一境遇悲惨的普通民间艺人,升华为一个具有鲜明阶级冲突意识的刚正的抗争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以斗士的形象置换了民间流浪者的凄苦。影片作为一部二胡音乐传记片,特别突出体现了悲怆而柔婉的江南民间音乐的浓郁特色,将音乐与主人公的命运深度交融在一起,还是能够给人以生活的磨难感与命运的震撼感。《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本身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旋律动听而又质朴苍劲,音乐感人但更促人激愤。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电影《二泉映月》充分发挥了电影声画对位的特长,将故事情节与音乐织体紧密地结合起来,具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