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达

有片源
2007年
上路走吧
上路走吧

摄影/

导演:荆丽鹏/
类型:短片/
1994年
1992年
1991年
剧情: 二次大战期间的东北,日本侵略者秘密向中国境内输入大量毒品,企图彻底毁灭我中华民族。进步青年学生古健的哥哥侦察到偷运到中国的毒品的下落,但在取物证时被关东军杀害。古健立志要为哥哥报仇。由于报仇心切,古健在刺杀日本军官高桥时被人利用,致使保安部队师长欧阳群中弹负伤。我地下党员王子龙经过现场侦察,发现刺杀欧阳群的阴谋系关东军所为,便找到古健,说明了实情。与此同时,关东军又请日本杀手吉永美惠子勾结土匪胡立安,去找那包丢失的毒品并杀人灭口。大烟瘾发作的关宝爹,因偷服过量的海洛因中毒而死,关宝与古健大闹一场。古健在关宝爹下葬时把毒品埋进了坟里。土匪胡立安终于抓到了古健和关宝,逼问毒品的下落,企图独占毒品。为保护古健,关宝决定把毒品从坟里取出来交给胡立安,不料挖开坟一看,毒品不翼而飞。胡立安大怒,决定抢劫关东军军火库。哑巴趁土匪行动之际救出了古健,驾驭土匪的马车,逃出了魔窟。原来,毒品是哑巴从坟里取走的。古健怀着深仇大恨,闯进了军火库,打死了高桥,为兄报了仇,但自己却陷入包围之中。王子龙毅然驱车闯军火库,与古健协同作战,炸毁了军火库。大火之中,哑巴突然出现,将王子龙、古健引出重围,跳上马车,直奔豆腐房而去。关宝取出毒品,马车赶到,于是一起乘车奔向郊外,在冲过青纱帐之际,吉永美惠子被炸死,哑巴壮烈牺牲。哑巴一生没有留下一句言语,却留下了多少言语也说不清的精神,这精神陪伴着马车迎着朝阳而去,车上载着三个浴血的精灵……
1990年
1988年
1987年
1985年
剧情:  1970年10日某日,丁家骥与乔丽从外地旅游度完蜜月回到某市。刚刚走出车站,乔丽及所带的皮箱即被一辆吉普车突然劫走没有踪影。丁家骥赶回林荫街11号,家里亦被盗空。他找到爱人单位某纺织厂,该厂虽有一个乔丽,却并非他爱人。公安局刑侦科科长杨林接受了侦破此案的任务。杨林通过调查林荫街11号现场,盯上了一个可疑的瘦老头,不料瘦老头却是刚刚恢复工作的刑侦科老科长刘志远,他主动调查此案,发现了可疑踪迹。他与杨林密切配合,跟踪上一个大背头青年,进而在郊区红土窑7号院发现有一个以郑三力为首的流氓集团巢穴,其老板却是市政府高卫忠主任的陈秘书。陈利用其地位调用车辆,指挥郑三力等进行了一系列犯罪活动。林荫街案件就是陈秘书一手精心策划的。原来陈秘书的一位流氓弟兄从监狱里一个犯人处获悉:丁家骥的父亲在日本统治时期在一个金矿当过工头,日本投降后,他乘机私藏了一大批金子,这批金子就藏在丁家骥的现在住房内,因丁家骥的父亲死得突然,始终没有来得及将此事告诉丁家骥,丁家骥并不知此事。陈秘书一伙为了得到这批金子,设计了一个圈套,陈秘书掌握着刘萍与高卫忠过去乱搞男女关系的一批照片,便批示郑三力威胁刘萍为他们犯罪集团服务。一天夜里他们在路上袭击了丁家骥之后,让刘萍以乔丽身份救了丁家骥,并由此成婚。乘"乔丽"带丁家骥外出度蜜月的机会,郑三力等洗劫了丁家骥的住宅,从夹墙中盗走了那批金子,藏在了公墓地下室的一批骨灰盒中。当刘萍返回时,他们按计划劫走了刘萍。郑三力企图霸占刘萍,刘萍不从。正在这时,陈秘书得悉刘志远等已摸到他黑窝门口,便利用高卫忠的身份,以抓赌为名,将红土窑7号的人统统抓走了,将郑三力等保护起来。正在陈秘书要偷运走公墓骨灰盒里的那批金子时,刘志远与杨林等按计划围歼了这一犯罪集团。
1984年
剧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金牛滩大队决定把砖窑承包给个体户。老窑工万金贵是个私心较重的人,他故意压低承包价格,想凭借一技之长要挟大队,这触犯了众怒。以栾金彪为首的一伙青年人,不畏困难,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挺身而出决定承包砖窑,并得到大家的支持。金彪的父母是一对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老人,生怕儿子闯祸伤人,竭力阻挠儿子承包砖窑。可是金彪决心已下,又得到年轻的党支部书记何大凤的支持,自己在城里也学会了一整套烧窑的本领,具备了承包条件,于是大队与他签订了合同。栾金彪贴出砖窑招工告示后,有人旁观等待,有人冷嘲热讽,万金贵则和他唱起对台戏。栾金彪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组织大家治理报废砖窑,搞来贷款,订购了制砖机,主动热情地帮助困难户共同致富。栾金彪的这些举动颇得人心,使一些观望户也向他靠拢。万事开头难,第一次点火烧窑,因李二鬼喝了万金贵女儿杏花送来的酒误了添火,出了一窑次品,万金贵等人幸灾乐祸。栾金彪则冷静地查明了情况,狠狠批评了李二鬼。在何大凤的支持下,栾金彪稳定了大家的情绪,扩大了承包队伍,购置了机械设备,并向大家传授烧窑技艺,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金牛滩破瓦窑面貌一新。栾金彪致富不忘大家的行为团结了群众,他教育人们不但要走富裕之路,还要做堂堂正正的人。他因此而深获乡亲的信任,并得到了姑娘的爱。
1983年
剧情:1979年初冬,党的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东北明月沟生产队在自愿组织作业组时,发生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以新队长韩喜柱和老庄稼把式王老蔫为首的两个作业组,都不愿接纳村里的党员,使党员们受到强烈的震动。事后,党员们进行了反思,不觉伤心落泪。由于十年动乱,党的威信遭到破坏,党员素质有所下降,村里的党员也受到影响:有的以小康之乐取代党员应追求的奋斗 目标;有的陷入家务琐事而无所作为;有的自恃根红苗正,盲目骄傲;有的爱吹、爱说、不爱干;有的则周身充满商人气息。在党小组会上,党员们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认识到不是 群众不要党员,而是党员自己脱离群众。于是村里党员成立起一个被群众称为“党组”的作业组,决心以实际 行动改变党员形象。春天,天气干旱,渠水不够,几个作业组为争水发生争执。“党组”自己动手清理一眼废 井,将渠水让给其他两组,使群众感动。不久,秧苗急需追肥,而化肥一时又供不应求。“党组”领头人梁财 召开“党组”会议,提议将“党组”仅有的三吨化肥一分为三,分给其他两组,保证秧苗生长。此事在群众中 反响强烈。秋后,三个作业组都获得丰收。当队里重新划分作业组时,“党组”被解散,群众争着要党员参加自己的组,结束了原本不该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