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

有片源
2022年
导赏:导演陈国星曾创作《孔繁森》《西藏天空》等多部与中国西藏地区有关的电影,在《回西藏》中,他再次“回到西藏”用充满诗意和深情的镜头语言,讲述援藏干部老孔与藏族同胞久美,从隔膜到沟通,从互不理解到互相信任,从工作搭档到生死之交的故事。片名《回西藏》中的“回”很有深意,正如老孔的台词中所说:“时隔多年,俺又回到了西藏,回到俺的另一个家。这里的土地,这里的人民,还有知心的朋友,总是在梦里萦绕着俺,召唤俺回来。还有这里的蓝天、白云、雪山、圣湖,也许就是俺的归宿吧。”主创们用多个层面体现了老孔到西藏后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例如老孔从不知道如何吃风干肉到熟练用刀削肉吃;从面对藏民不愿埋病羊时束手无策,到在逐渐理解、融入西藏这片土地。在人物设定上,电影里没有伟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老孔和久美的相处过程贯穿全片,从老孔和这位藏族小伙的语言到饮食习惯再到价值观念,由表及里的多个层次展开,通过平实而不失浪漫的叙事,展现了两个人的深厚友谊,更展现出两种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信念体系的和而不同。由宋洋出演老孔时特意使用了方言,以极为自然的表演为援藏干部们献上了一首赞歌。除了情节真挚感人外,这部电影最为观众们津津乐道的是对西藏景色和人物诗意的呈现。尤其是老孔逆光在湖边策马驰骋的场景,极富美感和隐喻,突破了国产人物传记片的表现形式,正如陈国星所说,再次触及西藏的题材的原因是觉得以前的作品留了很多遗憾,《回西藏》的创作恰恰补全了他对于电影《孔繁森》中未完成的缺憾。(编辑:方舟)
2021年
导赏:陈正道,这位华语悬疑电影的代表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心理挖掘,再次为观众带来了一部沉浸式的悬疑电影——《秘密访客》。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和思考。正如陈正道在接受采访时所说,这部电影是他“直面自己内心恐惧”的作品,它不同于以往的悬疑片,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心理的挖掘。《秘密访客》的故事围绕一个看似和睦的家庭展开,一位陌生客人的加入,打破了原有的平静,随着记忆之门的再次开启,家中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影片的海报设计巧妙,以全家福的形式呈现,却透露出一种诡异和不安,每个角色的表情和站位都暗含深意。陈正道导演在影片中巧妙地设置了多个视角,观众可以从不同角色的视角去拼凑和解读这个家庭的秘密,这种多维度的叙事手法,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故事的复杂性。在《秘密访客》中,光影被用来有意营造一种家庭氛围,这种氛围既有实体的家居装饰,也有通过光影变化带来的心理感受。影片中的主场景——汪家的别墅与地下室,通过特殊的布光手法,为观众制造了一种心理上的惊悚感。这种氛围的营造,不仅让场景成为故事发生的附着地,更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光影在影片中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映射权力关系。通过光影的变化,影片展现了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汪先生作为家庭的主导者,他的白色衬衫在光影的映照下,形成了一种高调的轮廓光,象征着他在家庭中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其他家庭成员则多穿着深色服装,被笼罩在不同程度的阴影中,暗示了他们在权力结构中的从属地位。导演在《秘密访客》中还尝试了一种新型的“柔性悬疑电影”,他不再追求传统的反转和解题的快感,而是希望通过影片让观众直面内心的恐惧,体验一种更为深刻的心理惊悚。这种类型的电影需要观众更加投入,去感受角色的情感,去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尽管在口碑上褒贬不一,这部电影依旧是一部充满深度和专业精神的悬疑电影,它不仅在剧情和角色塑造上下足了功夫,更在心理层面上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编辑:赵敏)
导赏:《1921》聚焦革命时代的热血群像,叙事重点紧紧围绕着中共一大的筹备和召开展开,集中截取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的详细史实,采取生活化和类型化的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和塑造人物。影片细致描写了参加一大13位代表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他们平凡的一面,使得抽象的伟大建党精神具象化,让观影者在沉浸式观影过程中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广泛认知、深刻体验和价值认同。《1921》是对建党题材电影的一次新探索与新升级,剧本、剪辑、摄影、美术、声效等各部门创作独具匠心,展露出新主流电影的新风貌。在叙事中,三条线索徐徐展开,一条是李达、王会悟具体组织一大会议;二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参与一大会议;三是日本政府派遣特务跟踪在上海的日本左翼激进分子。三条线索分别建构了三个悬念:一大会议能否顺利召开?马林能否顺利参加一大会议?日本人会否破坏一大会议?三条线索相互交织,悬念感也随之层层递进。谍战、动作等多种类型片元素的整合使用为影片增添了紧张气氛,加快了叙事节奏,共产党人面对从警察到特务,从青帮到巡捕结成的反动势力同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生动诠释了“我的生命忠诚于党,我的信仰光芒万丈”的铿锵誓言。正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道新教授所言,“黄建新监制和导演的影片尤其是节庆献礼片,不仅能够赋予自己或其他导演以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氛围,而且能够在项目运作中较好地整合必要的政治智慧、商业智慧和艺术智慧,填平三者之间一直存在并且很难消弭的落差,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这部影片在叙事等表述方式上进行的探索和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新的路径。(编辑:方舟)
2020年
导赏:《秀美人生》是苗月导演继《十八洞村》后的又一力作。影片以“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原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为人物原型,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真实的再现致敬所有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青春力量,“在构成电影的主流的同时,展现了影像经验书写和艺术创造中的新的可能性的能力”。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电影,本片忠于黄文秀的真实人生经历,采取散点式、非戏剧化的表达形式,通过描摹细节娓娓道来她的扶贫生活。在汽车后备箱放帮贫困户销售的活鸭子,在街边抢购廉价运动装,在河边洗红薯、在山里剪树枝,影片生动再现了黄文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良作风。而秀丽清澈的布柳河、手机铃声中的嘹亮山歌以及特色的语言等细节,则展现了广西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增强了影片的地域特色和真实感。比起在银幕上留下一个完美全能的英雄形象,《秀美人生》从人物的心理变化切入,以平视人物的视角将黄文秀塑造得立体而饱满。她是一个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一个朴素内敛、乐观开朗的女孩。扶贫工作固然不乏成就感与喜悦,但也有激起人的孤独与胆怯的时刻。是时代与国家给予了她勇气与信念,她虽然平凡,却始终鞭策自己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影片通过讲述黄文秀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精神,赋予了观众关于黄文秀的全新记忆,使她的形象和精神在人们心中永远留存。同时,演员郎月婷的精湛演技也为人物塑造增色不少。她通过细腻的表演,将黄文秀的热情、果敢、勇气、坚韧不拔展现得淋漓尽致,让黄文秀真真切切地走到观众面前。(编辑:铠兰)
2016年
老阿姨
老阿姨

演员(饰 县委书记)/

导演:雷献禾/雷鼎/
播放正片
导赏:《老阿姨》改编自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亲身经历,作为一部传记电影,影片以对事实真相的尊重与再现作为基础,辅之以艺术化的处理与情感渲染,塑造了既生动又立体的人物形象,最大程度地彰显了龚全珍、甘祖昌勤俭节约、以民为先的高尚品质。历史视角下的人物传记片主角多为男性,女性往往以配角的身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老阿姨》选取龚全珍作为影片主角,从她的主观视角展开对三十余年婚姻生活的回忆,既弥补了传统主旋律电影对女性英模形象刻画的不充分,也未削弱甘祖昌等男性人物在历史中的实际地位,为看待历史与重要人物提供了全新视角。在塑造人物时,影片采用了平民化的叙事角度,让人物回归生活,不仅注目于他们的功勋荣誉,更强调他们作为父亲母亲、丈夫妻子的平凡人身份。女儿想要一条花裙子参加少先队入队仪式,这与甘祖昌向来奉行的节俭朴素思想相违背,他指责了女儿,却又在深夜默默送来一块花布。这是夫妻俩当年结婚时,司令员送的嫁妆,是本想珍藏一辈子的礼物。主旋律文化的传播不是强行植入,而是“润物无声”;不能强迫灌输,而要“柔中带刚”。影片调动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增加整体观赏性。全片采用颇具纪实感的影像风格,纪录真实的农村耕田、生活场景,强化真实感。同时在坠桥、暴雨等转折性节点搭配特效的运用,给观众以心灵震撼。在色彩运用上,《老阿姨》通过黑白色调的转换,巧妙连接了人物命运的起伏和时代背景的变迁,以颜色区隔时间。两人相识于新疆时,甘祖昌头衔响亮,却并不认同当下的生活状态,龚全珍也未完全找到人生的方向,此时影片为黑白色调。当他们回到江西的农村老家,色调随即切换为彩色,卸去将军身份的甘祖昌在农村基层服务中增加了自我价值,龚全珍也通过对教育事业的追寻找到了可以终身寄托的信仰。(编辑:海边淡鼠)
2013年
1999年
导赏:电影《横空出世》获奖无数,获得第二十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奖、最佳音乐奖、最佳录音等多项大奖。《横空出世》填补了中国故事片题材领域的一个空白,讴歌了高科技国防工业的伟大功勋筹建核试验基地,但影片不是着力于描述研制原子弹的技术过程,而是表现了为这一功勋付出智慧和艰辛劳动的人们。它首次全景式地展现了曾经披着神秘面纱的原子弹的研制过程,而且以电影的思维、电影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地刻画了陆光达、冯石等典型艺术形象,通过对他们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压力与困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崇高精神与深厚实力。《横空出世》是一部英雄主义味道很浓的片子,这部片子中的每个人物都或多或少地浸染着英雄主义的色彩。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横空出世》再不是主题先行,观念图解,再没有像过去那样不断渲染领导的丰功伟绩,而是写出了科学家和普通战士的伟大贡献,尤其表现了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现代精神。这部影片讲述了我国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奋斗历程,是一部讴歌民族凝聚力和奉献精神的影片。该片不仅重现那个时代的火热生活,而且昭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永远站在高科技前沿,拥有强大的现代化军事力量才能够不受外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