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煜元

Yuyuan Zheng

有片源
2007年
1991年
导赏:1991年,在完成了《红楼梦》系列电影后,谢铁骊导演冒出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把《聊斋志异》里的故事改编成电影,于是便有了这部影片。《古墓荒斋》以《聊斋志异》中的《连琐》故事为基干,融合了《娇娜》、《画皮》、《聂小倩》的故事元素,通过一个杨予畏将四个故事串联起来。《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人性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闻名于世,《古墓荒斋》对《聊斋志异》的改编,影片意境与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十分契合,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传统,虽然特效无法与现代作品媲美,但恐怖、诡异、灵异氛围的营造十分到位,为观众构建了一个充满古典韵味和奇幻色彩的世界。谢铁骊导演也抓住了蒲松龄原著的思想精髓,保留了刺贪砭腐的犀利,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讽刺,聂小倩施法将另一个考生狗屁不通的八股文和杨予畏的锦绣文章调换,杨予畏却凭着这篇八股高中,如此啼笑皆非的结果正是对科举制度的无情讽刺。除了剧情,影片中的演员表现各具特色,邢岷山饰演的杨予畏书生气十足,傅艺伟饰演的连琐端庄秀慧,把连锁的“柔”和“媚”动人地演绎出来,她还在谢铁骊的《红楼梦》系列中饰演薛宝钗。而周迅在片中饰演的娇娜则是她的银幕首秀,展现了她的灵气和天赋。周迅的表演虽然有些生涩,但她的形象和气质与角色十分吻合,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胡天鸽着重表现的是聂小倩身不由己的悲剧感,盈盈泣泪、我见犹怜,角色重获自由后,又描绘出角色属于“花仙”的清丽、飘逸。这些女性形象不仅是美丽的化身,更是人性中美好品质的代表。(编辑:许雨婵)
1984年
剧情: 南方的阴雨淅淅沥沥的下着。虎口经济特区指挥部里,一场马拉松式的会议已经开了几昼夜。会上,时而激烈争吵,时而沉默寂寥,码头塌方的责任究竟由哪方面承担?这个皮真是扯也扯不清!忽然,一阵阵海风裹挟着清新的空气吹进了会场,一位中年人走进来,"10亿人民是原告,我郑杰是被告!"铿锵有力的话语截断了这场无休止的推诿和争执。人们无不被来者的风采和大度所折服。他,就是特区总指挥郑杰。郑杰在党的开放政策实行之后,被派往特区,他把自己在国内外工作和考察得到了经验总结成一整套改革方案,在特区加以实施,为我国的四化建设闯路子。他求贤若渴地招聘人才,很快,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组成了开拓者的队伍,开进了荒凉的海滩。这里,与资本主义世界只有一水之隔,是逃港者涉足下水之处,如果不用开发和建设的方式消灭贫困,就永远无法阻止逃港者的脚步,海滩也永远只有荒凉。烈日的灼烤,暴风雨的袭击,没有能够动摇开拓者的斗志。可是困循守旧势力的阻挠和非议,却常常使开拓者人愤慨、惆怅。郑杰的妻子卫冰从北京到特区,面对着特区人与酱家共同办事业的方式,面对着特区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她甚为反感。她不能理解,在特区这块社会主义的国土上,怎能流动着资本主义的资金?自己的丈夫郑杰,这个昔日的资产阶级掘墓人,今天怎么能和资本家握手言欢坦诚相待?她担心丈夫在这里越陷越深,极力劝他"激流勇退"。但她没达到目的,悻悻而去。被称为"女强人"的总工程师方兰,在创建特区的斗争中目睹郑杰所经受的考验和磨练,最能理解郑杰的愿望和抱负,是郑杰事业上最得力的助手。特区的事业是艰难的。但是,它却以外国人都为之惊吧的速度向前发展着。特区的开拓者们在郑杰的带领下,冲破一切陈规陋习,坚定不移地迈进在改革创建的道路上。一个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方法先进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已经在荒滩上巍然耸立。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导赏:影片以朴实、清新的手法,触到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少儿教育。它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心灵纯洁的教师的形象,同时也写出了教师的苦闷和欢乐,辛酸和甘苦,反映出他们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善和地位。它没有给苗苗以很高的起点,而是写出了她纯洁心灵的发展过程表现了成长中的曲折,以及教育事业真正吸引人的魅力所在。该片努力把握不同儿童的个性,捕捉儿童们的心理、行动和语言的特点,着力表现了他们纯真、可爱的形象和事情。该片朴实清新,没有惊人曲折的情节,没有巨大或花哨的场面,也没有高深莫测的语言,但于朴实中却接触到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塑造了一个可爱的教师形象和一些生动的儿童形象。影片着力描绘儿童们纯真、可爱的形象和感情,苗苗老师摔伤后小学生们在班里展开讨论的情节中,人物言行既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情趣,又各有说话者的不同特点,很有生活气息。片中许多儿童生活的细节和语言都颇为生动有趣。小演员们选得恰当,不仅外形与角色的性格吻合,而且表演也自然传神。对苗苗递请调报告这一情节的铺垫还不够,没有写好、写足苗苗这一行动的客观原因和思想依据,有人为的、外加矛盾的痕迹,让人感到影片反映现实生活还不够深,对生活中的矛盾揭示得还不够尖锐,这多少影响了影片的思想力量。(王大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