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翁显樵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98年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演员(饰 张群)
/
导演:
杨光远
/
主演:
卢奇
/
徐光明
/
傅学诚
/
古月
/
赵恒多
/
王凤滨
/
王兰武
/
高长利
/
刘怀正
/
姚聚德
/
播放正片
导赏: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大进军”系列电影第三部作品《席卷大西南》反映了我军解放全国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解放西南四省即四川、云南、贵州、西康 (解放后划归四川)的历史画卷。影片正面表现了争夺白马山、剑门关攻坚战和成都外围的邛崃之战等几场战斗,并以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三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人物主线,表现了我军以席卷之势解放大陆最后一块土地过程中的丰功伟绩。影片的基调质朴、自然,有力度、有张力,且富于历史感。电影并不重笔写“史”,而是刻意写“人”,塑造了刘伯承的宽厚、幽默和平易近人,邓小平的敏锐、干练和知人善任中带着的几分严厉,贺龙的豪爽、豁达和令人亲近的丰满形象。杨光远导演从视听效果的角度考虑,将文学剧本中的“新中国诞生前夕”、“军列西行”、“逃兵事件”、“起义多米诺”等情节片段打散开来,或按叙事结构时空交叉,或按情绪结构平行时空,以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勾连,使影片节奏张弛有致,更富于观赏性。《席卷大西南》通过全景式展现中央军委“大迂回、大包围”指挥战略,国民党内部的重重矛盾和纷纷起义,以及解放军奋不顾身的旺盛士气,彰显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再一次证明1949年的胜利是一种先进理想对一种没落观念的胜利,是代表人民的力量对反人民的力量的胜利。(编辑:曾奕琦)
1987年
红与白
演员(饰 王艾)
/
导演:
陆小雅
/
主演:
许还山
/
徐展
/
郭允泰
/
翁显樵
/
俞平
/
章非
/
张良
/
吴志远
/
李宗华
/
播放正片
导赏:
陆小雅导演采用“红”与“白”两种强对比色作为电影片名,显然指向了一种抽象层面的对比意义。对此,她解释道,“红色,代表过去一些惨痛的经历,实际就是说我们这个民族有很多血的教训;白色,就是我们要把这些教训光明正大地坦诚出来,做一个反思。”因此,影片开篇,鲜红的血液滴落在洁白的地板上,喻指着滴滴泣泪的血的教训,在影片结尾,潘教授站在写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黑板前,神色凝重,对在座的医生充满希冀。影片的隐喻义通过隐喻符号的设置来实现,陆小雅通过隐喻符号构建出了一层迥异于现实世界的超现实空间。首先是层层叠叠的高耸城墙,一方面,陆小雅导演认为“我们用南京那个古旧的城楼隐喻传统力量的坚固”,象征着那些以龚凡为代表的官僚群体,他们将声誉置于病人生命之上,封锁了潘教授的声音,使他长期处于失语的境地。另一方面,在这个梦魇般的假定性空间当中,潘教授一直在往青灰色的城墙上走,台阶很长仿佛没有尽头,迷宫般的坚固城墙仿佛牢笼,安置着潘教授过去由于误诊导致病人死亡的创伤性体验,这成为他无法承认对闵护士爱意的缘由。其次,影片中三次出现的日食画面,是另一个强有力的隐喻。陆小雅说,“日食就是黑暗把光明遮挡,但是终有一天,光明还要重现”这与“红与白”的主题相呼应,红色的血淋淋的教训需要白色的坦诚来洗净,光明终将驱散黑暗,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红与白》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探讨,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伤痕与反思,不仅呈现了一个关于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痛苦与解脱的故事,也提出了对历史、文化和社会的深刻质疑。也许,生活正如影片结尾那样布满事与愿违,当潘教授终于鼓起勇气,向闵护士坦白那段曾误诊的沉痛往事,他所迎来的,并非期待中的宽恕与谅解,而是离开的身影与指责的风雨。然而,在这一刻,他终于能够坦荡地面对自己的良心,面对那些曾在他手术刀下颤动的生命,以及这些生命背后所承载的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
1986年
草莽英雄
演员
/
导演:
刘子农
/
主演:
夏宗佑
/
张国立
/
王姬
/
郭家庆
/
翁显樵
/
赵小锐
/
林俐
/
商欣
/
松涛
/
左清飞
/
播放正片
剧情:
辛亥之秋,风云变幻。腐朽的清朝政府卖国求荣,出卖川汉铁路筑路权,一场保路爱国的革命风暴席卷全川。川南六县保路同志会总会长罗选青,是位刚毅强悍的草莽汉子,在他的带领下与官府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四川总督赵尔丰在成都血腥压保路运动,激起众爱国志士愤慨。罗选青以为老母亲做寿为掩护,召集各县会长密谋良策。县知事王云路也前来拜寿,使罗颇感惊讶。罗的义兄陈竟成被清兵统领李成华杀害后,派同盟会员唐彬贤赴川南协助开展运动,不幸被捕。罗得知后立刻派陈三妹和骆小豪前去营救。在清兵押解途中,救出唐彬贤,遂之罗、唐二人义结金兰。死囚被劫,惊动了李成华,率清兵强行搜查罗府,罗怒不可遏,挥刀欲搏。正在千钧一发之际,王云路前来罗府出面调解,避免了一场冲突。罗对之感激不尽,甚至想起义时拉王做内应,唐对此反对。正当武装起义准备之时,一个潜在的危险孕育成熟,骆小豪已降变节。罗在与各江湖码头的舵爷正式建立保路同志会的结拜会,李成华率兵突然包围了罗府。罗将计就计,以反包围战术,将李成华打得溃不成军,仓皇逃窜,罗率军乘胜追击,直奔川南重镇叙府城。然而,由于内奸作祟,义军不幸中了埋伏,死伤惨重。正在这时,王云路派人前来议和,罗未加斟酌贸然应允。罗等众首领在王云路恭候下,昂首阔步进驻叙府城,王将李成华献祭,骗取罗的信任。深夜,王请求辞官归隐,罗信以为真,执手送至江边。不料,罗刚踏进船舱,突然生变,他束手被擒。失去主帅的义军处在极度慌乱之中。阴险歹毒的王云路继续利用起义军的蒙昧心理,扬言以唐彬贤交换罗选青。面对激愤的草莽英雄们,唐彬贤毅然自投罗网,为继续反清爱国大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1984年
二零八客机
演员
/
导演:
周康渝
/
主演:
刘法鲁
/
祝延平
/
赵秀丽
/
刘非
/
牟维汉
/
翁显樵
/
刘锡田
/
李檀
/
李娟娟
/
尤丽华
/
播放正片
剧情:
1981年的1月8日,首都机场,一架标着208机号的大型波音747客机腾空而起,满载着中外贵宾开始了中美通航的首次历史性飞行。 机舱里,一位两鬓斑白的干部静坐在窗前,手捧一瓶茅台酒陷入了沉思。他就是中国民航总局局长谷之松。在这激动人心的首航日子里,谷之松为什么在轻轻叹息?又为什么在那双深邃的眼中含着泪花? 那是1965年,周恩来总理应邀到欧、亚、非洲几个国家进行友好访问,为了发展祖国的民航事业,为了早日打开我国通向世界的大门,周总理希望乘坐中国民航的客机出访,这一消息使全民航为之震动。有人兴奋,有人担心,也有人主张还是乘坐外国飞机为好。为了完成这一具有伟大的政治意义的光荣任务,谷之松亲自率领着民航广大干部职工,怀着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和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投入了紧张的战斗。 谷之松的行动受到党内极左路线的严重干扰,也遇到党委书记苏权的坚决反对。他不顾个人安危,顶住了极左路线的干扰,重用了一批知识分子与技术人员,为周总理的顺利出访作了充分准备。 专机机长龙飞智勇双全,冒着生命危险大胆试验,取得了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确保安全飞行的宝贵经验;龙飞的妻子乔欣,忍受着\"海外关系\"给自己带来精神打击的痛苦,支持龙飞安心飞行;副局长李瑞一再推迟婚期,忘我地工作;两航起义的报务员老谢,忍受着种种打击为通讯联络作出贡献;谷之松的儿子为抢救外国病孩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总理亲自关怀下,首次远航试飞终于成功了。1965年春天,周总理亲自率领着中国民航的208号机组开始了我国民航史上第一次远航飞行。周总理的\"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的重托终于得以实现! 同样标着208号标志的波音747客机已在太平洋上空翱翔,乔欣的\"报告\"声打断了谷之松的思绪,他凝视手中的茅台酒,无限感慨,涌出不尽的哀思,这一天正是周总理与世长辞五周年的纪念日,谷之松息能忘记?!他打开周总理亲自赠送的那瓶茅台酒和中外记者、机组成员临空酹酒,共同举杯。这酒,寄托着中美两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寄托着民航广大干部职工和中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尽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