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王兰武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16年
黄天厚土
演员
/
导演:
高力强
/
主演:
李帅
/
郑心潼
/
王兰武
/
播放正片
剧情:
河西走廊山丹农村,走来了一对身背行装的年轻夫妇——来自北京的应届医科院校毕业生齐为民和赵小莲。他们的命运从这片土地着笔书写……这是电影《黄天厚土》的开场故事。
2008年
常胜班
演员
/
导演:
王旻极
/
主演:
李万年
/
王兰武
/
播放正片
剧情:
皮影戏常班主一心扑在皮影戏上,一次演出一位外国人要花5万美金买他的影人,他一口拒绝,结果他弟弟要来分他的影人,镇里的领导无偿要他的影人,两小偷冒充演出公司的把他的影人全部偷走,他们班子里有人又另立山头。无奈常班主自己杀驴重新做影人。常班主办起了皮影学习班,传艺育人,全省调演中常班主的皮影戏荣获金奖,常班主因重病而辞世,他被誉为皮影忠魂。
1998年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演员(饰 李达)
/
导演:
杨光远
/
主演:
卢奇
/
徐光明
/
傅学诚
/
古月
/
赵恒多
/
王凤滨
/
王兰武
/
高长利
/
刘怀正
/
姚聚德
/
播放正片
导赏: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大进军”系列电影第三部作品《席卷大西南》反映了我军解放全国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解放西南四省即四川、云南、贵州、西康 (解放后划归四川)的历史画卷。影片正面表现了争夺白马山、剑门关攻坚战和成都外围的邛崃之战等几场战斗,并以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三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人物主线,表现了我军以席卷之势解放大陆最后一块土地过程中的丰功伟绩。影片的基调质朴、自然,有力度、有张力,且富于历史感。电影并不重笔写“史”,而是刻意写“人”,塑造了刘伯承的宽厚、幽默和平易近人,邓小平的敏锐、干练和知人善任中带着的几分严厉,贺龙的豪爽、豁达和令人亲近的丰满形象。杨光远导演从视听效果的角度考虑,将文学剧本中的“新中国诞生前夕”、“军列西行”、“逃兵事件”、“起义多米诺”等情节片段打散开来,或按叙事结构时空交叉,或按情绪结构平行时空,以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勾连,使影片节奏张弛有致,更富于观赏性。《席卷大西南》通过全景式展现中央军委“大迂回、大包围”指挥战略,国民党内部的重重矛盾和纷纷起义,以及解放军奋不顾身的旺盛士气,彰显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再一次证明1949年的胜利是一种先进理想对一种没落观念的胜利,是代表人民的力量对反人民的力量的胜利。(编辑:曾奕琦)
1996年
大转折——鏖战鲁西南
演员(饰 李达)
/
导演:
韦廉
/
主演:
卢奇
/
古月
/
傅学诚
/
王兰武
/
郭连文
/
周光大
/
宁晓志
/
孙湘光
/
孙维民
/
刘锡田
/
播放正片
导赏:
《大转折》由上集《鏖战鲁西南》和下集《挺进大别山》组成,上部从1947年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重点进攻开始,讲述鲁西南战役中,晋冀鲁豫野战军如何强渡黄河,积极创造、捕捉战机,调动敌军就范,把攻城与野战、分割与围歼相结合,从而打乱了国民党军在南部战线的战略部署,开辟了进军大别山的道路,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韦廉导演讲究“以工笔画人物,以泼墨挥写战争”。片中细腻地表现了刘邓二人肝胆相照的感情,他们有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共同理想,而刘伯承儒雅温厚,邓小平沉稳冷峻,两人性格上相反相成,配合默契。影片长于以造型烘托氛围,由于转折是由黑暗向光明的转折,从低谷向高峰的挺进,由失败向胜利的转折,而转折点正是从最黑暗、最困难、最艰苦的那一时刻开始的,因此开头镜头就把观众带到了陕北高原荒漠的崇山峻岭之中,在满是泥泞的崎岖山路上,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一行人冒着滂沱大雨艰难地前行,这使观众迅速感受到革命的艰苦卓绝。鲁西南之鏖战让观众感受到了“大转折”的艰险、残酷及刘邓大军所付出的重大代价,从而使我军的精神真正直面强敌而获得升华,同时也以磅礴的格局,带领观众走进历史进程的宽阔视野中,为下一部“挺进大别山”铺垫蓄势。(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