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丽莉

Lili Fu

有片源
1999年
导赏:拍摄于1999年的《梦幻田园》以纪实的手法,展现了当代青年在社会变迁中的困惑、挣扎与成长。王小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这一时期青年的内心世界,并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将其呈现给观众。影片以自我为中心,书写了青春焦虑、困惑与成长记忆。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反映了现代青年在社会压力下的迷茫与追求。影片的现代性非戏剧化、非线性结构,以及实景拍摄、长镜头和非职业演员的使用,形成了独特的纪实风格,使观众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通过以以青年为主要题材,用主人公的经历反映了当代青年在精神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焦虑与成长。导演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揭示了都市边缘人内心的孤独、渴望和追求,展现了他们在这个时代中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用都市边缘人为主要题材,是第六代电影导演一贯的风格;细腻而真实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这个时代中的挣扎与成长。在主人公身上,我们看到了现代青年普遍面临的困惑、焦虑和追求。对主人公经历的刻画,探讨了现代青年在精神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如自我价值的认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这些主题不仅具有普遍性,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影片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社会的冷漠与疏离等。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存在,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影片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了这些问题,使观众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社会的反思。其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第六代”导演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追求和风格特点,更对中国电影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编辑:张昕一)
1997年
导赏:《白山黑水》是一部描绘东北抗战历史的战争题材影片。这部电影不仅以战争为背景,真实还原了那段艰难而壮烈的历史,更是通过精湛的视听语言、宏大叙事的史诗结构、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让观众感受到抗日英雄的英勇与悲壮。影片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展现了东北抗战的激烈与残酷。摩天台战役中,抗日联军与日军之间的激烈交火,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客观再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同时,影片也展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周家堡子的集体枪杀事件,让观众痛心疾首,深刻体会到侵略战争的残酷性。在形势极其险恶的情况下,杨靖宇将军燃尽自己的生命也要坚持抗战。他的英勇行为,激励了无数的抗日战士,也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此外,《白山黑水》在还原历史方面做得非常精准。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历史顾问的精心考证,力求以客观目光审视历史事件,重返历史现场。影片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也非常出色。导演通过结构化的构图区别宏大和微小,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悲壮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场景中,影片运用了慢镜头、特写等手法,强化了杨靖宇将军的英勇与悲壮,让观众深感震撼。抗战题材电影是国家的时代之境,爱国主义精神的艺术载体。综合来看,《白山黑水》正是一部优秀的战争题材影片,它深刻地展现了东北抗战的艰难与壮烈,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编辑:王斯笳)
1993年
导赏:《站直啰,别趴下》是一部由黄建新执导的讽刺喜剧,它以独特的视角和风格,为我们展现了中国90年代城市生活的缩影。作为黄建新“都市三部曲”的开篇之作,这部电影不仅充满了幽默与讽刺,更在嬉笑怒骂间揭示了社会的种种问题,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反思力。黄建新导演的作品以城市为背景,聚焦小人物的生活,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法展现人们对权力、关系、社会的态度。在《站直啰,别趴下》中,他巧妙地将作家、个体户和机关干部这三个看似毫无交集的人物置于同一屋檐下,通过他们之间的冲突与和解,展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矛盾与融合。影片以一栋居民楼为背景,讲述了作家高文、个体户张勇武和机关干部刘干部三人之间的故事。张勇武作为楼里的霸王,以其蛮横粗鲁但又不失善良本性的形象成为了影片的喜剧担当。他与刘干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他与高文之间的微妙关系,构成了影片的主要情节。随着剧情的发展,三人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对立到和解的转变,而这一切都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息息相关。影片通过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命运变迁,反映了9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的冲突。影评人梅雪风曾这样解读黄建新在中国影史中的独特性,“从某种程度来说,张艺谋和陈凯歌都是寓言家,他们都追求那种高屋建瓴和一击即中的透彻感。相对而言,黄建新更像个社会学家,他关注一个体制内部的运行细节,他的电影有时候就像一种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作为一部讽刺喜剧,《站直啰,别趴下》不仅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生活的荒诞和无奈,更在幽默中传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影片中的喜剧性矛盾通过制造荒诞性,揭示异化现实世界的本质。例如,张勇武的兄弟们曾助他恐吓弱小、送狗扰民、开“龙鱼公司”,但当他发达后却嫌弃他们“没文化”,拒绝他们上桌。这种荒诞性的情节既引人发笑又发人深省,使观众在笑声中思考社会的现实和人的异化。总体来说,《站直啰,别趴下》是一部集幽默、讽刺、批判于一体的优秀电影,以精准的讽刺力度佐以温和的幽默反应了中国90年代城市生活中的种种景象。(编辑:王斯笳)
测谎器
测谎器

演员/

导演:周晓文/
主演:孙淳/傅丽莉/
播放正片
1992年
导赏:《心香》是一部为传统文化而作的诗。它以一种忧愁、婉转的姿态直面了世纪末传统文化所遭的冷遇,并捕捉、放大了在烟雾弥散的氛围中平静透出的亮光。外公是一名京剧演员,他曾出过名,现在却过着独身的、被遗忘的生活。这个人物从传统文化中来,受传统文化滋养,在传统文化里苍老,最后被传统文化拯救。当整个世界都走在他之前时,当伴侣、亲人都离他远去时,他与戏曲相伴,因此拥有了一个安详的、心远地自偏的心灵居所,远离尘世的喧嚣。相较于同时期导演对乡土、少数民族等逐渐符号化的中国意象的关注,孙周给予了现代文明中的城市以人文关怀,深刻挖掘了文化对人的生活状态、心灵感受的影响,并通过祖辈相处的日常将传统文化的力量与其遭受的困境传递给年轻一代,“当这份悲悼之情为孩子所背负时,影片中那片传统的天顶便不再会随老人的逝去而坍塌、沉沦”。正如始终蒙在烟雨中的南方城市,影片的整体风格冷峻、哀伤。片中的音乐与人物的心理、情绪共振,镜头稳定,移动缓慢,多利用空间本身的特点与物件的在场传情达意。一摇一晃的吊灯打下摇摆不定的昏黄光区,外公酒后坐在地上,周身明亮与黑暗的边界不停变幻,体现着他不稳定的情感与无所依靠的生命状态。莲姑留下的玉佛项链,是连接传统与当代的纽带。物的流转承载着精神的传递,它经由外公被转交到京京手中,那场对莲姑、外公与传统文化的超度仪式便不再是埋葬与祭奠,而是一种对文化的继承、对已逝之人的告慰与思念。京京站在桥上,回应着外公的戏曲唱词,这座跨越两代人的桥梁加固了过去与当下的联系,回到城市后的人们,将带着无法抹去的传统文化印痕继续他们的生活。(编辑:铠兰)
1991年
1988年
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