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阳

有片源
2024年
2017年
导赏:影片《十八洞村》是一部十九大献礼片,影片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故事背景,通过主人公杨英俊及杨家的几位堂兄弟在脱贫过程中发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表现杨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的过程,反映当代农民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心路历程。在以往的扶贫题材影片中常常以扶贫干部为主要描写对象,而该部影片将视角转移到农民身上,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独立个体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影片虽然表现人物小群像,但有一些人物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例如片中的小南瓜不仅是个残障儿童,更重要的是小南瓜就是老杨家的“穷根”,老杨家因为要给小南瓜治病而被拖入贫困户的行列,体现了贫困农民的生活窘境,小南瓜的设定源于人物真实原型,这样的设计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和表现力。影片以唯美主义的风格展现了诗意田园山景图,运用航拍技术将十八洞村的地域特色描绘得丰富和多元,在视觉效果上以蓝调和暖调为主,水以田为居,天以水为镜,水光山色,浑然一体。同时影片融入诸多民族元素,展现民族传统文化,如苗鼓、苗歌、少数民族服饰的使用,“绝交酒”“团结酒”“血酒”等传统民俗活动仪式的呈现,细腻地呈现了少数民族真实的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民族文化被赋予了民族价值,呈现出湘西独具特色的民族特性。影片在谱写田园牧歌的同时,反复出现杨英俊在如画的山水梯田中插秧的镜头,强调土地的象征意义。对于农民而言,土地不仅是生存之本,更代表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感依恋,杨英俊年轻时本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却因为家里分到的几亩田地选择回到寨落当农民,又因为土地重新燃起脱贫致富的希望,土地与人物命运相互交织,最终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杨家通过填土造田等实际行动改善了土地条件和生产条件,从而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土地不再是束缚乡村发展的枷锁,而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真实载体,体现人与土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编辑:州文)
2015年
诱狼
诱狼

演员(饰 李喆)/

导演:安澜/
播放正片
2013年
导赏:在中国电影的长河中,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意蕴,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佳作。这部影片不仅是对传统唢呐艺术的深情致敬,更是对匠人精神的一曲颂歌。在这部电影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还能体会到在现代社会变迁中,传统与现代、坚守与放弃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陕西的黄土高原上,这里曾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唢呐艺术传承的沃土。吴天明导演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角,将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和唢呐艺术的传承,通过焦三爷与游天鸣两代唢呐艺人的生活和抉择,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的唢呐,不仅仅是一种乐器,它更是匠人精神的象征,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百鸟朝凤》这部电影,首先以其精湛的视听语言,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传统韵味的世界。影片中的原生态影像,如广阔的秦川、古朴的村落、辛勤的农耕,以及焦三爷手里的旱烟、师娘的纺线机等,都深刻地展现了传统生活的质朴。而影片中的背景音乐,更是与情节、人物形象和心理发展紧密相连,为电影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焦三爷在生命最后时刻,为窦村长泣血演奏《百鸟朝凤》的场景,那悲怆的音乐,将人物性格的倔强和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形象地展现出来。影片中的唢呐,尤其是《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成为了影片的核心象征。它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人生评价,更是对匠人精神的最高赞誉。在影片中,焦三爷对唢呐的热爱超越了一切,他将唢呐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对徒弟看似严苛却心怀暖意。他坚持“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这种对唢呐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正是匠人精神的体现。而游天鸣作为传承人,虽然在时代的变迁中显得犹豫和彷徨,但他最终还是承担起了传承唢呐文化的责任,这种坚守同样令人动容。《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还深刻地反映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随着西洋文化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唢呐艺术逐渐被边缘化,唢呐艺人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影片中的焦三爷和游天鸣,面对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坚守与放弃的选择,他们的困惑和无奈,正是许多传统艺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真实写照。影片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引发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深刻思考。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和文化的冲击,但匠人精神依然在一些人心中生生不息。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对技艺的精益求精,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显得尤为珍贵和必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要尊重和保护那些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传统艺术。吴天明始终坚持不断探索、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朴实无华地为观众讲述了这样一个地道的中国乡村故事,深沉、精准地传达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吴天明为何在晚年创作中钟情于焦三爷形象的塑造?风格即人。可以说,焦三爷形象上熔铸着吴天明对人生、对艺术、对电影的深切感悟,熔铸着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熔铸着他与底层农民的血肉真情。(编辑:赵敏)
2012年
2010年
失踪
失踪

演员/

导演:何群/
主演:王景春/张慧/墨阳/
播放正片
2007年
2006年
剧情:版本一   蒋岩、郑四季夫妇在市郊一个新建的楼盘贷款买下了一套住房。生活空间扩大了,居住环境改善了,但是突然间,还房贷的月供压力,儿子的幼儿园学费以及因为住房的偏远而不得不早出晚归,使郑四季一下子感到了沉重的压力,身心俱疲。   蒋岩是个沉默寡言,凡事忍耐的男人,他所在的公司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工资也不升反降。蒋岩不想让妻子担心自己,没有对妻子说明实情,偷偷利用每周三个晚上的时间在一家酒吧演奏萨克斯,并谎称自己加班。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使得蒋岩与妻子交流沟通的时间更加少,夫妻俩逐渐变得陌生疏远。在每天早上乘坐城市铁路三号线上下班的时候,郑四季不止一次在同一节车厢看到一个年轻帅气的男人,每次到了某一站,他的女朋友就会跑上来,两人总是甜甜蜜蜜那么亲热。郑四季忍不住偷眼忘去,很是羡慕他们的浪漫和快乐。四季由于经济的压力,感到必须为自己买一份保险,这样一旦出事,这个家还能继续还上月供。在保险公司投保时,再次巧遇那个年轻男人,他叫齐晖。在一家离四季的《星电影》杂志社很近的广告公司工作。蒋岩公司中一个单纯可爱的女孩余晓真喜欢踏实认真的蒋岩,并多次表达了对蒋岩的爱。   蒋岩拒绝了她的好意,可她仍然表示不放弃,并特意在每天早上和蒋岩赶乘同一班城铁。为了对即将倒闭的公司做奋力一博,蒋岩主动提出跑市场,找客户,而晓真则一直跟着他一起讨论计划,加班加点。晓真生日那天提出要蒋岩请她吃饭,蒋岩考虑了一下,带她去了他演奏萨克斯的酒吧,并将一支曲子献给她做生日礼物,之后蒋岩请晓真为他保密。晓真送了蒋岩一支价格昂贵的如烟,劝他为了身体少抽烟。蒋岩内心很是感动。因为急着给儿子交幼儿园的各种费用,还要考虑买钢琴的事,对丈夫事业不如意并不知情的四季变得对丈夫更加不满。又在丈夫的包里发现了一支如烟。晓真若有所思,但仍装做若无其事地精心打扮,希望得到丈夫的温存。可是疲倦的蒋岩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仍然倒头就睡。这让四季委屈得落泪,并开始产生对丈夫的种种猜测。第二天的城铁站台上,四季远远望见了有说有笑的蒋言和晓真,不免难过。   蒋言和晓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几个客户的定单意向,得到了总经理的称赞,并承诺以提成做奖励。蒋言干劲更足,提出要去市郊山上的旅游景点继续寻找客户。晓真晚上去酒吧听蒋岩演奏。二人一起坐城铁回去的路上蒋岩提出请晓真不要再来酒吧,晓真看出蒋岩与妻子的关系紧张,蒋岩沉默不语。之后,蒋岩掏出一个信封,说是想送给晓真点礼物又不知道买什么。晓真打开看,里面是一沓钞票,顿时明白其实是蒋岩还给自己买如烟的钱。郑四季好久没在城铁上见到齐晖,给他公司打电话,知道他每天仍然来上班。第二天,齐晖和四季又在地铁站台上相遇。中午相约一起在公司附近喝午茶,齐晖告诉郑四季,他的女朋友离开了他,跟事业有成的老板跑了,因为怕遇到坐同一班车的女朋友,所以特意推迟了一班车。谈话当中,幼儿园打来电话告诉四季她儿子城城发烧了。四季给蒋岩电话,却拨不通。焦急万分的四季得到了镇定冷静的齐晖的帮助。在医院,他跑上跑下,分担四季的忧愁。最后又把病情稳定下来的孩子送回家。蒋岩这时和晓真在去往郊外山上的旅游区推销产品的路上,晓真不慎扭伤了脚,被蒋岩背到山下老乡家休息。   傍晚,蒋岩在老乡家照顾晓真。吃饭的时候,余晓真又表达了对蒋岩的爱,蒋岩婉言谢绝。四季终于拨通了蒋岩的电话,但因为之前需要他的时候却找不到人,四季很是生气,一言不合,四季便挂断了电话,没有告诉蒋岩儿子病了的消息。而齐晖却打来关切的电话,四季心酸不已。四季对齐晖产生了一种朦胧的依恋。蒋岩终于回了家,四季虽然满腹怨气,但仍然没有告诉他儿子生病的事。第二天早上四季才跟蒋岩说了前一天儿子发高烧却找不到他。蒋岩内心愧疚,请假一天在家照顾儿子。四季在地铁里又碰到了同样在寻找她的齐晖,二人之间产生了微妙的感觉。出了地铁,两个人仍然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齐晖决定请假陪四季去电影首映式采访。可是齐晖被拦住没法入场,四季只好一个人进去。活动结束后,四季一出来,居然看见齐晖冻得通红的脸在外面一直等着她,顿时心生感动。齐晖对四季也经历了一种变化。   两人日渐接近,他也越来越感到爱上了四季。又一天早上,齐晖手里拿着一个心型的棒棒糖在站台上等四季,两个人一见面,甜蜜地一起上车。在车厢里也亲热开心地聊天,而这一幕恰巧被在同一辆车上的蒋岩看在眼中,心里一沉,非常不是滋味。齐晖和四季到站下了车,走着走着,齐晖的手悄悄触到了四季的手,两只手牵到了一起。齐晖停下来,掏出一个盒子要送给四季。四季打开一看,里面赫然一只钻戒。齐晖说原本是打算送给女朋友向她求婚的,现在他想送给四季。齐晖的脸上充满喜悦,而四季却感觉沉重。在酒吧,蒋岩吹奏的忧伤曲子感染了余晓真。蒋岩向她倾诉自己内心的痛苦,他深深自责着。并请晓真以后不要再来酒吧,因为他不想伤害她也更不想伤害自己的妻子。晚上,蒋岩回了家,当夫妻俩因为琐碎的事情再次起了争吵的时候,他转身为四季倒了盆热水,弯下身来为四季洗脚。四季的眼睛渐渐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泪影。 蒋岩拼命地工作,但公司的前景并没有好转。蒋岩在外面跑客户的时候收到晓真的电话,说公司破产了。而此时在四季的杂志社里,她策划的稿子得到了主编的赏识和夸奖。   齐晖打电话给四季约她晚上吃饭,而此时心情复杂的四季找借口推掉了。晓真帮蒋岩收拾好了办公室的东西带给他。蒋岩抱着这些东西继续去酒吧演奏,路上却被经过的四季看到。出于好奇,四季不声不响跟在他后面,直至进了酒吧。当蒋岩坐在台上吹起了悠扬哀伤的萨克斯曲的时候,四季才明白了丈夫的艰辛。演奏结束后,四季来到了蒋岩身后,夫妻俩此时倍觉惺惺相惜。四季与蒋岩走在一起,两人彼此谅解,并且更深地了解了对方对家庭的珍视。回家的路上,地下通道里,二人发现那个见过的小贩因为遭遇生意的失败而对一女青年进行抢劫。在蒋岩的大声痛斥和劝说中,小贩终于放弃了抢劫的念头,懊悔地跑开了。回到家里,四季默默地端来一盆热水,为自己的丈夫洗脚,眼中却充满了泪光。夫妇俩一起来幼儿园看儿子的演出。齐晖打来电话,质问四季为什么把戒指还给了他不肯接受。   四季神情复杂,只能喃喃地说着“对不起”。余晓真受到一个南方朋友的邀请,去一个广告公司工作。临行前,她把自己的钢琴请人送到了蒋岩家,算是送给成成的礼物。他们真心地彼此祝福生活得更幸福。又是一个清晨。城铁的车厢里,四季和蒋岩靠在一起看着同一份报纸,他们的身后是一张最新上映的电影海报。蒋岩指着报纸对四季耳语着什么,后者开心地笑了,将头自然地靠在前者的肩头。齐晖在车厢的另一头默默地注视着四季和蒋岩,继而转身挤进人群远去。 版本二   城铁三号线连接市郊和城区,是市郊到城区最便捷、也是最繁忙的一条城市交通主干线。每天从天蒙蒙亮开始,到夜阑人静,城铁三号线不知疲倦地在城市之间穿梭,把往返的乘客送达各自的目的地。自从贷款在市郊买了一套商品房,城铁三号线就成了蒋岩和郑四季夫妇俩每天都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和蒋岩夫妇一起乘坐城铁的,还有蒋岩的同事余晓真。   由于产品设计的问题,蒋岩所在的公司濒临倒闭,发不出工资,更没有奖金,家里像偿还房子月供、儿子上幼儿园、学钢琴、生活日常支出这样的负担,全都压在妻子郑四季的身上。四季是电影杂志社的记者。每天除了写不完的稿子,还要为悬在头顶的房贷发愁,时间长了,自然感觉透不过气,加上在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前,老公鲜有夫妻之间的温存和爱抚,郑四季就更感觉这个家成了生活的负担。   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郑四季更就觉得精神越来越空虚。在老公早出晚归的那些日子里,郑四季非常羡慕那些在城铁上无所顾忌表达爱情的恋人们。一个偶然的机会,四季结识了一个小伙子。小伙子名叫齐辉,广告公司职员。接触以后,四季才知道两个人上班的公司原来挨得特别近。从留下齐辉的联系电话开始,四季希望每天都能在城铁上见到齐辉。儿子发烧那天,蒋岩正好带着余晓真到离市区很远的一个地方做市场调查。和蒋岩的妻子相比,余晓真对蒋岩的爱是那么的直白而大胆,尽管蒋岩始终保持着与她的距离。蒋岩的电话打不通,四季在齐辉的陪伴下送儿子去   医院。此时,四季真的希望扑向齐辉的怀抱,感受一个男人能给予女人的温存。   蒋岩极力保持着与余晓真的距离。当蒋岩在城铁上撞见妻子和一个小伙子关系亲密时,第一次发现自己作为丈夫欠妻子的太多。从那一刻起,蒋岩用心拉近与妻子之间的距离,共同去面对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蒋岩所在的公司最终倒闭,余晓真将自己用过的一架钢琴送给蒋岩的儿子,独自去了南方。离开公司回家的路上,蒋岩和妻子手拉着手,肩靠着肩,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继续,城铁在城市之间不知疲倦地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