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宗安

有片源
1999年
1987年
1984年
导赏:《清清溪流》主要表现高尚的女教师方雪梅,它作为一部较早的支教题材影片,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关于教育、理想与人性复杂性的生动画卷。在影片中,女教师方雪梅是影片着力刻画与讴歌的理想人物。女主角作为一个身处繁华都市的女性,却做出了令人钦佩的选择:她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偏远白云山的执教之路。这一决定不仅是对个人舒适生活的放弃,更是对教育事业和理想追求的坚定执着。她怀抱着改变百元山落后面貌的远大理想,将教育视为己任,这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她在支教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她不仅教授孩子们知识,更用她的行动和言行为他们树立了榜样,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和可能性。她的存在,就像一股清流,为这片贫瘠的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清清溪流”不仅是女教师方雪梅的象征,更是她内心纯净、品质高尚的象征。她的内心就像那清澈的小溪,明亮而充满活力,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她都能保持那份纯净和坚定,为教育事业和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影片并没有回避人性复杂性的展现。贵根这一角色的塑造,就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揭示。他考上了大学,面对更好的选择、更大的欲望,他选择了离开家乡,追求个人的发展。这一情节不仅是对方雪梅理想主义教育观的挑战,也是对观众对于人性选择的深刻反思。当面对更好的机会和更大的诱惑时,我们是否还能坚守初心,愿意回到贫困的家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编辑:婧怡)
1982年
导赏:《如意》将镜头聚焦在特殊历史时期中的个人,呈现一个普通人在时代夹缝中的爱与愁,让我们重新寻觅到失落已久的美好人情。“这里只坐着一个六十岁出头的没有文化的男人,一个质朴到极点的厚实晶澈的灵魂;但正是他,却使我心中充溢着诗情画意,鸣响着黄钟大吕,饱吸着露气芳香,升华着纯真的人性美。这就是我们摄影机将要对准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黄健中导演是把玩意象的诗人,“朝霞与夕照,秋草与冬雪,垂柳和湖水,天鹅无声地划破水面湖面上孤独的游船和船上吹出的箫声——一对恋人最后变成一个孤独的吹箫者...这些都是流动的意象,而且反复咏叹。”他在影片一头一尾设置了两组非叙事的情绪蒙太奇段落,为影片赋予了悠悠诗情。开头,耸立的教堂,教会的铜钟,古建筑上一只只屋脊六兽,旋转的中世纪式的路灯,沉闷的雷声里几乎倾圮的玫瑰窗,接着是墙头上正在觅食的鸽子被一只走过的猫惊起,绮纹跑出屋,手忙脚乱地收拾晾晒在院子里的被单,雨点打在玻璃上,缓缓流下,如同泪痕,石义海站在窗前闷闷地抽烟、沉思,组合镜头传达出风雨欲来而大楼之将倾的危局感。影片结尾,石义海抱着那柄定情的如意阖上了双眼,在他走马灯般流转的梦里,绮纹在耀目的暖阳里整理容妆,像含羞的美丽新娘,腿部残疾的女学生扔掉了拐杖,小孩子在深深的草地里笑颜烂漫,绮纹逆着夕阳从远处走来...石义海弥留之际的梦是明媚的,阳光铺满了每一帧画面,而当梦境的温柔逐渐消散,现实却是一片清冷——他在石灰色小屋中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幻想与现实的对举,为影片涂抹了一层难以言喻的遗憾与苦涩。(编辑:王梓苡)
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