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李育生
人物资料
作品
图片
有片源
2012年
三边红日
演员
/
导演:
强小陆
/
主演:
乌日根
/
常雯
/
杨新鸣
/
史丰
/
李育生
/
张双成
/
播放正片
剧情:
1935年秋天,三边特委派杨啸风以客商身份,深入马鸿逵统治的定边城搞地下工作。在赶赴定边途中,杨啸风寄宿一客栈,偶然收留一位乞讨的孩子小石头。杨啸风的善良令小石头万分感动,他紧紧跟随着杨啸风,两人一起来到了定边城。 晋商王掌柜女儿王月琴带着驼队住在定边城中的骆驼店内,晚上大盗沙里狐进店抢劫,并要掳走王月琴。同样住宿在这家店里的杨啸风出面阻止,与沙里狐发生了冲突。小石头原来是沙里狐的小弟,他悄悄给沙里狐使眼色,沙里狐方才作罢,带领手下离开。王月琴对杨啸风充满感激之情。 王月琴回家之后对杨啸风仍念念不忘,此时保安团团长柳斌来找月琴,结果吃了个闭门羹,他愤愤离去。 定边原特委书记因叛徒出卖遇害,尸体被悬于城楼上。杨啸风组织地下党员在深夜秘密潜入城楼中夺下尸体,撤退时被守城敌兵发现,杨啸风举枪阻击,不幸臂膀中弹受伤。悄悄尾随前来的小石头将杨啸风带到了月琴家。 敌兵顺着血迹追到了月琴家门前,柳斌以王家窝藏共产党人要挟月琴,让她第二天到酒楼一起用餐。月琴无奈前去赴宴,柳斌提出让月琴嫁给他,否则就前去搜查。月琴只好敷衍,让给她三天的时间考虑。 在月琴的精心护理下,杨啸风身体逐渐康复。为了不连累王家,杨啸风决定速速离开,月琴恋恋不舍地送走了他。当柳斌来听月琴的答复时,月琴当场翻脸不认人,柳斌气愤万分,当场让人搜查,结果一无所获,气哄哄带人离去。 杨啸风探知宁夏马鸿逵将运一批军火到定边城,他决定利用伪县长为儿子摆满月酒之际行动。正当前院大摆宴席,大谈如何剿共时,后院军火库已被炸。柳斌当场怀疑是杨啸风所为,周县长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杨啸风。 周县长的二姨太要带着孩子去娘家,周县长派保安团的人随行保护。提前知道消息的杨啸风带着小石头去见沙里狐,欲与其联盟,共同对付伪军。因沙里狐与周县长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他答应杨啸风的建议,在途中将周县长的二姨太劫持。 地下共产党员、饭馆老板胡明创被柳斌抓起来,严刑拷打,想逼问他的接头人是谁,胡明创始终没有招出杨啸风。当杨啸风得知胡明创被抓时,他只身前往牢房,用自己换出了胡明创。月琴听闻杨啸风的事情后,前去探望,真诚地向杨啸风表白了自己对他的爱恋,并提出自己愿与他并肩作战。杨啸风被月琴的真诚所感动。 周县长得知自己的太太和儿子被沙里狐劫持后,心急如焚,亲自带着人马前去讨伐沙里狐。半途中遭到沙里狐的伏击,柳斌为自保,扔下周县长自己离去,周县长成了沙里狐的刀下鬼。 穷途末路的柳斌直奔月琴家,将其家丁打死,并打伤了王掌柜,将月琴强行掳走。杨啸风利用狱卒的麻痹大意,从狱中脱身而出。当从小石头口中得知月琴被掳走后,他骑马奋起直追。就在柳斌欲对月琴施暴时,杨啸风及时赶到,将柳斌开枪打死。 八路军顺利攻入定边城内。一轮红日,满天朝霞,杨啸风、王玉琴迎着火红朝阳跃马飞驰而去。
2007年
赚钱计划
演员
/
导演:
易晓钟
/
主演:
李育生
/
马丽
/
播放正片
导赏:
阴差阳错破集资案
2006年
东京审判
演员(饰 饰溥仪)
/
导演:
高群书
/
主演:
刘松仁
/
朱孝天
/
谢君豪
/
英达
/
曾江
/
林熙蕾
/
李育生
/
曾志伟
/
约翰·亨利·考克斯
/
丹·茨斯基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东京审判》写实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东条英机等28名日本侵华战争甲级战犯的历史场景,彰显出法官梅汝璈、检察官倪征燠等中方代表力排万难,维护国家民族尊严的高超智慧和坚定信念。影片贯彻了唯物主义历史观,题材与风格相统一,格局宏大、影调冷峻、感情深沉,将此一重要历史事件深深铭刻在集体记忆中。影片创作方面所作的探索可圈可点。电影中首次披露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史料镜头,穿插于剧情中,使纪实风格更为可信。尽管约一半剧情时长都在有限的法庭空间内展开,但摄影上充分运用了滑轨和摇臂等运动设备,进行场面调度的变化,将漫长的审理议程处理得有质感、有节奏、有看头。台词设计上兼备法理专业性与戏剧张力,检察官、辩护人、证人轮番登场,丰富地展现了战争的多个切面。同时,影片副线的戏剧性情节还表现了战争对普通个人精神情感上的摧残,对主线的宏大叙事进行了个体视角的补充,使观众更好地体会二十世纪的国仇家恨。本片是毕业于新闻专业的高群书导演首部电影作品,填补了国产电影中军事法庭戏的空缺,并被列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点影片。这部电影通过再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情境,重申了和平的来之不易,将日本侵略者永远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编辑:曾奕琦)
1991年
烈火金钢
演员(饰 武男义雄)
/
导演:
何群
/
江浩
/
主演:
申军谊
/
徐东方
/
赵小锐
/
宋春丽
/
陈炜
/
梁天
/
葛优
/
刚晓光
/
封顺
/
李泽泉
/
播放正片
导赏:
影片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以朴实自然的电影语言诉说了一段悲慨壮烈的革命斗争故事,以真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申军谊、宋春丽、葛优、梁天等一众著名演员主演,使得影片在表现革命历史战争的同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片中人物众多,但情节脉络清晰,人物形象各有特色,演员表演真实自然、朴素生动。影片真实刻画了战火纷飞年代的社会境况,在使观众了解到国家战争历史的同时,亦深感当下和平来之不易,应当珍惜。本片作为经典的抗日战争题材电影,值得观看。
1990年
大磨坊
演员(饰 青年青果)
/
导演:
吴子牛
/
主演:
李育生
/
刘仲元
/
沈丹萍
/
陶泽如
/
高强
/
金华
/
王志明
/
张明志
/
播放正片
导赏:
导演吴子牛通过独特的时空架构与影像美学,将乔良小说《灵旗》中湘江战役的历史碎片,熔铸成极具现代性品格的电影文本。这部入围柏林电影节影展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导演对第五代集体历史反思的继承,更通过先锋性的叙事实验,将个体创伤升华为对文明进程的永恒诘问。影片有意模糊现实时空与历史时空的界限,让相隔数十年的老年青果与青年青果在同一画面中并置,深沉地对视片,一方面将观众导入影片所表现的特定情境,同时又有意识地间离观众与影片中的人物,造成一种既带有历史沧桑感,又兼有理性思辩色彩的艺术效果。湘西地貌在吴子牛的镜头下,呈现出楚巫文化的诡谲气质。晨雾中的吊脚楼如同悬浮在时间之外的幽灵剧场,暮霭里的磨坊则化作吞噬生命的巨兽口腔。这种超现实的空间建构,使物理场景升华为心理图景的投射。当老年徐青果穿越半个世纪的时间迷雾,与青年自我在阴翳的碾房相遇时,电影空间实现了从物质层面向精神维度的裂变。石碾作为核心意象的反复出现,构成了影片的深层叙事语法。这个沾满历史血污的器物,既是对农业文明生产工具的具象呈现,更隐喻着历史的循环。当老年徐青果与青年时期的自我在碾房同框时,时空的线性逻辑被彻底解构——银幕上展开的不仅是个人记忆的闪回,更是对暴力的显影。这种带有强烈反思色彩的影像更加直接地展现了战争的两面性。正如小说原著作者乔良所说:“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史诗式的命名是后来的事情。但史诗,这部浸润着艰苦、血腥、悲壮、惨烈、英勇、坚忍的英雄史诗,已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编辑:明慧)
1988年
红高粱
演员(饰 轿夫)
/
导演:
张艺谋
/
主演:
巩俐
/
姜文
/
滕汝骏
/
钱明
/
计春华
/
姚二嘎
/
胡晓光
/
贾兆冀
/
翟春华
/
杨前斌
/
播放正片
导赏:
影片《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和《高粱酒》,由张艺谋执导。1988年《红高粱》荣获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还斩获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在张艺谋的影像世界中,《红高粱》以其粗犷的生命力为第五代导演的亮相奠基。故事里有两股对抗性力量:一边是压抑人性的旧规矩,一边是追求自由的本能。比如患麻风病的酒坊老板象征着腐朽的旧制度,九儿的改嫁本质上是对宗法权威的僭越,而余占鳌抢夺掌柜棺木的行为,则完成了对封建权威符号的彻底摧毁。影片中,轿夫们抬轿时汗水滴入黄土的镜头,高粱地里野合时压倒的高粱形成天然祭坛,这些充满原始力量感的场景,都隐喻着整个民族生存的韧性和活力。影片里有很多颠覆传统的设计:粗野的颠轿仪式把婚礼变作闹剧,用尿酿酒打破雅俗界限,嘶吼的祭酒歌让庄严仪式变得狂放。这些看似荒诞的安排,实则构成了对传统历史书写的自觉疏离。这些仪式大多并不存在于现实,而是为了荒诞感虚构出来的“伪民俗”,以此服务于影片的哲学表意。导演无意塑造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模糊和淡化了具体人物背景和空间信息,让故事超越某个特定时代,成为关于人性解放的民族寓言。在美学层面,张艺谋将红色推向极致——红盖头表意禁锢,红高粱外显欲望,红日张扬生命,最终的血海则成为集体祭献的圣坛。这种极致的色彩使用彰显着原始的生命力。就像最后漫天血红的超现实画面,把个人故事升华为整个民族抗争与重生的象征。反复出现的太阳意象,从开篇穿透晨雾的朝阳,到结尾日食时天地同暗的悲壮,就像生命的轮回——毁灭与新生永远交替。《红高粱》的先锋性在于其将民族叙事从传统话语中解放,还原为生命本真的狂欢。在血红的高粱地与灼目的太阳之间,张艺谋完成了对中国电影美学的重构,让中国银幕上如此赤裸地展现出原始生命的壮美与残酷。(编辑:王梓苡)
欢乐英雄
演员(饰 许果)
/
导演:
吴子牛
/
主演:
陶泽如
/
徐守莉
/
申军谊
/
金华
/
廖京生
/
涂门
/
金棣
/
洪宇宙
/
杨兆权
/
胡小玲
/
播放正片
导赏:
《欢乐英雄》是第五代导演吴子牛的电影作品,其岳父司马文森是本片原著小说《风雨桐江》作者,其妻子司马小加则是编剧。故事聚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闽南地区的革命斗争,以演员陶泽如所饰蔡老六和徐守莉所饰玉蒜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地下党员受累于沦丧家庭而牺牲的悲情故事。原著长篇小说有着“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大团圆结局,而编导伉俪则出于艺术上的追求,将侧重点从旗帜鲜明的红色叙事改编为对人伦道德、命运安排的悲剧性探索,留下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思想的鲜明烙印。第五代导演对于民俗题材有着叙述偏好,《欢乐英雄》同样将闽南地区婚丧、灯节、拜榕树等风土人情作为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在秉承我国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导演还创意性地借鉴了西方表现主义、魔幻主义的形式手法,让电影的视听剧情更具看点。例如对于榕树这一意象,因闽南人相信榕树有神性,创作者便有意将其作为地域文化的象征符号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榕树是“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中一种超自然的道德力量化身,像一位苍老的长者冷峻地注视着世间的争斗”,当见证老烟鬼施加于儿媳玉蒜的恶行,榕树剧烈摇晃,发出深沉可怖的呐喊,将老烟鬼吓得瘫倒在地,让电影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在阐释电影片名时,编导传达了关于人生的思考:“那些在贫困、苦难和畸形的精神状态中挣扎求生并一心要追求欢乐的人都是英雄”,但狂欢同时又是危机四伏的,需要以理性对其进行审视。《欢乐英雄》在革命时期的大背景下,探讨了人性善恶、欢乐与生死、欲望与道德的命题,启示观者应将宏大历史与个体命运相结合来进行观照,由此获得深刻的启迪。(编辑:曾奕琦)
阴阳界
演员(饰 许果)
/
导演:
吴子牛
/
主演:
申军谊
/
金棣
/
杨兆权
/
涂们
/
胡小玲
/
廖京生
/
洪宇宙
/
徐守莉
/
丛培信
/
李育生
/
播放正片
导赏:
《阴阳界》中,吴子牛常以固定长镜头的使用形成时空的凝滞,画面保持长时间的静默,使影像自在流淌,缓慢的镜头移动、非线性叙事、画面的跳切和较少的台词营造了影片沉郁而肃穆的气质,使观众在观影的同时寄予自身思考。吴子牛在构图上强调画面的纵深感,使画面形成立体而深远之感;两极镜头的接连使用和镜头的迅速推拉形成极强的影像冲击力;影片以暗红色作为主色调形成高对比度,配合颇具形式意义的打光,使镜头中的人物形成某种雕塑之感,造成凝重而激越的情感氛围。影片中的一些片段摒弃了配乐的使用,使观众专注于画面本身,影片整体风格简洁,干净利落。《阴阳界》展示了闽南地方特有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开场对当地“鬼节”的场面描绘配合阴森诡异的配乐,暗蓝、草绿、鲜红等明度较高的色彩运用形成荒诞而迷幻的氛围,将观众带入于相应的情境之中,土楼等独特建筑的展示和“鬼节”等民俗活动的细腻描绘,营造了充满地域特色又带有神秘色彩的民俗体验,将闽南地方的神鬼民俗与影片叙事和主题紧密相连,角度新奇而独特。《阴阳界》叙事紧凑,视角独特,将革命的故事还原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阴阳界”不仅是生与死的分界,更是善与恶、正与邪的区分与界限。影片以下下木人曲折的革命进程和在此过程中人与人的复杂关系,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善恶纠葛。许三多勇敢正直,重情重义,为心中的正义和信仰甘愿牺牲,他从鲁莽急躁到稳重、有领导力的成长转变贯穿影片始终。《阴阳界》聚焦于人物命运的刻画和历史的回顾,深刻地体现了战争的动荡和残酷,值得一看。(编辑:刘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