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玉

Xiangyu Kong

有片源
2014年
2005年
导赏:《我的法兰西岁月》是第一部艺术地再现青年邓小平光辉形象的青春偶像片,是激励广大青少年成为“四有”新人的榜样激励片,也是各界群众重温伟人精神风范的纪念缅怀片。电影记载了邓小平同志早年远涉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的一段历史,艺术而浪漫地化作银幕上活生生的历史形象。电影以老年邓小平的主观忆述和历史的客观再现两个视点的结合,将青少年时代的邓小平有远大抱负的思想性格、挚爱人民和祖国的深沉情感、不服输和乐观的个性心理,以及他所代表的一代青年革命者的斗士风采,化入那激情澎湃的岁月,映现给今天的观众。电影借助青春偶像片元素,突出邓小平青年时代的风采,为塑造共产党人形象寻找着有特色的电影语汇,在风格样式上尽力有别于中规中矩的传统模式,努力达到思想性的艺术化和艺术化的思想性。该片在表现手法上,该片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对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说教模式,不但将青春的浪漫激情和崇高的理想信念融为一体,而且将追求信仰的坎坷给予了如诗般的展现。该片并不是对一段重大革命历史进行面面俱到的表现,而是精心塑造人物的艺术形象,特别是邓小平的形象,追求以人带史,以史带诗,体现着在邓小平心中所蕴藉着的更为深沉的诗情。全片时空跨度大,前后达四年之久,场景、音乐,无不显示出该片的大气和伟人自年轻时就具有的风采。(编辑:大陆)
1999年
导赏:《肝胆相照》是一部深刻揭示1948年解放战争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爱国民主人士肝胆相照、共同商讨民主建国大计的历史影片。本片不仅在内容主旨上展现了时代的磅礴大气,更在视听语言、历史伟人塑造以及光影效果等方面独具匠心,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影片紧扣历史脉络,通过真实再现党中央提出“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背景,以及爱国民主人士在共产党精心安排下,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汇聚北平与共产党共商国事的过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伟大胜利,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伟大精神。影片中对历史伟人的塑造尤为出色,导演运用现实主义表演艺术创作方法形塑革命领袖,力求真实再现领袖的原貌,尤其是演员古月的精湛表演,将毛泽东的领袖气质、人格魅力以及性格特征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毛泽东的英明果敢、临危不惧,还能够感受到他的自信潇洒、从容镇定。这种全方位的刻画使得毛泽东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真实可信。影片在光影效果上也下足了功夫。通过精心设计的光影效果,影片不仅营造了一种真实的历史氛围,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场景中,逆光的运用更是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观众能够深入感知历史伟人在大时代洪流中的真实境遇与个人抉择。此外,音效和音乐的运用更是将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物的情感。综上所述,《肝胆相照》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历史影片。它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在视听语言、历史伟人塑造以及光影效果等方面展现了导演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厚历史底蕴。(编辑:王斯笳)
1990年
导赏:《大城市1990》是根据作家孙力、余小惠的小说《都市风流》改编而成的改革题材影片。影片从多个角度出发,围绕某北方大城市在城市环境改造中发生的一个个故事,展现了人们在改革中的思想碰撞和精神升华。导演孙沙用记实的手法展示了市长阎鸿唤带领各级领导干部与群众一起改造城市的画面,塑造出了公正无私、一心为民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形象,起到很好的正面宣传作用。在《大城市1990》中,导演更为关注具象的人在改革中表现出的自身价值,着眼于把人和事刻画的更为丰富。其中,高伯年作为一个老党员的新典型形象,其人格力量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当一个从枪林弹雨的磨砺考验中过来的老干部,面对在谣言和偏见的干扰、冲击的重压下疲惫不堪的年轻市长说出了“不要紧,不要紧,我来作你的后盾”时,无疑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感染力。片中的一些剧情设定也极富感染力,迎合了当时社会上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机关干部宿舍楼让给搬迁户的情节,新任市长阎鸿唤要求领导干部起到表率作用率先腾退住房,一些干部子弟则用各种理由拖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成为了最大的阻力。而阎鸿唤则表现出了负责任的领导干部的魄力,通过上门谈话、安排领导对家属调解、媒体现场采访曝光、警方协助强制执行等形式解决了风波,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1991年举行的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仪式中,《大城市1990》也凭借紧扣时代脉搏的命题荣获特别影片奖和最佳美术奖,饰演高伯年的演员赵凡则荣获最佳男配角提名。(编辑:刘方舟)
1988年
1985年
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