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怀虎

有片源
1991年
导赏:《决战之后》是导演伉俪李前宽、肖桂云继《开国大典》后又一历史革命题材力作,生动描绘了解放战争中被我军俘获的一大批国民党高级战犯在新中国监狱中的改造生活。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之后,对成为阶下囚的失败的敌对者,并非实施肉体消灭,而是着力于灵魂改造——将此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伟大工程、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搬上银幕具有深刻意义。本片将镜头对准“功德林”监狱灰墙内身穿黑色囚服的战犯,但编导选取合乎人物心理活动的契机切进闪回段落,打破了时空局限,调剂了整部作品的视觉节奏和观赏性。剧情上并不简单化地图解政策,而是描绘了以杜聿明为主,一批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一夜之间成为阶下囚徒的急剧、强制的命运逆转。通过深入描绘人物精神世界在这种逆转中心态的失调和艰难的转化,如尊严的倒置、感受的错位、特殊思考中产生的特殊喜怒哀乐,揭示这批“党国精英”如何改过自新,脱胎换骨,从阶下囚转为共和国公民的人生历程,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教育人、改造人的政策威力及实绩。正如片中李所长对杜聿明所言:“历史缺少哪一部分都不完整。”这句话亦可以视作导演在艺术把握上的基本态度:不把战犯的个人品德与政治立场混为一谈,不以先天的胜利者的姿态去随意丑化敌手。关注失败者的命运,同样可以挖掘出深刻的意义,起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鞭策作用。(编辑:曾奕琦)
1980年
剧情:  练兵场上,连长罗大江正领着战士们练操。一个个汗水淋淋,精神抖擞,唯有八班新战士黄永亮心不在焉,不听口令。大江让他出列,严厉地批评了他,但他满不在乎,还和大江顶撞,并一气之下,擅自离开连队,溜回家里。黄永亮的父亲是军分区司令员,对儿子要求一向很严格。这一天,正巧是父亲的生日。当父亲得知他是擅自离队时,便狠狠地教训了他,直到他认了错。当晚,在姐姐越华陪同下,他赶回了部队。回到营房,大江热情诚恳地和他交谈,承认自己简单粗暴的毛病,使他格外感动,表示要彻底改正自己的错误,跟上战友们前进的步伐。在温暖的革命大家庭里,他果真进步委快。在帮助他的过程中,越华和大江建立了纯真的爱情。原来,越华是一位越南姑娘,在抗法战争中父母双亡,由担任抗法援越医疗队的永亮妈所收养,并取名为\"越华\",以纪念中越人民的骨肉之情。万恶的越南反动派不顾中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背信弃义,悍然侵犯我国领土,屠杀我国同胞。黄永亮和他的战友们响应了祖国的召唤,告别了亲人,勇敢地奔赴到自卫还击的最前线。一次,他只身遇到了一个狡猾的越南特工人员,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机智、勇敢地击毙了敌人。在另一次战斗中,部队进攻受阻,连长让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迂回到敌后,在即将胜利的时刻,他被残敌的冷枪打中,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亮的牺牲,使父母亲、姐姐越华和战友们十分悲痛。然而他的精神却鼓舞着人们为保卫祖国、建设四化而英勇地工作和战斗!      1980年度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79年
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