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

有片源
2013年
2010年
2007年
2005年
导赏:《网络少年》是一部反映网络时代青少年真实生活的儿童片,以真实的情感、现实的生活讲述了青年女教师索拉拉通过自己的爱心和网络专长,引导学生们摆脱网瘾,重新认识网络并找回温暖与爱的故事。影片的剧情紧凑且贴近现实,成功地刻画了一群沉迷于电脑游戏的少年形象。他们虽然电脑技术高超,但因缺乏自控与自律能力,导致学习成绩迅速下降。索拉拉与他们的相遇虽然是过于老套的老师与一群调皮孩子的相遇剧情,初相遇索拉拉就受到了电脑被黑的下马威,这也让她意识到孩子们对于网络突出的掌控能力。与传统教师一板一眼的处理方式不同的是,索拉拉用智慧与充满爱意的相处方式,引导学生们合理利用网络,树立了新时代教师的典范。这一情节设置也体现了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深刻思考。在角色塑造上,影片中的角色个性鲜明。特行独立的耿小乐、娇生惯养的宋欢欢、内向倔强的向大伟以及内心叛逆的蓝洋等学生角色,通过他们与家长和索拉拉的相处过程,生动地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殷桃饰演的索拉拉率真、智慧成为了学生们的引路人,这与她之前的角色形成反差,她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一起拍DVD,一系列活动都生动地体现出她作为老师的个人魅力,她的老师形象也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电影通过索拉拉与孩子们从隔阂到愉快相处的过程,突出了影片的主题与现实意义。在师生相处的外壳下通过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探讨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影片强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以“蹲下身子与孩子们对话”的姿态,艺术地展现和分析了存在于青少年当中由于网瘾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也从侧面折射出,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以及反思。大多数孩子将自己裹挟在网络中,是在网络的世界找到了快乐与意义。然而大人时常想改造孩子,将自己的美好愿景强加于孩子身上,但孩子也随着成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与想法,这矛盾着的双方如何宽容与融合,必将触及到生命的本源,创造着痛苦与快乐。电影引导学生们正确对待和运用网络,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一部寓教于乐的影片。(编辑:王晶)
1999年
导赏:《没事偷着乐》由著名演员冯巩、丁嘉莉、李明启等主演,杨亚洲导演,是一部深刻反映小人物生存状态的影片,围绕着逼仄小院中的家长里短,巧妙地将苦涩与幸福、纪实与诗意融为一体。本片改编自刘恒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主人公张大民虽因收入低、亲人重病而生活窘迫,但仍有着追求幸福的天性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断试图挣脱物质生活的挤压,正如从他床底破屋而出的一棵石榴树那样向阳而生。电影细腻捕捉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展现了普通人在面对生活变迁时的情感失落与道德原则,极富人文情怀。冯巩曾凭借在本片中的精彩演绎获得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荣誉,他以天津方言为媒介,传递出更加真实、活跃的生活气息。张大民不是个聪明人,但他的幽默却处处透着智慧,“贫嘴”这一特质是他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的鲜明写照:不仅是对生活机智诙谐的应对,更是平民在无奈中寻求生活平衡的一种手段,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的压力,推开生活的重负,以迂回的方式解决生活的矛盾,由此,影片便传递出浪漫、温馨、感伤的迷人情调。大民一家不仅客观空间狭小,人际关系中也存在种种尴尬与无奈,安排住处、盖房、搬房等桥段都展现出他们为拓展生存空间所做的努力,深刻地反映了“活着”这一命题在抗争中的意义。影片结尾时,拖家带口的张大民拾级而上,望向远方高耸入云的楼房,镜头以主观视点的全景摇摄,伴随着恢弘壮阔的齐声高唱,传达出了一种苦尽甘来、极目远眺的幸福感,让观众为之深深共情动容。(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