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桐

Wang Zitong

有片源
2024年
2023年
2016年
导赏:《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先生1943年发表的同名短篇小说,梅峰导演最大程度地保留小说原作风格气质,采用近年来少见的三幕寓言式黑白影像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范伟饰)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呈现给大众。基于原作的三位男性角色外,梅峰在改编上增加了几位女性角色,为影片增添了不少新的看点,著名女演员殷桃饰演的尤太太明霞、著名京剧演员史依弘饰演的许太太沈月媚,以及王梓桐饰演的佟小姐,三位女性角色的加入让原本的男人之间的故事变得更为丰满,也更有趣味性。在美学追求上影片借鉴了《小城之春》《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等经典文人电影作为美学坐标。影片的叙事节奏平缓而有力,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动人心魄的情节桥段,而是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微妙的情感变化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形成了静水深流的表演风格。范伟在塑造丁务源这一角色时,非常注重分寸感的拿捏。他既要表现出丁务源的圆滑世故和八面玲珑,又要避免过于夸张和做作。梅峰导演的美学诉求驱动了影片的摄影风格,在镜头语言上追求知性克制,通过大量留白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故事的深层含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诗意美学。通过画外空间的运用,拓展了表现空间,使故事脉络向多方面延伸。丁务源入骨的市井情态。秦妙斋口吐莲花的轻薄荒唐,尤先生不懂人情世故被打压排挤的无可奈何,全是春秋笔法的国人常态。令人叫绝的是,导演竟没有在丁务源与尤大兴这两位立场鲜明、风格迥异的角色之间安排直接正面冲突。一个代表“做人”一个代表“做事”,两者在职场文化中往往被视为难以调和的矛盾体,但影片却以秦妙斋这一角色的介入,巧妙地避开了直接的碰撞,实现了冲突的间接化解,实乃匠心独运之举。如同片名和主角丁务源的台词“不成问题”一样,在人情社会中“不成问题”和“问题”似乎没有绝对的界限,一切看起来都是似是而非的。电影刻画了社会经济与文化层面新旧交替时的遇冷尴尬,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性,同时融入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价值观的探讨。(编辑:明慧)
2013年
2011年
导赏:一个面容清丽的年轻姑娘,一手拿着啃了一半的地瓜,一手叉腰撑着高高隆起的肚子,神态茫然地站在马路中央,庞大的卡车队视若无物地从她身边隆隆驶过,不作半点停留——电影《百合》开场的这一幕富有隐喻性,给人以震撼的感受。本片是第五代导演周晓文继《二嫫》后又一部表现底层女性题材的现实主义力作,讲述了深圳打工者王百合为救治患先天心脏病的幼子心力交瘁的辛酸际遇。在深入了解多个“少女妈妈”的真实事例后,导演塑造出了百合这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缩影:她被男友离弃,带着孩子辗转多处拼命打工;为了孩子的手术费,情急之下甚至去参加富人的选妻比赛、去黑市卖肾;抱着让孩子被好人家收养的希望,她将骨肉遗弃在街上,自己在一旁焦灼而心碎地观望……《百合》描绘了复杂艰险的浮生百态,表达了对现代化过程“断崖式跳跃”落伍者的深切关怀。电影最后列举了三种可能的结局,其一是百合向探狱的记者刘楠讲述自己被贩毒团伙利用、被判死缓的经过;其二是百合嫁给愿意出手术费的老人,在别墅中告诉刘楠自己又怀孕了;其三是百合在电话里拒绝刘楠的帮助,因为孩子已经夭折了。无论命运怎样推演,百合的境遇都与最初进城务工时的简单梦想相去甚远,令人无限唏嘘悲悯。刘百合历经劫难而始终坚韧不屈,曾有评论者从戏剧性角度考量,认为这样的编排缺乏“人物弧光”。从电影以记者刘楠对百合的采访展开片段式倒叙的结构可以看出,本片所要突显的人物转变,实则是刘楠的灵魂救赎:刘楠开始接触百合的动机只是想窥私以赚得稿费,而后才渐渐真正被百合感动,全心为她奔走募款。由此,创作者启发观众如何看待这个故事,如何置身于这个世界。(编辑:曾奕琦)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