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峰

有片源
2021年
2018年
2015年
我的脚
我的脚

演员/

导演:徐向锋/
主演:李歌/姜峰/
播放正片
2014年
导赏:《警察日记》以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郝万忠先进事迹为题材。该片以一个警察圆满落幕的故事开始,谱写了一个普通生命所散发出来的灵魂之光。这部故事接地气,情感有共鸣的佳作和宁瀛扎实的拍摄技巧、浪漫化的镜头语言以及对于人性的反思密不可分。先锋女导演宁瀛导演在拍摄时运用了极具想象力的镜头语言,整个电影画面优雅抒情,充满了诗意,郝万忠生存的空间环境,山川风木,人文风情,包括蒙古族歌曲,充满了生活的质感,使整个作品有了真实可信的支点。同时,语言的表达也特别注重质感,使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是简单的花拳绣腿的力量所无法比拟的。本片还原了生命最本真的一个警察,这次还原不再是固定机位、长镜头的组合,而有了自觉的类型化创作意识,惊悚、悬疑、犯罪、推理等类型片元素的深度运用,让这部传记片具有了强烈的商业色彩。宁瀛摒弃了她惯用和善用的写实影像,叙事手法 非常考究。影片情节有两条线索:一是主人公郝万忠的生平,二是新华社记者承接撰写报道文章任务后寻访郝生平事迹的过程。在处理这两线索带来的两个时空关系时,宁瀛让镜头潜入人物心理,从而实现郝和记者乃至多个人物叙述视点的融合。如记者在采访郝的同事小李时,镜头先是闪回到郝和小李谈话的场景,郝出画,随后记者入画,一个长镜头连接上了两个时间——这一手法电影大师安哲罗普洛斯也很爱用。此外,片中大量运用高速摄影,铺衬大量抒情性的音乐,呈现出一种主观色彩很强烈的形态。电影通过复调式双线叙事,明线讲述公安局长郝万忠的一生事迹,暗线在形而上的层面,讲述郝万忠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福尔摩斯与终极罪  犯的失败却不无意义的抗争。影片的结构复杂而巧妙,在明线的次高潮完成了与暗线的融合;在明线的高潮场面奠定了悲剧的预感;在明线的尾声处实现了暗线真正的高潮。人物塑造力求到达精神层面而非流于表象,情感处理力求节制而不煽情,超越了传统“苦情”叙事的模式,见证了一位真正的英雄的诞生。在主流英模传记片的创作当中,毫无疑问,这是一次真正的剧作革命。(王晶改)
2009年
2005年
2004年
2000年
1999年
导赏:《没事偷着乐》由著名演员冯巩、丁嘉莉、李明启等主演,杨亚洲导演,是一部深刻反映小人物生存状态的影片,围绕着逼仄小院中的家长里短,巧妙地将苦涩与幸福、纪实与诗意融为一体。本片改编自刘恒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主人公张大民虽因收入低、亲人重病而生活窘迫,但仍有着追求幸福的天性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断试图挣脱物质生活的挤压,正如从他床底破屋而出的一棵石榴树那样向阳而生。电影细腻捕捉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展现了普通人在面对生活变迁时的情感失落与道德原则,极富人文情怀。冯巩曾凭借在本片中的精彩演绎获得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荣誉,他以天津方言为媒介,传递出更加真实、活跃的生活气息。张大民不是个聪明人,但他的幽默却处处透着智慧,“贫嘴”这一特质是他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的鲜明写照:不仅是对生活机智诙谐的应对,更是平民在无奈中寻求生活平衡的一种手段,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的压力,推开生活的重负,以迂回的方式解决生活的矛盾,由此,影片便传递出浪漫、温馨、感伤的迷人情调。大民一家不仅客观空间狭小,人际关系中也存在种种尴尬与无奈,安排住处、盖房、搬房等桥段都展现出他们为拓展生存空间所做的努力,深刻地反映了“活着”这一命题在抗争中的意义。影片结尾时,拖家带口的张大民拾级而上,望向远方高耸入云的楼房,镜头以主观视点的全景摇摄,伴随着恢弘壮阔的齐声高唱,传达出了一种苦尽甘来、极目远眺的幸福感,让观众为之深深共情动容。(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