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成

Tiecheng Wang

有片源
2003年
剧情:1955年春天,中国政府受到亚非会议五个发起国的邀请,决定派出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市举行的亚非会议。台湾特务得到情报开始密谋策划谋害周总理,周恩来总理受到缅甸总理吴努的邀请先期经昆明去缅甸首都仰光参加六国总理的会晤。这时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的中国政府租用的印度“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被台湾特务密谋在飞往印尼途中炸毁,机上十一名中国代表团的先遣人员和外国记者全部遇难,举世震惊。  面对纷纭复杂的国际形式和台湾特务的破坏,周恩来不顾个人的安危,决定按原计划继续乘坐印度飞机“空中霸王号”飞往印尼。印度尼亚的华侨们怀着极大的爱国热情为欢迎祖国的总理和代表团的到来做着各项筹备工作,以侨领麦公为首的华侨联合会为代表团捐车捐物,并且组成了各种服务小组。当周总理一行冒着重重危险抵达雅加达玛腰兰机场时,受到了当地群众和华侨的热烈欢迎,整个机场被围得水泄不通。  亚非会议的召开,是二次大战后众多刚刚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亚非国家首脑的第一次聚会。美国政府也派出了一个庞大的所谓记者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大家怀着良好的愿望而来,却又意见很不统一,一些代表对共产主义心存疑虑,提出苏联共产主义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也提出了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所可能造成的威胁。会议面临着失败的边缘。中国代表团的书面发言已经印发给大家,原来不准备再作大会发言,但面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总理临时请求大会发言,他的“中国代表团是来讲团结的,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不是来立异的……”语惊四座。他的无比的真诚打消了与会代表的疑虑,也使亚非国家找到了共同团结的基础。在万隆会议期间,台湾特务组织了一个二十八人的敢死队铁血团,密谋杀害周总理,在印尼政府和华侨的保卫下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  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利用一切机会广交朋友,七天时间他只睡了13个小时。经过周恩来、陈毅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努力,终于团结亚非代表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之成为以后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同时,也确立了新中国在纷纭复杂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动摇的地位。
1999年
1997年
1992年
1986年
1985年
1982年
导赏:“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在毛主席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风雨”是历史的纵深,“钟山”是“风雨”聚集的舞台。可以说,这部电影就是这首诗的影视化呈现。影片取材于1949年前后中国革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史实,以编年史的方法,再现了国共双方决策人物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不同态度和不一样的精神品格。影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蒋家王朝必将灭亡,而新中国诞生的如不可阻挡的历史车轮,使历史的真实与电影艺术得到完美的统一。电影成功塑造出了领袖人物的精神气质、个性特征,成为经典的银幕形象。尤其是对领袖毛泽东的角色塑造,展现了他的乐观,质朴、幽默、锐敏远见,以及震撼人心的英雄气概和巨大的意志力。编导者遵循了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原则,在向现实主义深度和广度的探索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影片音乐以《解放军进行曲》的旋律为基调,写得气势磅礴,强烈地推动了剧情的进展,有力地烘托了革命年代朝气蓬勃的生活气息。主题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唱出了对大好江山的诗情和对革命事业的豪情。运用烟火大胆夸张、渲染,创造出战火纷飞的视觉效果,将历史风云和战争的厚重氛围有效烘托出来。《风雨下钟山》放映后,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也为国产重大革命历史故事片创作指明了方向,直接影响了此后《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开国大典》等片。(编辑:明慧)
1981年
1979年
导赏:电影《李四光》以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原型,通过传记故事的真实性与故事情节的曲折性、生动性的巧妙融会,全面的体现了李四光的优秀品格与科学成就。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工作奠基人,以科学家享誉全球,他是现代中国进步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孙道临在片中担任主演,他的出色演绎为观众呈现了李四光的形象。影片的时长为120分钟,足够观众深入了解李四光的生活和科学探索。《李四光》着意表现主人公的敬业爱国和坚持真理的精神,赋予李四光注定孤独、不为世人理解的个性,把他塑造成一个年轻时醉心于学术,常常冷落家人的书生;中年时被反动派利用和迫害的学者;晚年时满怀爱国激情为共和国再立新功的功臣。影片虽获得文化部最佳影片奖,却是凌子风很不满意的一部作品。他认为这是在“急切工作的心情加之准备不足造成的遗憾”,“沉浸在过于熟悉熟练的那种拍摄影片的‘行动’中”,演员没有选好,“剧本也不够好”,“导演失败了”,“拍得太粗糙”。这部影片的遗憾不能归咎于凌子风,人物传记片要求尊重事实,虚构和演绎的空间很有限,造成了很多关键问题的不可言说。简言之,题材和环境是矛盾的。凌子风身上融合了知识精英与劳动人民的双重特质。他成为新中国最早的故事片导演之一、最早获得国际电影奖的导演之一不是偶然的。虽然没有任何仪式化的命名,他的阅历和素质已经决定了他就是“人民”艺术家的代表。凌子风天生的叛逆性格和豪爽气质也无形中有助于他成为一个旧文艺的终结者和新时代文艺形态的开创者。《李四光》这部影片在1979年上映,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不仅展现了李四光的科学精神,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文化记忆。这部电影由中国著名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制作,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实力和对历史人物的尊重。(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