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军

有片源
1986年
导赏:《非常大总统》基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的历史展开,反映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在严峻斗争中的觉醒和思想认识发展轨迹,表现出主人公越挫越勇的精神风貌。影片成功塑造了出融实干家和革命家于一身的孙中山形象,表现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该片具有史诗气势,不仅有历史价值,还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影片以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危难之际就任非常大总统和陈炯明叛变革命那段峥嵘岁月为历史背景和矛盾为主线。但无意去叙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和具体阐释孙中山的社会理想,而有志于在变幻奇谲的时代风云、大开大阖的政治搏斗中,凸现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驱者的博大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片没有回避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蒙受了一生中最惨重的失败,并导致了北伐护法的失败。但影片更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孙中山在失败中觉悟奋起,轰毁单纯地利用一个军阀去打倒另一个军阀的旧思想,寻求新的力量和新的道路,从而展现孙中山“愈挫弥奋,愈老弥坚”的精神风貌。这部影片所追求的正是一种既有纪实性,又富有浪漫气息的史诗风格。所谓史,就是要给人一种逼真的历史感,让观众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原貌,这不仅体现在人物和事件上,也包括具体环境。譬如孙中山到桂林商议北伐,当地群众倾城出动,松枝青幔,气氛热烈极了。我们在影片中也将努力反映这规模宏大的场面,让观众感同身受到孙中山和人民群众的那种血肉相融的感情。没有这种历史感,任意发挥的激情诗意就没有根基。而所谓诗,就是影片要富有一种盈盈的诗意。这诗意主要来源于孙中山,他既是一个百折不挠的实干家,又是一个热情洋溢的理想家,他那澎湃激昂的爱国精神和壮丽美好的社会理想更是富有诗意。(编辑:大陆)
1984年
剧情:版本一 已在剧院担任独唱演员的衣大英,领着音乐学院刚毕业的学生钟一得,又来到了响石坡。他们在花红柳绿、层峦叠嶂的群山中,听到了羊姑甜美的歌声。这歌声使衣大英浮想联翩,这歌声使只爱西洋音乐的钟一得为之倾倒。他们为了培养羊姑,发展民族音乐,邀请羊姑去考音乐学院,但被藐视民间歌手的吴皮克教授等人拒之门外。衣大英决心自己培养羊姑。当羊姑的歌声在音乐比赛会上受到热烈欢迎时,却再次受到音乐界从士的冷落,"山叮咚"也被贬为不正规的声乐,受到崇洋思想的排斥。羊姑、长庚对此并不气馁,在衣大英等人的帮助下,他们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演出。正在这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衣大英被幽禁,钟一得万念俱灰。后来在羊姑、长庚歌声的召唤下,钟一得留在响石坡,和他们一起整理了81曲"山叮咚"。同时,他自己也成了"山叮咚"歌唱演员。春节期间,长庚领着钟一得、羊姑为农民过年而欢唱"山叮咚"时,又被"四人帮"爪牙砸了台。"山叮咚"又一次遭到打击。长庚又气又恨,忍辱死去。羊姑和钟一得虽然在共同的生活中建立了深厚友谊,但为了钟一得的前途,为了发展"山叮咚",羊姑强忍下个人的感情,为劝钟一得回城去。钟一得终于吐出了肺腑之言:他说自己这几年才懂得人民是音乐之本,应当做一个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歌唱演员。此时传来了衣大英的高声呼唤。衣大英兴奋地告诉他俩:"四人帮"被粉碎了,剧院邀请羊姑去排"山叮咚",争取去北京演出。他们在长庚墓前去祭奠,告诉他"山叮咚"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在焰火纷飞,彩灯高照的首都国庆之夜,羊姑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为三千多观众成功地演唱了"山叮咚"。 版本二 战争年代,热爱民歌“山叮咚”的某司令员让文工团团长巴民基和文工团团员——衣大英去响石坡村学唱“山叮咚”,但遇敌机轰炸,未能学成。15年后,“山叮咚”的继承人长庚与由他抚养长大的羊姑娘时时唱起“想亲人”歌,抒发自己十几年来对救过他们的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独唱演员衣大英有一天听到了羊姑甜美的歌声决心自己培养羊姑。“四人帮”粉碎后,在焰火纷飞,彩灯高照的首都国庆之夜,羊姑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为三千多观众成功地演唱了“山叮咚”。
1983年
廖仲恺
廖仲恺

演员/

导演:汤晓丹/
主演:梁月军/于孜健/
播放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