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葛根塔娜
人物资料
作品
图片
有片源
2008年
北草地
演员
/
主演:
葛根塔娜
/
播放正片
导赏:
少年打死继父仓皇出逃
1983年
绿野晨星
导演
/
导演:
葛根塔娜
/
主演:
契那日图
/
李克纯
/
戈·巴图青格勒
/
树海
/
乌兰托娅
/
恩和
/
敖日格乐
/
鄂布斯
/
毕力格图
/
达林太
/
播放正片
导赏:
本片是一部独具风格的蒙古族电影,由葛根塔娜执导,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摄制。讲述了蒙古族小伙潮洛蒙带领牧业承包组建设草原的奋斗故事,以及潮洛蒙与美丽的蒙古族姑娘乌日罕历经曲折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体现出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代大背景下,草原现代化转型与牧业大发展的时代特征,以及歌颂人性美、人情美,真爱,正直,坚持理想与信念的人文主义精神。影片首先映入眼帘便是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随即展开关于牧民生活与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转型这一核心命题,通过潮洛蒙与乌日罕的初见与误会、潮洛蒙等人与乌日罕父亲桑布社长关于建设草原的矛盾冲突展开叙事。情节生动,娓娓道来,并在结尾时达至高潮。承包组与社长达到和解,潮洛蒙与乌日罕终成眷属,历经不易后幸福美满的大团圆结局,着实令人动容。影片由此映射出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并置、碰撞、冲突与和解。草原这一原始地理空间,蒙古族独特的敬酒仪式,节日舞蹈仪式,与象征现代文明的卡车、现代化建设、人的新思想等在这片草原上碰撞,并擦出新的火花。影片由现代化建设为伊始,最终回到人本身,歌颂青年的理想、信念与坚守,歌颂新生活,歌颂生命的意义,并鼓励人们找寻生命的意义。影片将此思想内核与人文关怀散布于唯美的场景画面,考究的室内布景,平缓的镜头运动,以及情感流动与日升日落之中。兼具观赏性、人文性、时代与社会意义。(编辑:麦)
1982年
重归锡尼河
演员
/
导演:
乌兰
/
陈达
/
主演:
哈斯高娃
/
苏雅拉达来
/
葛根塔娜
/
播放正片
剧情:
自幼丧母的草原青年哈日夫,在姥姥身边长大,又随阿爸到城里生活。几年前,他的阿爸死去,他便遭到继母的百般虐待,无法在城里再生活下去,只好又回到草原,哈日夫在离牧场不远的一个小草坡上徘徊,久久地凝视着前方的一顶崭新而熟悉的蒙古包。突然,一辆大卡车停在草坡上,大队会计江布拉领着七八个姑娘跳下汽车,对着那顶蒙古包唱起了求爱的喜歌……原来,他们是为公社司机乌力吉前来求亲的。包内住的萨茹娜姑娘,自幼与哈日夫青梅竹马,建立了纯真的友情。哈日夫见此情景,犹如当头一击,痛苦地朝姥姥家走去。哈日夫回来的消息传开了,许多牧民都赶来看望他。当姥姥询问哈日夫回来的原因时,他无言以对。经大队支书、萨茹娜的阿爸敦德布的多次追问,哈日夫才开口说是被开除了。牧民们信以为真,都躲避着他,好多畜群也不敢要他。哈日夫在城里受了屈辱,本想回到草原能得到乡亲们的一些温暖,有个落脚的地方,不料又遭冷遇,哈日夫绝望了,想摆脱心灵的重负,产生了当喇嘛的念头。萨茹娜不忘旧情,盼望着哈日夫的归来。她不相信哈日夫变坏的消息,拒绝了乌力吉的求亲,也不顾阿妈和人们的劝阻,只身去找哈日夫。经过接触,萨茹娜发现他仍是过去的哈日夫!然而,哈日夫因随着不白之冤,竭力躲避着她。只埋头干活,致使两人都痛苦万分。这时,乌力吉已发现萨茹娜等待的是哈日夫,便放弃了对萨茹娜的求婚。乌力吉去城里接车,弄清了哈日夫回来的真情。原来,哈日夫的阿爸死后,组织上安排他的车队开车,一次,继母的亲生儿子私自开车造成车祸,继母把责任强加在哈日夫的头上,并与车队长串通,吊销了哈日夫的驾驶执照,将他不明不白地开除了。真相大白,牧民们才知道冤枉了哈日夫。他们对哈日夫的淳朴感情,震撼着哈日夫的心灵,使他紧蹙的眉头舒展了,重新感到了生活的美好、前途的光明!
1981年
阿丽玛
导演
/
导演:
张伦
/
葛根塔娜
/
主演:
契那日图
/
萨仁高娃
/
斯琴高娃
/
播放正片
剧情:
蒙古族姑娘阿丽玛,受上级党组织的派遣,在交通员老赵大叔的护送下,从延安去查干草原完成一项重要任务。不幸,老赵为掩护她而牺牲了。查干庙会热闹非凡,\"喇嘛跳鬼\"吸引了许多牧民群众。国民党骑兵团长奇达来利用这个机会,把阿丽玛的爸爸--地下区委书记特格希等九名地下党员押出来,枪杀示众。阿丽玛强按住心中的悲愤,顶着茫茫夜色,在烈士们的坟前默默立下誓言: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也要坚决完成党交给的重要任务。漆黑的夜晚,阿丽玛疲惫不堪地走进一个蒙古包,帮助一位临产的妇女接生。在这里她结识了一位热心肠的大嫂娜布其。原来,娜布其就是地下党宝音的妻子。接着,阿丽玛又找到了交通员塔拉。在塔拉的帮助下,阿丽玛深夜只身闯进骑兵团副团长仁钦的家里,把乌日娜--仁钦女儿的一封信交给他,并希望他能给予帮助。阿丽玛在群众的协助下,接来了一批党的负责干部,可是如何把他们安全送到延安呢?阿丽玛二次去见仁钦求助。在她返回的路上,被叛徒宝音带人盯住,塔拉故意把马群赶来解救了她。奇达来一伙在祝寿的宴会上与仁钦副团长展开了交锋,并用武力把仁钦捆绑起来。他的副官--地下党员扎木苏派人救了她。仁钦觉悟,立即命令部下去保护阿丽玛完成任务。草原上一支古老的迎亲队伍援步行进,塔拉与阿丽玛假扮新郎和新娘骑在马上,白音仓率领骑兵追赶而来。正在这时,远处又来了一支迎亲队伍。两支队伍会合之后,阿丽玛等乘机远去,使追赶来的白音仓气急败坏。白音仓带兵继续搜寻。在紧急关头,塔拉留下来阻击,阿丽玛带着领导同志迅速转移。塔拉受了重伤,阿丽玛返回时,找到了他,但叛徒宝音趁机开枪,打死了塔拉。宝音的妻子娜布其悲愤至极,追上了宝音,向他射出了一颗正义的子弹。阿丽玛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走上新的征途。
1957年
牧人之子
演员
/
导演:
广布道尔基
/
主演:
王心刚
/
葛根塔娜
/
朝鲁
/
李颉
/
马陋夫
/
金林
/
侯健夫
/
徐连凯
/
树海
/
马占华
/
播放正片
剧情:
在内蒙古某地一个小村,银河村分布在银河两岸,河东的几个小组占有丰美的牧场,河西的几个小组却严重缺乏牧场,过去,他们赶着部分牲畜到河东“敖特尔”(放牧)。解放后,政府实行牧业经济政策以来,牧民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牲畜的头数也发展了几倍,牧场逐渐不够用了。生产的发展需要扩大牧场,又受到远景教育的鼓舞,于是,他们积极响应兴修水利、扩大牧场的号召,强烈要求将现有的银河引向银河故道,以便扩大缺乏水源的巴彦塔拉天然大牧场。复员军人德力格尔被任命为银河村的村长,银河村是他的故乡,这里有他的亲人、朋友和未婚妻格根涛娅。德力格尔代表群众要求,请示区长批准他们将银河引向故道。官僚主义的区长却怕负责任,不敢批准。但在德力格尔的耐心说服下,最后还是同意了。于是,一场向自然斗争的新兴事业就在这个村开始了。参加这个新事业的成员是很复杂的:有正确执行党的政策、为群众利益而奋不顾身的老民间艺人、村党支部书记特戈希老汉;也有急躁偏狭的青年胡和巴日;有目前占有好牧场,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集体长远利益的富裕户阿尔斯郎和吉尔嘎拉;也有品质恶劣,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副村长阿木嘎……这些人对待这一新兴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必然产生的困难,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富裕户阿尔斯郎等人,由于怕修成河以后搬至巴彦塔拉大家一起使用牧场,害怕自己吃亏,所以不顾羞耻,抓住了阿木嘎在爱情上的弱点,利用了他的副村长的职务,使阿木嘎成了反对修河的先锋。他们这种反集体的活动也暂时掀起了部分群众对修河的不满和动摇,对德力格尔和特戈希等人的积极性给了相当严重的打击,更严重的是挑起了干部之间的矛盾。德力格尔因对群众的估计过高而受到挫折,工作上遇到了意外的困难,爱情上也产生了误会,一时抬不起头垮了下去。但他终于在党支部书记特戈希老汉的批评鼓励之下,跌倒了又爬起来,这也使他终身受益。这时他们又遇到了天灾,修好的河坝被暴风雨引起的山洪冲破。官僚主义者卜仁区长以简单粗暴的态度撤换了德力格尔的村长职务。德力格尔代表着群众的愿望,仍要求坚持重修河坝,因为它是关系着银河村牲畜发展的大问题。怕负责任的卜仁,片面听信阿木嘎的话,坚决不批准。曾一度因误会与德力格尔产生隔阂的格根涛娅来找德力格尔,他俩重新和好,这给了德力格尔一股力量。村党支部书记特戈希又来找他,在他工作上给了很大的支持。在党的支持和教育下,德力格尔请示了上级旗委,旗委对修河一事很重视,并给予了精神和物质的支持。德力格尔重新带领大家终于修成了河。银河村的村民,跟随着银河的水走上了新的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