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朝阳

Chaoyang Niu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该片作为一部“剧本杀电影”,在叙事层面上既保留了传统悬疑电影的叙事手法,又在尊重剧本杀游戏的基础上套用其富有特色的叙事特点,其中包括情节反转和内外视角相互转换的叙事方式。影片为了呈现出极致的悬疑感和紧张感,通过将情节多次反转把控节奏,最初是满探长召集七位嫌疑人到戏院集合,试图通过逐一盘问的方式找出真凶,而在经过审问和推理之后,每个人的身份与动机浮出水面,“假死计划”被揭穿,但最后情节再度反转,墨怜伊的死并非简单的谋杀,而是涉及多方势力和复杂计划的复杂事件,因此,情节反转的叙事方式不仅有助于结构谜团,又有助于层层揭露人物的内心,反映出人性的幽深与复杂。而影片内外视角的使用易于还原案情全貌,外视角用于展现满探长的破案过程,代表着客观陈述性,而内视角是每个角色的主观陈述,代表着故事分支,七位嫌疑人的独白整合了案件主线,保证了事件发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因此内外视角的相互转换易于辨明陈述的真伪,从而加深故事的层次感,使得剧情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影片巧妙地将京剧元素融入剧情和角色设定之中,使影片的主场景发生在一家戏院,并将嫌疑人设定为从事与京剧有关的生计,包括京剧名伶、戏班班主等,同时影片又将脸谱和戏曲剧目暗合每个角色的身份与命运走向,做到了陈陈相因、丝丝入扣。侦探满天飞对应关羽的脸谱,代表其忠肝义胆;童老板对应吕蒙的脸谱,代表其不容小觑;鲍仲山对应曹操的脸谱,代表其奸诈多疑,这种对应关系强调了角色的特质,带有象征意味。而影片中《过五关》《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等剧目在丰富影片内涵的同时又隐喻着角色的命运轨迹,末尾的《霸王别姬》旨在借虞姬与项羽的悲壮爱情寓意疯子与墨怜伊二人命运多舛的结局。由此,影片紧扣”戏“这一字眼,将戏曲的精髓融入其中,为影片带来了创新性,焕发出独特的魅力。(编辑:州文)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导赏:自20世纪20年代起,《聊斋志异》中许多说狐道鬼的故事便陆续被搬上银幕,有的还被反复地改编上演,如《倩女幽魂》等,皆是家喻户晓、令人难忘的名片佳作。2013年,集编剧、音乐人、导演、监制于一身的多面型能手牛朝阳再次成功地将聊斋故事《小翠》搬上银幕,于2013年9月为全国影迷尤其是“聊斋迷”奉上了一道美轮美奂的视觉大餐———3D玄幻大片《白狐》。影片《白狐》公映后,反响很大,好评无数。不仅因为其3D技术的运用、现代流行元素的加入,还在于其对原有故事构架的突破,即不再遵照小说单纯地通过主人公的婚后生活来言情述事、刻画人物及传达主题,而将重点放在婚前男女双方爱情波折的展示上,以此凸显人物各自的性格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婚恋观。换言之,电影《白狐》既有聊斋故事《小翠》的“元神”,又有许多错综复杂的“节外生枝”,却能浑然一体,毫无割裂与剥离之感。《白狐》不但将《小翠》 中的主要人物加以大力改造,如小翠、元丰、小翠之母等,还新增了小翠众姐妹、元丰表弟、海蝠王等人,将主人公置于更为复杂的关系与环境之中,从而大大地加强了影片的深度与广度。观众在 《白狐》中看到的是小翠在追寻真爱过程中的执著和在大是大非前的果敢;元丰也不是原著中那个起初痴傻透顶、尔后用情颇深的单纯男子,而是一个千年才会出现的拥有至阳玄魄的人,负有置海蝠王等妖魔于万劫不复的使命。《白狐》不仅是牛朝阳在玄幻题材方面的开山之作,还是他对魔幻题材的升级之作。牛朝阳在编导该片时,一改此前惊悚悬疑的编剧模式,不再用不间断的悬念来营造令人窒息的氛围,而是用一种舒缓的节奏讲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这就使影片有了独特的艺术呈现,如传统的故事构架与玄幻题材的新潮演绎的结合,传统的二元(正邪)对立的叙事模式与现代影视多角度叙事的结合,画面、服饰、音效、灯光等艺术元素中传统效果与现代影视特效的结合,爱情内核中传统因子对现代真爱的诠释等等。这些也是牛朝阳想让观众通过该片发现与感受到的特别之处。3D版影片《白狐》为聊斋故事《小翠》做了丰富多彩的现代演绎,也为其他玄幻类、3D类影视的编导与拍摄做了个很好的示范。(编辑:赵敏)
2012年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