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义民

有片源
2021年
导赏:作为首部表现铁道兵题材的影片,其通过现代科技含量甚高的视听语言,将灾难的残酷无情和救援的紧迫艰难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而这种真实感和震撼力,正是电影艺术在灾难题材上的独特魅力。然而,其并不仅仅满足于视听语言的创造和观众心理快感的满足。更深层次地挖掘了灾难背后的人性光辉和精神力量。在银幕上,我们看到了一群抗灾英雄,他们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生命的防线。他们的精神人格,既有着对职责的坚守,也有着对生命的尊重,更有着对家园的热爱。这种精神力量,是战胜灾难的重要武器,也是影片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核心价值。在追求视听奇观的同时,也注重了中华美学精神的融入。影片追求的“奇”,并非简单的奇观和刺激,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上强调的“奇正”。这种“奇正”之美,既有着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有着对创新的追求和探索。它让影片在震撼人心的同时,也充满了美感和思考。影片是一部在灾难题材上做出深刻探索和创新的电影。它不仅以其极具真实感和震撼力的视听语言吸引了观众,通过银幕上展现的抗灾英雄们的精神人格,传递出了科学知识的营养和精神的正能量。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技术层面的精湛和制作水准的高超,更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灾难面前,人类既需要物质和科学的力量,更需要精神和人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源泉。(编辑:张昕一)
2019年
导赏:2019年韩寒执导的《飞驰人生》是一部将赛车激情与人生价值追问深度融合的影片,以幽默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波澜壮阔的摄影效果,获得无数观众的喜爱和共鸣。《飞驰人生》在摄影和取景方面足见用心,给观众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美轮美奂的场景呈现。剧组先后在江南天池长谷洞天、天下银坑、天荒坪余村、昆铜、杭垓、报福等地取景拍摄,主画面在长谷洞天水库大坝拍摄,影片最后的决战在新疆巴音布鲁克拍摄,澄澈的天空、巍峨的雪山、蜿蜒的山路等壮美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赛车高速行驶的画面惊险刺激,导演韩寒曾介绍,这次所有都是摄影机器迁就真实比赛车速,对无人机进行改装,并且使用了竞技用的穿越机,两台跟拍车加起来都有将近1000马力,并且全部由冠军级车手驾驶。同时音效的处理也下足了功夫,赛车发动机的刺耳轰鸣、轮胎的摩擦,甚至是风的呼啸声,声画配合之下使人身临其境,还原了赛场之上的紧张感和刺激感。《飞驰人生》从角色塑造上来看,演员沈腾将张弛的复杂性演绎得淋漓尽致。从曾经享受无数鲜花与掌声的顶级赛车手一落千丈,到如今经营炒饭大排档的落魄与苦楚,巨大的人生落差带给观众别样的情感冲击,命运的无常残酷也因此使本片充满戏剧张力,无论是在节目上扮丑拉赞助、还是无数个日夜的勤加练习,即使在困境中张弛也没能熄灭心中燃烧赛车梦想,沈腾独有幽默风趣的喜剧色彩为张弛坚韧乐观的性格底色上增添了鲜活的一笔;他在最后冲刺阶段不顾赛车严重受损,只向着终点线飞驰而去,选择不计后果的自我牺牲以成全对梦想的追逐,他的身影在巴音布鲁克的夕阳下显得格外坚毅,成为了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画面,令人再次思索梦想的无限可能与生命追求的终极意义。张弛与孙宇强搭档兼挚友之间不离不弃、全力支持的深厚友情令人感动,林臻东作为新一代赛车手与张弛之间既有敬佩又不失竞争的互动充满张力,展现的是赛车手之间对于赛车事业的不灭热爱和惺惺相惜。《飞驰人生》不仅关乎赛车,更关乎每个人的梦想与人生。张弛的“飞驰人生”让我们再次看到梦想的无限可能,以及重新出发寻找自我的意义所在。(编辑:刘若能)
导赏:《银河补习班》是邓超继《分手大师》以及《恶棍天使》后,又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延续喜剧风格,而是讲述了一对父子跨过30年时间收获爱与成长的亲情故事。初看片名,“补习班”三字或许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聚焦于家长与孩子补习日常的作品,若仅停留于此,虽也能触动人心,但《银河补习班》的创作者们显然有着更为深远的追求。正如他们所言:“《银河补习班》既是讲我们眼前的现实,又是在讲诗和远方,银河就是诗和远方,补习班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影片中的爸爸给孩子办了一个补习班,这个孩子可以看到整个银河,这不只是为了做某一个功课完成的补习班,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补习班。”这个“梦想补习班”,以其独特的象征性拓宽了影片的意境边界,成为了推动主角马飞最终翱翔太空、实现梦想的内在精神驱动力。影片通过父亲马皓文与主流教育体系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马皓文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未知,这种基于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方式,与当时普遍存在的强调死记硬背、反复练习的题海战术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反对填鸭式教育,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无法真正激发他们的潜能。片中“快乐教育”的概念触动了很多父母,快乐教育为孩子提供了更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为梦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主创讲的那样:“单纯的快乐是虚的,得时刻让孩子自问将来要做什么,去做自己想做的人,做想做的事,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有箭靶子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编辑:明慧)
2014年
导赏:《催眠大师》是陈正道导演创作于2014年的悬疑电影。影片以心理治疗中的催眠术为题,通过缜密的故事逻辑、精良的美术设计展现了两位心理治疗师在互相催眠中的精彩博弈,“用一种现实与记忆及幻象穿插的方式,呈现了内在的真实”。故事本身的高潮迭起与讲故事峰回路转的方式对悬疑片来说同等重要,《催眠大师》以其曲折迂回的剧情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其无法预测的情节走向为观众增添了许多猜测与探秘的乐趣。故事表面上看似是徐瑞宁对任小妍的催眠治疗,实则在此过程中他亦受任小妍的暗中催眠,两人在互相催眠的过程中面对自身的心灵伤痛,并最终发现彼此竟被同一个创伤事件所困。剧情不断回环上升,解开谜题的关键被设置为明显却最易被忽略的物件:钟表,能控制时间走向的人便是实施催眠的人。从任小妍与徐瑞宁初次见面时手指拨动古钟指针的那一刻起,这场催眠大戏便无声地上演了。在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电影中,美术设计往往对影片氛围感与真实感的塑造起决定性作用。《催眠大师》大到场景的选择与布置、小到道具的细节打磨皆独具匠心,从而顺利将观众代入催眠的神秘世界。徐瑞宁的办公室装潢复古,既像古堡又像密室,且空间幽闭,给人以封闭的压抑感。故事集中发生在晚上,昏暗的灯光增加了影片的悬疑、恐怖气息,然而整体色调偏向暖色则中和了空间设计的阴森,符合催眠治疗中起伏不断却绝对安全的特征。楼梯间地面上两条互相交错缠绕的几何线条在俯拍镜头下极具视觉冲击力,同时也隐喻乐徐瑞宁与任小妍互相催眠、心理博弈的真相。(编辑:海边淡鼠)
2013年
导赏:电影《无人区》是一部具有强烈风格化的电影作品,其灵感深植于导演宁浩早年中蒙边境生活的独特体验,宁浩将那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转化为银幕上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虚拟空间——罪恶之城。这座城是地理上的无人之境,更是人性深处未被文明之光触及的黑暗角落,一个法律与道德双重失序的极端环境。在这里,警察与暴徒的界限模糊,暴力成为了既摧毁一切又保护一切的双重利刃,其复杂性远超简单的二元对立,直指暴力本质的深刻反思。影片巧妙地以三个相互交织的故事为骨架,构建了一个寓言式的叙事框架。这些故事虽独立成章,却又在人物命运的交错中紧密相连。宁浩导演通过这种多线叙事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复杂纠葛。《无人区》的影像风格独特,浓厚的西部风情与粗犷的人物形象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既写实又超脱的视听体验。影片中的色彩运用与光影处理,更是将无人区的残酷推向极致,每一帧画面都仿佛是对人性深渊的一次凝视。电影剧情设计反转颇多,不断挑战着观众的认知极限。每一个看似合理的情节推进,都可能在下一秒被彻底颠覆,这种紧张刺激的节奏感,让人在观影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这部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极具深度与复杂性。他们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符号化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挣扎的个体。无论是徐峥饰演的无良律师,还是其他角色,都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了人性的多面性。他们的选择与行动,是在无人区之中对自身命运的抗争,也是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探讨。(编辑:婧怡)
2011年
导赏:《硬汉2:奉陪到底》中人物设置贴近现实,减少给老三过多不切实际的超能力,甚至限制了他的智力,尽管这一设置让故事更具戏剧性,但人物却因这一欠缺反而更热血起来,故事也更有张力。老三有着绝对的“超人”特质,符合国人对英雄惯有的要求:嫉恶如仇且恰好武功高强;也有着非外星球而来的“超人”所形成的套路:受伤——所有超人都并非是完美无缺的。本片是一部人性化的影片。兄弟情、兄妹情等情义,也汇集成影片里的动人时刻,如刘承俊扮演的悍匪,一直放不下已经成植物人的弟弟而努力要带他去看海,而韩警官对妹妹小惠也有着关心与无奈……这些情义,并没有削弱“硬汉”的“硬”,反而凸显出人性化的情义,也更让人共鸣。片中凌厉的剪辑,出色的节奏掌控,火爆的动作场面以及喜感十足的故事情节都向着“商业娱乐”的标准在靠拢。情节设置上没有丝毫的拖沓,弱智且一根筋的老三意外地卷入了这起事件中,并且歪打正着地破坏了劫匪的计划,就此串起了整部影片的恩怨情仇。在人物展示惩戒不良行为环节,导演更是使用了诸如严惩票贩子、大闹洗浴中心、当街怒打违章司机等颇具幽默色彩与地方特色的行为,这让故事看上去贴合现实的氛围,也有着独特的讽刺意味。这使得影片具有少见鲜明特色,也恰恰为影片的诉求以及与观众的交流找到适合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