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箭

Jian Zhao

有片源
2021年
导赏:《烽火天龙山》(2021)以策反天龙山刘黑子为故事的切入点,将中共地下工作者为进一步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历史片段转化为类型化的战争叙事。影片中的天龙山作为核心叙事空间,天龙山有陡峭的山崖、隐秘的洞穴、蜿蜒的栈道,导演通过镜头语言将其建构为“民间抗日堡垒”。在日军与土匪的对抗场景中,天龙山的地形被转化为战术优势。这种空间政治的编码方式,延续了电影《智取威虎山》的空间叙事传统,赋予地理环境更多元的文化内涵。影片对土匪群体的塑造呈现出复杂的话语策略,突破了传统叙事的扁平化倾向。刘黑子这一角色的设定突破了传统“草莽英雄”的刻板印象:他既有江湖义气,又对八路军的政治动员保持警惕;既痛恨日军侵略,又不愿放弃山头主义。角色转变的叙事处理体现了导演的艺术匠心。刘黑子从“山大王”到抗日英雄的蜕变过程,通过一系列细节铺垫完成:对日军暴行的目睹、与八路军的协同作战、个人尊严的觉醒等。《烽火天龙山》在类型融合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影片将战争片的宏大叙事、武侠片的动作设计与悬疑片的谍战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抗日传奇”风格。例如,王一舟与“老洋人”的智斗段落,通过密码破译、情报传递等情节,营造出紧张的悬疑氛围。这种类型融合的策略,为抗战题材电影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在历史细节的处理上,影片展现出严谨的创作态度。八路军的粗布军装、土匪的杂色衣衫等服饰设计,以及根据地建设、情报传递等情节设置,均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这种考据精神与类型创新的结合,使影片具有历史厚重感。(编辑:婧怡)
2018年
2014年
2008年
1994年
1993年
导赏:作为香港影坛的重要人物,徐克在90年代执导、监制了一系列“黄飞鸿”影片,主要有《黄飞鸿》(1991)、《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1992)、《黄飞鸿之狮王争霸》(1993)、《黄飞鸿之王者之风》(1993)、《黄飞鸿之龙城歼霸》(1994),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市场表现来说,前三部都非常优秀。黄飞鸿系列电影主要采用通俗化的叙事策略,除了足以吸引观众的功夫表演,其基本情节总是以黄飞鸿为代表的正义方战胜其他非正义的势力。尤其徐克版的黄飞鸿电影更明显地融武打、言情、喜剧的风格于一体,主角的银幕造型趋于年轻俊朗,旁边总有美丽的女子、爱耍小聪明的徒弟等众“绿叶”相伴:如硕大体胖的“猪肉荣”、暴牙的“牙擦苏”、大眼的“阿宽”等,“十三姨”作为留学归来的女子,身着洋服、举止洋化,也成为新版的一个亮点。这些元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主题的沉重感、调节了电影的紧张节奏,并增添不少生活情趣。一定程度上,《狮王争霸》呈现出了一种欢乐英雄式的故事模型·,但同时民族主义情怀也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表达。片中徐克借十三姨和俄国人的对话表达了忧国之情。十三姨驳斥俄国人说两百年后汉人的事由汉人自己决定,用不着俄国人指手画脚,并指出俄国人对历史的虚无看法是错误的。徐克版的黄飞鸿电影,虽以混乱时势为叙述背景,但影像中着力渲染大范围的红黄色彩,视觉上绚丽夺目,群体武术场面更是气势磅礴,极具感召力。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在如日出时的“海边练武”等群像镜头中得到张扬,令观者振奋。影片采用大写意风格的造型元素,使用广角镜头低角度仰拍人物和环境,塑造出威武英雄形象的效果。黄飞鸿系列电影的经典场景之一就是舞狮,而狮头是“狮舞”的灵魂,电影从开始就反复强调狮头绝不能落地,每到危急时刻,黄飞鸿总是抢先保护狮头,其父也是宁愿被人踢伤,绝不让狮头坠地,这既是舞狮这种民俗仪式的重要规则,也象征着长久以来的中国形象,无论曾遭受怎样的磨难,中国人都不会退缩放弃,始终具有顽强不屈的民族意志。以舞狮方式进行的比武,是一种审美化的武术表演,既消解了暴力所可能带来的残酷感,又在集体性的动作中融入和谐统一的精神。在《狮王争霸》中,美术指导叶锦添通过设计各派狮子的造型,将舞狮变成华丽的舞蹈场景,将其所呈现出的影像美学推到了高峰,舞狮不仅多次成为群体性的盛况,也是展示民族精神和反抗恶势力的重要方式。(编辑:明慧)
1992年
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