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雍

有片源
2009年
导赏:《建国大业》不仅写出了历史,还写出了历史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他给予历史中的人应有的尊重、理解,甚至对蒋介石、李宗仁等反面人物,都体现出对末路英雄的一种悲悯,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概,呈现出健康明朗,阳光亲和的国家形象。本片不仅继承了主旋律电影的基本的传统和叙述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借鉴了好莱坞类型片的一些经验,在满足观众的欣赏和消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正是按照电影艺术与市场的双重规律来创作,使《建国大业》成为双重意义上的真正的主流电影。高涨饱满的爱国热情、祖国情结,与高品质的电影创作、制作相结合,加上“众星闪耀”的明星效应,激发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事件。与此同时,这部电影的运作经验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现象,所衍生的话题和意义都广泛而深远。电影《建国大业》的“明星效应”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172位知名演员加盟,引发了影迷们的强烈关注,最后赢得了非常抢眼的市场表现。在“明星效应”发酵的同时,很多实力派演员也为影片奉献了精湛演技,参与完成了影片充满人性化色彩的一系列历史人物塑造。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建国大业》开启了国产电影新主流大片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扩大了主旋律电影受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编辑:大陆)                                                      
2006年
1986年
剧情:  "鼓山"号远洋轮就要返航了,船员们兴奋地做着上岸的准备,亲人们也都急切地等待着船员们归来。然而,陆地上迎接他们的却是苦辣酸甜的人生百味。船长李宾爱妻子也爱大海,二者之间找不到平衡,妻子余一星同样爱丈夫,但忍受不了长期的孤寂,无限的惆怅和等待使他们感情出现了裂痕;老船员大管轮热爱大海,更爱年轻一代,他热情地关心自己的徒弟林亚兵;四喜和女友吹了,又意外地找到了新对象;张九的妻子带着孩子从边远的渔村赶到上海来看他,但他又要出发去接船,张九深感歉疚,妻子非常理解他;父亲死于海难的大学生郑文都毕业后分配到这里,母亲仍然支持他献身航海……船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戴云山"号万吨巨轮接回来了,但水手长张九却在途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海员大厅里,家属们正与归来的亲人们欢聚,阿赖带来了来春喜得贵子的消息,水手们激动万分,因为这是海员的后代。此刻他们更加怀念水手长。四喜的诚挚终于感动了女友阿虹,而李宾的妻子余一星却悄然离去了,她留下一封信:"……我爱你,也爱你的大海。"大海对海员和他们的亲人有着无法抵御的诱惑力。海关的钟声响了。"戴云山"号巨轮又起锚了。随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一切苦涩、烦恼、艰辛和欢乐都伴着钟声远去,任何力量她动摇不了远洋船员们的热爱祖国、热爱事业的坚强意志。  
1984年
剧情: 电影学院的摄影棚里,应届毕业生们正在拍摄实习片《兰姐》,这是一个描写某纺织厂团委书记挽救失足青年的故事。扮演兰姐的陆小宇和本片导演周毅就兰姐的真实性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相持不下,周毅决定换下陆小宇,由曲萍来担任主角。面对这种情况,院领导决定让同学们深入实地体验生活,去寻找剧本人物的原型。于是,周毅、陆小宇等一行五人,抱着不同的想法来到了外省某纺织厂。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兰姐"的原型纺织厂团委书记林晓岚。陆小宇逐渐改变了消极的态度,尤其是那些偶然发现的反映了工人真实思想的"民意测验单",更引起了她深入调查的兴趣。周毅却由于看到了问题潜在的复杂性,不愿涉足太深,有心退却,在走与留的问题上,陆、周再次冲突,互不相让,学院领导及时指示同学们"下马观花",深入调查。通过车间徐书记和工人小陶的介绍,他们了解到林晓岚挽救失足青年小张的真实过程,以及林晓岚和钟梁的爱情经历,大家深受感动。陆小宇对林晓岚产生了热情,认识到林晓岚并不是"假大空"式的英雄,生活中确有像这样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好人,她对扮演林晓岚开始了信心。周毅也渐渐纠正了自己过去的错误,对陆小宇表示了真心的理解和支持,并决定改换外景地,在工厂的实景中完成整部影片,学院陈老师也来到了工厂,她热情支持周毅等人的想法,和他们一起参加了林晓岚主持的"民意测验"、"青年联谊会"等一系列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了林晓岚的内心世界,并帮助她解开了和钟梁的误会,使两人重归于好。拍摄终于再次开始了,思想简单的曲萍不能胜任角色,陆小宇挺身而出,满怀激情的试演了"兰姐",她真实、动人的表演,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刻变化,同学们通过这段生活实践,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对生活的认识,树立了更坚定、正确的生活信念。一个角色就这样诞生了。一代新人正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