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元

有片源
1989年
1980年
导赏:《刑场上的婚礼》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经典革命爱情剧情电影,以“广州起义”为背景,深刻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员周文雍、陈铁军二人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萌发的真挚爱情,并最终为了革命事业一起英勇就义的故事。刑场上,这对青年人庄严地宣布结婚,将反动派的枪炮当作婚礼的礼炮,“打倒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成为了他们诚挚的结婚誓词。面对生死离别,他们没有悔恨的眼泪,没有缠绵的伤感。他们有的,只是闪闪发光的无产阶级革命气节。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展现了革命者在严峻环境中所展现的人性光辉和爱情力量。“碧血染烈骨,铁窗炼忠魂。红棉并蒂慰,共产铸同心。”这首写在陈铁军送给周文雍手帕上的诗,浓缩了周文雍和陈铁军为革命事业牺牲奉献的一生,木棉,这种被称为“英雄花”的植物盛开时颜色火红,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一般。木棉花既象征二人纯洁、忠贞的革命爱情,也象征他们为争取胜利英勇不屈的革命斗志。正如片中歌曲《花儿朵朵报春来》唱的那样:我爱红棉深如海,花儿朵朵报春来。《刑场上的婚礼》之所以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因其取材于可歌可泣的真实历史故事。1962年,周总理在紫光阁曾专门接见话剧、歌剧和儿童剧作家并特别动情地讲述了周文雍与陈铁军悲壮的刑场婚礼,直言这是“人间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他号召作家们把这个故事写成戏。聂荣臻元帅也曾对本片的编剧张义生说:“一定要把这个故事写出来教育青年人,很有意义。让青年人懂得什么是革命?什么是爱情?(编辑:路明慧)
1977年
1959年
1956年
剧情:小王是个通讯员,虽然年纪才有15岁,却很机灵,如果遇到鬼子汉奸,总有办法对付。小王有个好朋友小荣。小荣今年12岁,她的妈妈是个交通员,小王经常送消息送文件到小荣家。    小荣很羡慕小王的工作,有时候也陪着妈妈,把文件送到张大娘家去。不久,小荣的妈妈被汉奸李天魁抓走了。家也被封了。小王正好送来一封重要情报,小荣擦干眼泪,带着小王越过铁路,把情报送到张大娘家。张大娘知道小荣无家可归后,要把小荣当亲女儿一样留下来,可小荣不肯,非要小王带她参军去,小王没法只得依她。地委会赵科长正在等得小王焦急,忽见小王回来,这才放下心来。 小王把小荣妈妈的情况一说,赵科长就把小荣留在地委会里。但每次分配任务,都没有小荣的份,小荣很生气地向赵科长提意见。赵科长告诉她八路军三大纪律里有一条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小荣反而说赵科长不给她下命令也不指挥她。赵科长给小荣下命令让她每天认十个生字,这下小荣没话说了。    有一次,小王接受了一个重要的任务,要他在天亮前把一份重要文件送给葛家庄的廖团长。小王连夜出发,走到半路发现文件丢了。他只好一路找回来,可是没找到。赵科长十分着急,小王急得要哭,请求赵科长处分他。这时候天快亮了,忽听小荣喊了一声报告,进来递给赵科长一张收据。原来文件并没丢,是由小荣送到廖团长手里了。赵科长惊奇地看着小荣,很是感动,他终于批准小荣参加工作了。小荣和小王一道完成了许多重要任务,还勇敢地协助县大队,活捉了李天魁。    不久,八路军打了胜仗,小荣妈妈回来了。抗战快要胜利了,赵科长把小王和小荣送去学习,准备为革命事业担负更重的任务。
1954年
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