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吴天忍
Tianren Wu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96年
小象西娜
导演
/
导演:
吴天忍
/
主演:
李艳波
/
林甜
/
黄志玲
/
毕远晋
/
杨宝河
/
张元
/
类型:
剧情
/
剧情:
版本一 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个古老的傣族寨子,8岁的小姑娘依欢和她的阿爸、阿妈、外公,还有她的哥哥艾拉一家就生活在这里。 三年前,阿爸为了发财,撇下家中妻儿老小,带着艾拉去了国外,杳无音信。小依欢恨不负责任的阿爸,思念她最爱的哥哥艾拉,她希望一家人能早日团圆。 这天是傣家人送未成年的男孩子进寺庙当和尚的日子。依欢和妈妈心急如焚,艾拉已经十四岁了,如不能参加人寺大典,就成不了傣家男子汉了。终于,外公将艾拉找了回来,家人忙将他送到庙里,小依欢捧出自己亲手捏的小白象,请哥哥带到庙里献给菩萨。 阿妈辛辛苦苦种的香蕉林遭到野兽的毁坏。看着妈妈的眼泪,艾拉带着妹妹到密林中寻找。他们没有找到野兽,却看到陷人深坑的腿上带伤的一只小白象。他们无力弄它出坑,就搭起棚子为它遮雨,拿来草药为它治伤,买了奶粉等食物喂它,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西娜。 为了小象的安全,兄妹俩发誓保密。西娜一天天好起来,小兄妹却被阿妈、外公误会受了骂,挨了打。 外公和阿妈跟踪小依欢,终于明白了真相。村长带领大伙为小象开出一条走出深坑的路,在村里搭了象房,西娜在村里安了身。 阿爸在外赌输了钱,被赌场老板押在后院做苦力。老板让他把小象偷出来卖了,说可以发一笔大财。 阿爸在井边同阿妈见面,外公语重心长地劝他,好好做个傣家的男子汉,才能重回家中。阿爸找到艾拉,请求看一眼小象,以沾点吉祥气,交点好运。艾拉相信了阿爸,带他看了小象。 第二天一早,依欢来喂小象,发现哥哥被用草药催眠昏迷在草堆上,小象不见了。 艾拉和依欢跑进山林,吃尽了千辛万苦,与象贩子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有人暗中帮助下,终于夺回小象,并将它送归大自然。 版本二 8岁的小姑娘依欢和一家人生活在美丽的西双版纳,自从爸爸带哥哥艾拉去国外后,依欢每天都在盼望着一家人能早日团圆。当艾拉十四岁时,外公将艾拉找回家送到庙里去参加入寺大典,成为了傣家的真正的男子汉。依欢妈妈辛辛苦苦种的香蕉林遭到了野兽的破坏。看着妈妈伤心的眼泪,艾拉决定和妹妹依欢到密林中去寻找野兽,他们没有找到野兽,却救了一只受伤的小白象。他给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西娜。在村民的帮助下,西娜在村里安身了。然而,在外面赌输钱的阿爸为了还债想偷偷卖掉西娜,艾拉和依欢在最后的时刻从象贩子手中夺回了西娜,将它送归到大自然去了。
1991年
烛光里的微笑
导演
/
编剧
/
导演:
吴天忍
/
主演:
宋晓英
/
丁嘉元
/
张芝华
/
陈鸿梅
/
周国宾
/
杨宝龙
/
唐黎
/
张宏伟
/
杨津
/
类型:
剧情
/
儿童
/
励志
/
经典
/
导赏:
《烛光里的微笑》是无数观众的儿时回忆,本片讲述了小学教师王双玲感人至深的工作事迹,她体弱多病,在接管一个存在诸多问题的班级后,兢兢业业地在班主任岗位上辛勤耕耘,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以感人的人格力量教育和影响了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使他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王双玲最终由于过度操劳、身体透支而不幸罹病逝世,她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博爱奉献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烛光里的微笑》曾获得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主演宋晓英凭借动人的演绎荣获了第12届金鸡奖最佳女演员的嘉奖。导演吴天忍无惧当时社会上一些精英主义评论家对于电影作品“煽情”的批评,他主张“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了许多自己亲身体会的细节,这使得电影更加打动人心、催人泪下。例如,在后进生周丽萍终于考试及格,获得77分的成绩时,导演联系亲身经验,增加了王老师奖励周丽萍一个书包和一只文具盒的细节,并由此倒推,设计周丽萍此前用的是老式旧布包。由于这个细节的增设,时空和动作得到了拓展,人物感情有了激发的契机:丽萍看着书包和文具盒,却不敢接。在此之前她受尽嘲讽羞辱,何曾奢望过表扬和奖励?在老师亲切的目光下,她再也控制不住,扑到桌上嚎啕大哭,得到了痛快淋漓的渲泄。观众压抑的心境也随之豁然开朗,得到慰籍的满足。王双玲老师以自己宽广博大的胸怀、纯洁无私的师爱、默默无闻的奉献、契而不舍的执著以及平凡中见伟大的精神,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理想、信念和追求。《烛光里的微笑》形成了极好的社会影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编辑:曾奕琦)
1990年
天王盖地虎
导演
/
导演:
吴天忍
/
主演:
翟乃社
/
江俊
/
蒋伯平
/
类型:
剧情
/
剧情:
沉寂的戈壁沙漠里一架国民党军用飞机残骸引起了我公安人员警觉。特种部队包围了飞机,队长李振和维族战士达维跨进机舱,被眼前的惨景惊呆了:在离飞机残骸不远处又发现一具年轻男子的尸体。经查这是一架38年前遭遇沙暴而坠落的国民党军用飞机。但飞行记录的名单和机上死者人数不相符,并且机舱里有部分武器和珍贵文物遭窃。
1989年
致命的深渊
导演
/
导演:
吴天忍
/
主演:
崔杰
/
翟乃社
/
卢陵
/
杨昆
/
张闽
/
周国宾
/
类型:
悬疑
/
剧情:
摩托车厂厂长唐有亮在一次赛车中坠崖身亡。担任现场采访的电视台记者高低发现这并非意外事故,于是顺藤摸瓜,发现唐的妻子张亚辛、情人卫维安及卫的前夫郭子仪都有杀唐的动机和可能。再经深入调查,终于清楚了这场扑朔迷离的事件,竞是唐有亮为摆脱身败名裂而为自己精心设计的一个结局。
1986年
枪口下的红桃皇后
导演
/
导演:
吴天忍
/
主演:
方舟波
/
张九妹
/
李晴
/
吴保林
/
董霖
/
耿晓璐
/
播放正片
剧情:
80年代初,仲夏的一个早晨,一伙走私犯窜入我云南边境,被我武警部队击溃。深夜,边防站李站长接到情报:黑社会走私集团又派遣了代号为"红桃皇号"的要犯在这一带活动。案情严重,武警部队进行了周密的布置。一天,一辆面包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车内坐着电视剧组女导演林丽芳、随车前往探亲的青年画家莫默和中途搭车到边境打猎的姑娘索小灿。电视剧外景地选在边境76号界碑处,李站长接待了林导演,并将站内项华借给剧组饰演女主角。项华是莫默的未婚妻,莫默这次是重返旧地。十年前,莫默曾在这里插过队,并同一位名叫小琴的姑娘相爱。后来分手,小琴到异国当了修女。从此,小琴经常往返于两国之间进行宗教活动。一天清晨,莫默在野外作画,恰遇修女小琴,莫默请她原谅自己的过失,并托她将一幅《天堂之路》的油画带给神父,以表对主的忏悔。林丽芳和索小灿同往一座傣家竹楼,她们成了好朋友,不过索小灿整日神出鬼没、东游西逛,引起了武警战士的注意。在电视剧开拍的日子,武警在76号界碑上获得了"赶街日,伯爵到" 的重要情报。热闹的街市上,一个西装革履,手持拐杖的小胡子商人在人群中穿梭,他环顾四周,转到一座石山后面,当他正接受两个走私犯递交的货物时,被我武警战士当场抓获。这个小胡子商人原来是林丽芳装扮的。关押林丽芳的小屋里,出现了全副武装的索小灿,林丽芳大为震惊。原来,索小灿是总部派来协助破案并与李站长单线联系的武警调研员。林丽芳供认自己是"伯爵"不是"皇后"。"皇后"还在活动。站长和小灿紧密配合,终于在《天堂之路》的题诗中破译出黑社会的行动计划。莫默原形毕露,决定潜逃,他顽固地拒绝了项华的劝阻,直向边境冲去。正义的修女拦住他的去路,莫默陷入了武警战士的包围之中,"红桃皇后"终于被我边防战士击毙。
1984年
508疑案
导演
/
导演:
吴天忍
/
主演:
马冠英
/
柳健
/
马宁
/
殷士琴
/
马学仕
/
高博
/
杨宝龙
/
张啸
/
姚军
/
戴嘉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508疑案》是一部具有时代特点的犯罪悬疑电影。影片的故事融合了伤痕叙事、刑侦破案等多种元素,在一宗炼钢工人死亡案件的调查中,揭露出了多种社会问题,凸出了公安人员秉公执法的职业精神。伴随着伤痕文学在文坛的出现,对历史的反思逐渐成为文艺创作的主流,在电影创作领域由谢晋导演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等作品引发了轰动。上映时间与这几部电影相近的《508疑案》也在创作中加入了占比很大的伤痕叙事作为对“十年浩劫”的反思。通过这种方式,主人公严盾和龙晓南的身世背景得以交代给观众,从而营造出了两人童年时期因患难相识,在破案过程中又老友重逢的合理解释,也为两人命运的走向埋下伏笔。同样作为落实政策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员子女,市委书记的儿子龙晓南则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动起了“歪脑筋”,通过伪造父亲签字过的批条,龙晓南把战略物资“508特种矿砂”倒卖给外商,并在事情败露后嫁祸他人,还在杀害了与自己有感情纠葛的女工后妄图逃往国外。这些情节的设置也契合了影片创作时期的社会大环境,极具警示作用。与此同时,他的老朋友严盾则深挖案件内核,在龙晓南的威逼利诱下始终不改初衷,最终找到真正的犯罪嫌疑人,龙晓南也在走投无路之际跳入钢水之中。(编辑:方舟)
1983年
城南旧事
副导演/助理导演
/
导演:
吴贻弓
/
主演:
沈洁
/
张丰毅
/
张闽
/
郑振瑶
/
严翔
/
徐才根
/
秦焰
/
谭宗尧
/
李农
/
乔林
/
类型:
剧情
/
儿童
/
导赏:
《城南旧事》呈现了小女孩英子跨越两地的一段童年时光。她路过疯女人秀贞与妞儿的人生,遇到了算不上坏人的小偷,在一次次与朋友、亲人、故地的告别中,她模模糊糊地意识到成长的来临。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的童年也结束了。该片是中国第四代导演吴贻弓的代表作之一,承袭了导演一贯的中式美学风格,情景交融,极富诗意,显示出导演对新时期电影现实主义精神深化的探索,反映了他将人作为电影表现对象主体的思考与尝试。影片体现出深沉的怀旧主题。英子的回忆是进入这部电影的密钥,这意味着本片并不是对英子童年生活的如实再现,而是老年林海音对20世纪20年代生活的想象。影片的粗粝感使这份想象沐浴着阳光同时也蒙着灰尘,传递出对童年的怀念与浓浓的乡愁。这份乡愁既有对文化变迁与时间浮沉的揭示,又有对童贞情感的真诚抒写。英子从城南搬到厂甸,居住地的转换带来生命体验的变迁,影片借由女孩的视角看向北京城的过去,个人记忆与文化记忆在此实现对望。作为文学改编电影,本片忠于原作,还原了小说中旧京城的冬天,遵循着小说文本灵动自然、淡淡哀伤的风格基调。让人昏昏欲睡的暖阳、悠远萧瑟的吆喝声、潺潺流动的井水,共同搭建起本片含蓄而深长的情感氛围。但影片并不止于对原作的复述,而是利用影像本体的叙事功能对文本进行富有吴贻弓导演个人特色的诗意化再解读,用留白寄托无限情思。影片多次使影像与音乐复沓,交叠出深深的怀旧之思。相似场景不断重复,旧宅边的老井数次再现,这一承载着老北京城市记忆的物寄托了作者对已逝时代的追念与对历史的回望。配乐《送别》反复吟唱,每一次都伴随着英子与亲人友人的别离。成人世界的残酷与生命瞬间的转瞬即逝,在“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中更显悲凉况味。本片使用了大量空镜头,通过“留白”帮助建构整体的影像氛围。人的思绪与自然的无言相连接,影片开头从荒山的枯草绵延至屋前的铃铛,缓缓将观者代入英子的回忆之中。实景是看到的“像”,离愁与无常是朦胧的“意”,生活的日常与生命的经验融为一体,离别带来的悲伤与成长的阵痛翻过山、越过水,最终化为秋天到来时枝头的红枫与父亲坟前的一束鲜花。影片对空镜头的使用,消除着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差距,展现了成人对回到如母体般的共同体之中、回到温暖童年时代的渴望。(编辑:海边淡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