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鸿

有片源
2013年
2012年
剧情: 农大学毕业的女孩腊梅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放弃了在城市的工作,依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决定用所学知识带领具有上千年花木种植历史的乡亲们一起致富。 当腊梅从自己花地出来后,巧遇一直对其有好感的花贩子刘三。就在两人回村时,恰巧被在花地偷花不成的刘三媳妇芙蓉看到,这下促使芙蓉醋意大发。 回到家的腊梅满怀信心把自己想回到家乡创业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却遭到了一直希望女儿能在城市里有所出息父亲老牛的极力反对,但腊 梅执着的坚持,使这对原本相依为命的父女关系出现裂痕。 而回到家的刘三却被怒气冲冲的芙蓉一顿整治,刘三说出了所拉女孩是腊梅的事实,芙蓉却对腊梅不寻常的返乡目的产生了怀疑,和丈夫刘三商量后,决定让刘三一探究竟。 精心打扮后的刘三悄悄跟踪腊梅并拿出事先准备的玫瑰花向其示好,不料,被暗中尾随而至的芙蓉看到,夫妻俩又是一阵大闹。 由于腊梅父亲老牛的坚决反对,无奈下,腊梅找到村长求助,并把自己决定回乡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想法告诉了村长,得到村长的大力支持和赞许。 腊梅回家统一收购花木销售的消息不胫而走,刘三夫妻由于担心生意被抢,芙蓉跑到老牛家是一阵大闹,这让老牛更加坚定了让女儿回城的想法。 为了让腊梅彻底死心,老牛强硬地欲把腊梅赶出家。此时,与老牛私下相好的留守老太太小宝奶奶来到老牛家,善良的她不仅把腊梅拉到家中居住,还表达了对腊梅的理解和支持。 在众人的支持下,腊梅风风火火做起了花木联销。她借用关系不仅大批量高价格收购了乡亲们的花木,还传授科技知识,获得乡亲们的一致肯定。腊梅的成功,让刘三收购花木的生意一落千丈,其妻芙蓉更是如坐针毡,忌恨腊梅的同时不停抱怨丈夫的无能。可擅于钻营的刘三呢,却想出了销售花农药的高招欲对付腊梅。 初次收购花木销售的腊梅便获得了成功,也得到村支书和乡亲们的支持,这自然也增加了她创业的信心。更值得欣慰的是,腊梅在大学时候谈过一个美国留学生名叫李根的男友,后因李根以研究课题回到美国,两人也因此分道扬镳。但由于李根心中一直放不下腊梅,于是,他便不远万里来到腊梅的家乡寻找腊梅,在花地意外碰到了和同伴玩耍的小宝,在小宝的带领下,李根找到了腊梅家。 再说老牛,看到乡亲们对女儿的肯定,嘴上不说,却也喜在心里,外加小宝奶奶对其做的思想工作,老牛也不再反对女儿创业。 李根的加盟让腊梅如虎添翼,她决定和李根大干一场,但在情感上却和李根保持着距离。 爱算计的刘三此时也把喷花农药做得有声有色,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与妻子芙蓉的矛盾。 在李根的帮助下,腊梅收购花木销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天深夜,一场突袭的狂风不仅摧毁了腊梅收购的乡亲们的花木。危急时刻,老牛、小宝奶、小宝和李根赶来帮忙,为了救被圆木压住的父亲,腊梅舍身救父,导致受伤。这次的天灾,让腊梅和父亲彻底冰释前嫌。原来,腊梅年幼时,其母亲便是县里有名的月季种植能手,在一次暴雨中,因老牛外出卖花不在家,腊梅母亲为抢救小腊梅种植的月季花而被意外身亡,这在腊梅和老牛心中留下了很大的阴影。父女俩推心置腹的交谈,让老牛彻底理解了女儿的心思。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乡亲们因花木的损失未能收到货款,便要求腊梅赔偿损失,刘三媳妇芙蓉更是幸灾乐祸地在旁煽风点火。关键时刻,老牛、小宝奶、李根和村支书的慷慨解囊和劝说,使得乡亲们谅解了腊梅,随后腊梅曾经的老师,县里现任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腊梅摆脱了困境。而此时的刘三,因倒卖假农药被乡亲们暴打,腊梅和刘三及时赶到帮助其化解了危机。 原来,腊梅回乡创业帮助乡亲们的事迹也得到了政府的肯定,为了鼓励其创业,县里决定把举办首届花博会的重任交给腊梅。为此,腊梅和李根商量决定成立花木园艺工程公司,由于缺乏人手,腊梅不计前嫌,力邀其夫妻俩加盟。腊梅的宽宏大量,让刘三和芙蓉感激不尽。 很快,公司成立了,一切都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导致大片花木面临根部溃烂死亡的风险。危机之下,在县领导和村支书及父亲等人的帮助下,腊梅及其公司再次摆脱困境。然而,就在花博会开幕之前,腊梅因操劳过度却病倒了。 医院内,听着窗外花博会开幕的礼炮声,腊梅欣慰地笑了,她与李根的爱情,也水到渠成,两人又重新走到了一起。老牛和小宝奶的 感情关系,也由地下转为公开。
2010年
2007年
剧情: 1949年,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山东分局派女干部艾华来到偏僻的北方乡村寻找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母亲。刚刚解放的村民们从来也没听说自己的小村里还出了这么个重要人物,而年迈的母亲对于三十年前早逝的独生儿子瑞儿的记忆也早已经埋在了心底。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与眼前的新中国有什么关系。 艾华带着母亲沿着当年瑞儿离开家去济南读书的路线边走边谈。母亲给艾华讲了自己如何将一个生龙活虎的儿子送走,然后又如何将儿子接回家的过程,象普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充满了骄傲,担忧和牵挂。而艾华也将组织掌握的王尽美的革命活动一点点告诉母亲,在这种对于尘封久远的往事的回忆中,一个早期共产党员的形象渐渐清晰:1917年,21岁的乡村年轻王瑞俊来到济南第一师范读书,在进步学者王先生的启蒙下,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五四运动爆发,王瑞俊参加了济南的运动并结识了青年学生小邓,两个年轻人从此开始了并肩战斗的革命生涯也开始了两个革命者之间高贵的情谊。为了表示自己决心寻找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的决心,王瑞俊将名子改为王尽美。1921年,作为山东的代表,王尽美与邓恩铭作为山东党的代表参加了一大,从此由一个进步的青年学生成为一个职业革命者。1928年,27岁的王尽美积劳成疾,带着对家人的牵挂以及对事业壮志未酬的遗憾病逝在青岛。母亲将儿子的遗物藏到泥墙里,然后帮儿子带大了两个孩子。当母亲站在1949年的济南街头,看着漫天飘舞的红旗和人们脸上的笑容,母亲这才明白,这就是儿子对她说的要寻找的那个社会。县里的干部们根据母亲的回忆从老屋破旧的墙里找出了三十年前的王尽美的照片,送到北京后毛泽东主席一眼就认出了这就是当年和自己一起开会的“王大耳”。毛泽东主席听说他的母亲还在,嘱咐山东要把老人养起来。山东分局将母亲安排在济南居住,一直到老。而那张照片,也成为所有党史资料中唯一的一张王尽美的照片。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