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朗

Lang Xiao

有片源
1996年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导演/

导演:肖朗/
主演:周剑英/马超英/
播放正片
1987年
1986年
导赏:电影《血案疑踪》根据武和平的同名刑侦小说改编,影片以擅长足迹检验的“神探”祁凡为主角,讲述他参与侦破“茂元记”店铺杀人案的过程,人物关系复杂,故事环环相扣,还融合了悬疑、武术等多种元素,在同时期同类题材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由于作者武和平具有多年警察系统的工作经历,《血案疑踪》中借助“神探”祁凡和以李局长为代表的警察角色,介绍了大量的刑侦破案方式,对现代观众了解、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警方以及刑侦方式的演变历程,提供了直观的影视资料。《血案疑踪》的故事逻辑缜密,从表面来看,是一宗店铺杀人纵火案,但随着警方的抽丝剥茧,又发现了更多的线索,可疑的脚印、案发现场遗落的珍珠、神秘卧轨自杀男子手中的卷发、墓地中的脚印都将犯罪嫌疑人锁定在有多年习武经验的卷发男子身上。在这个过程中,“神探”祁凡运用自己可以通过脚印来确认体貌特征的本领,帮助剧情不断推向高潮。在影片结尾,公安领导通过展示人证和物证,当众宣布了“茂元记”的肖书记为幕后黑手的消息,也牵扯出了其中不为人知的历史问题,在特殊历史时期,肖书记曾得知“茂元记”原掌柜家族藏有龙凤宝盒的秘密,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当原掌柜家族的后辈将宝盒秘密汇报给他时,他却在拿走宝盒后杀死对方,并伪装了杀人现场。肖书记这个角色的设置也明显受到了电影创作时期“伤痕文学”、“伤痕电影”流行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反省的作用。此外,影片中还着重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在破案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赞扬了他们为警方的侦破工作提供的有力支持。(编辑:方舟)
1985年
1983年
哑姑
哑姑

导演/

导演:肖朗/
主演:万琼/沈冠初/
播放正片
1982年
导赏:《徐九经升官记》是我国京剧经典剧目,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成功地实现了这部优秀戏曲剧目的影视化,使全国观众都认识了徐九经这个刚正不阿、坚守正义的良官。影片塑造了一个复杂、颇具人物弧光的经典形象,并通过情节设置上限知视角的运用带来“陌生化”的审美效果,突破了戏曲表演中“丑角只能当配角”的传统定式。影片一开始,徐九经呈现出一个完全的丑角样态,他嘴斜脖歪,外型奇丑无比,行动滑稽夸张,并对做官和权力有着深深的痴迷。在判案过程中,他面临着良心与私心的激烈互搏,历经一番挣扎后才做出了正义一方的判断。影片改变了传统戏曲中人物从始至终立场分明、服从于行当特征的传统,制造了丑角不丑的内在反差,并耐心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立场变化,让观众随着徐九经一同走向事件的真相,将新鲜奇特的陌生化审美体验做到了极致。与戏曲舞台的演出不同,本片大量使用实景拍摄,将人物置入真实的住所和宫殿空间中,人物在实景中行动,穿梭于亭台楼阁之间,大大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凸显了电影操控时间与空间的强大能力。除此之外,《升官记》也对原故事进行了提炼总结,以歪脖树与酒这两大物件为故事线索,毫无雕琢之痕地使情节环环相扣。物本无情感倾向,是人物的状态赋予了它们多样的内涵,歪脖树见证了徐九经从心怀愤懑、春风得意再到看淡名利的人生态度转变,酒则与买醉、送礼、回乡等多个重要情节密切相关。两个简易道具的使用既关联了传统戏曲对物件的重视传统,也彰显了徐九经坦坦荡荡的襟怀。(编辑:铠兰)
1980年
导赏:作为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故事片,《阿凡提》源自维吾尔族民间传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通过银幕上的生动演绎,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智慧、正义和幽默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机智勇敢、幽默风趣且充满正义感的英雄形象。影片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改编和升华,每个人物形象都显得生动真实:朴实、钟情的木沙;美丽、善良的莱丽;骄傲、愚蠢的国王……一系列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物在交流碰撞中迸发出了活泼动人的火花。尤其是阿凡提,他独特的幽默感和机智的言辞总能在关键时刻给观众带来惊喜——他的聪明才智不仅体现在解决问题上,更体现在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人心的把握上。通过阿凡提与各种角色的互动,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也感受到了善良与正义的力量。阿凡提不仅以其聪明才智巧妙地解决了各种复杂问题,更是用智慧和勇气为百姓伸张正义,惩治了贪婪的财主和狡猾的官员。他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智慧和幽默,让人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正义的力量。除了精彩的叙事和人物塑造,《阿凡提》还巧妙地融入了浓郁的维吾尔族文化元素。影片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都充满了异域风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维吾尔族的文化和传统。总的来看,《阿凡提》是一部集智慧、幽默、正义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佳作。它用生动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阿凡提这个传奇人物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维吾尔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民族团结的一座纪念碑,更是一部能够启发我们思考生活、理解人性和领略多元文化的艺术佳作。(编辑:郝嘉兴)
1978年
剧情:  1975年春,环城公社党委书记春涛在四届人大精神的鼓舞下,深入边远山区南岭公社农机站调查研究。此时,农机站在公社副主任黄登的把持下,已经变成了野马运输站。春涛刚到,黄登便设下圈套,软硬兼施,企图迫使春涛就范。春涛没有上当,她深入群众,广泛宣传要改变农业的面貌,必须使农业机械切实为生产服务的道理,教育了青年机手,团结了广大群众。为了使农机务农的原则落到实处,春涛遵照县委书记方华的指示,决定以蒴林寨为试点,打通凉风坳,把拖拉机开进四面环山的场田。黄登十分惊慌,在县委副书记卢远面前挑拨离间,调走了芳林寨的机车,并诱使青年机手亚芒连夜外出"跑野马",险些酿成车毁人亡的大祸。黄登借机歪曲事实,嫁祸于春涛,并以所谓"抓革命"为名,企图破坏春耕生产。春涛识破了他的花招。分秒必争抓紧春耕,又一次挫败了黄登的阴谋。机耕路修到了凉风坳,黄登又在脚板冲换田的问题上,大耍两面派手法,挑拨两个生产队的关系,企图制造民族纠纷。春涛及时赶到,揭穿了他的险恶用心,避免了一场械斗。不料,黄登况颠倒黑白,再次向卢远做假汇报,借所谓"械斗事件"陷害春涛。卢远听信黄登的谗言,武断地撤销了机耕试点,县委书记方华闻讯赶到芳林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教育干部、群众,要坚持把机耕试点搞下去,随后,方华与前来调查"械斗事件"的卢远一起来到脚板冲现场。在事实面前,黄登仍想抵赖。春涛当场揭露了他的罪恶行径,使广大群众看清了他的丑恶嘴脸,亦使卢远深受教育。凉风坳终于打通了,各族社员们欢欣鼓舞,决心继续沿着农业机械化的大道,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