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彦君

Yanjun Bi

有片源
2011年
2009年
导赏:《建国大业》不仅写出了历史,还写出了历史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他给予历史中的人应有的尊重、理解,甚至对蒋介石、李宗仁等反面人物,都体现出对末路英雄的一种悲悯,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概,呈现出健康明朗,阳光亲和的国家形象。本片不仅继承了主旋律电影的基本的传统和叙述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借鉴了好莱坞类型片的一些经验,在满足观众的欣赏和消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正是按照电影艺术与市场的双重规律来创作,使《建国大业》成为双重意义上的真正的主流电影。高涨饱满的爱国热情、祖国情结,与高品质的电影创作、制作相结合,加上“众星闪耀”的明星效应,激发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事件。与此同时,这部电影的运作经验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现象,所衍生的话题和意义都广泛而深远。电影《建国大业》的“明星效应”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172位知名演员加盟,引发了影迷们的强烈关注,最后赢得了非常抢眼的市场表现。在“明星效应”发酵的同时,很多实力派演员也为影片奉献了精湛演技,参与完成了影片充满人性化色彩的一系列历史人物塑造。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建国大业》开启了国产电影新主流大片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扩大了主旋律电影受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编辑:大陆)                                                      
2008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导赏:《警察有约》是南京电影制片厂和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联合出品,由俆耿指导的一部充满温情、幽默和悬念的轻喜剧电影。影片围绕北京年轻警察赵六安的日常工作、生活琐事和爱情车轮大战,通过一连串或令人捧腹或令人感叹的个人际遇,展现了一个鲜活可亲又独具个性的小人物的曲折而浪漫的爱情生涯。该片演员阵容强大,囊括了夏雨、梁静等青年演员,杨立新、剧雪、许亚军、贺晓舒等明星也友情加盟,乒乓球冠军王涛还在片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堪称警察版的《爱情呼叫转移》。该片在喜剧境界的追求上十分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底层,并带有一种向新中国喜剧电影经典回望并致敬的意味。一提到银幕上表现人民警察的喜剧,当然属1959年上海海燕厂出品的《今天我休息》,由仲星火扮演的警察马天民“一根筋”式的执勤为民、助人为乐,成了一个鲜活而永不褪色的喜剧典型。马天民所面对的那份喜剧处境的尴尬恰好也是因在相亲路上“遇阻”而失约,直到误会解除乃实现了喜剧的“大团圆”。而赵六安所遭遇的更多的则是“自我成长”的矛盾,并具有某种文化、心理的色彩。夏雨社区小片警,家庭状况:五个姐姐一个妈,排行第六,家中唯一的男性公民。虽然身为警察,但是他性格里却有柔和甚至怯懦的一面,而立之年还没对象的他,为自己缺少阳刚之气而困扰,直至长相明媚、性格爽朗的“梦中情人”耿乐乐(梁静饰演)出现,催生出了那份男女之间爱情的花朵。编导安排的爱情“催化剂”是一个叫豆豆的走失小孩。派出所所长将照看、代管豆豆这一特殊任务交给了赵六安,这一回竟然将自小受五个姐姐呵护的那一套细心、耐心、温情的本领全都学过来并发挥得恰到好处,使他第一次体验并品尝到了做“父亲”的那一份快乐,赵六安的自我心智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长,更多了一份直面爱情的勇气。本片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将作为故事背景板的北京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活灵活现地记录下来。赵六安工作、生活所在的胡同社区,这里充满了温暖的邻里亲情和浓厚的社区氛围,赵六安与邻里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北京社区文化的温馨与警民一家亲的和谐。片中场景采用了真实的胡同、公园、街景、建筑作为拍摄背景,人物台词时而夹杂的方言俚语带着鲜明的“京风京韵”,让电影风格更具质感、接地气。(编辑:路明慧)
2001年
导赏:这是一部献给国际志愿者的影片,电影《因为有爱》展现了爱的力量如何跨越个体界限,温暖社会,电影故事集青春、爱情、责任、成长于一体。影片通过四位青年志愿者——伍宇娟饰演的任青青、剧雪扮演的黄小玉、辛柏青饰演的于舒以及左小青饰演的周原,与各自服务对象之间发生的温馨而深刻的互动,细腻勾勒了新时代背景下,青年一代如何在奉献与自我成长中找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因为有爱》构建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叙事空间、充满着青春的激情与活力。银幕上,青春的活力与爱的暖流交织在一起。这种对社会的爱是物质与心灵上的双重援助,它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影片采用多线并进的叙事结构,形成了四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故事线。任青青与周雅娟一家的故事,展现了亲情的坚韧与重生的希望;黄小玉与梁珊珊之间,则是关于友情与自我救赎的深刻探讨;于舒与林海一家的互动,则揭示了家庭责任与社会担当的厚重;而周原与莲子的故事,则是一段跨越年龄与身份的纯真情感交流,展现了人性中最质朴的善良与温暖。这些故事虽不曲折离奇,却以其真实感人与深刻的主题触动了着观众的心弦。《因为有爱》不仅是一部关于爱与奉献的电影,它更是对当代青年精神风貌的一次深情礼赞。影片通过青年志愿者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他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以及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深切关怀。电影流露着时代的精神,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依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编辑:婧怡)
1997年
导赏:《疯狂的兔子》是一部1997年的中国儿童科幻电影,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成为了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部儿童电影,更是一部充满悬疑和隐喻的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讲述了一个以人间的友情抗衡外界力量的故事。在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世界里,孩子们面临着来自外界的种种挑战。电影通过孩子们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影片中的“疯狂的兔子”不仅是一个恐怖的象征,更是对那个时代孩子们心理状态的隐喻。张之路的编剧功力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巧妙地将悬疑、恐怖和科幻元素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既紧张又富有想象力的故事。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细节,无论是孩子们的表情,还是周围的环境,都充满了导演和编剧的用心。崔小芹和孟卫兵作为导演,他们的导演风格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们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紧凑的剧情推进,使得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儿童片,更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力量,无论是孩子们的欢笑,还是他们的恐惧,都被导演捕捉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他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柳田在片中的表现,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可爱又神秘的兔子形象,成为了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疯狂的兔子》的摄影和美术设计也非常出色。电影的色彩鲜艳,场景设计充满了想象力,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视觉体验。电影的配乐也非常到位,它不仅增强了电影的氛围,还帮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疯狂的兔子》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它不仅是一部儿童科幻片,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深度的作品。它通过孩子们的视角,探讨了友情、勇气、恐惧和希望等主题,使得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电影。无论是对于科幻电影爱好者,还是对于喜欢深度电影的观众来说,《疯狂的兔子》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作。(编辑:赵敏)
1996年
导赏:“在幼稚与成熟、困惑与醒悟之间,从来没有一道明显的界限。”《男孩女孩》是一部生动反映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青春期生活状态的故事片,由第五代导演何群执导,国家话剧院首任院长赵有亮主演。本片于1996年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儿童片奖,并入围了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评选。《男孩女孩》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贯穿始终的线索,而是展现了几个学生和老师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家庭。孩子们各有习性,但独立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大人的管束和说教不再顺从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共同特点。他们遇到的问题是带有时代色彩的“成长的烦恼”,如青春的萌动,对英雄的崇拜效仿,爱美之心,矛盾乃至肢体冲突,选择人生道路等等。孩子们的性格在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矛盾中得以展现,构成的生活图景像水彩画一样,近看笔触纷繁无序,站得远些会看出亮丽的轮廓。导演认为,越贴近学校的生活,越感到那种朴实自然的生活流程和有趣的生活细节,恰恰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能打动人。因此,剧组曾多次进入高中校园考察、座谈,以还原最真实的高中生状态。借由对经典老电影《烈火中永生》的探讨,《男孩女孩》意味深长地描摹了巨变年代复杂的群体精神面貌。片中的孩子们都生于改革开放之初,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知识面广,了解电脑、英语、艺术;而他们的父母有大款、个体户、知识分子和工人,且大部分都当过知识青年。尽管思想上有着不可弥补的代沟,但父母和子女都认识到了不同时代下自身所承担的重任。片中的赵老师有着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他善良而有爱心,因材施教地统领着学生迈上人生的下一个台阶。(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