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宋景昌
人物资料
作品
图片
有片源
2011年
满园春色
演员
/
导演:
谢家良
/
主演:
谢园
/
黄素影
/
陶玉玲
/
郑毓芝
/
宋景昌
/
陈茂林
/
孙桂田
/
姚瑶
/
李麟
/
张士醇
/
播放正片
剧情:
苏州河畔一幢很不起眼的五层小楼,这幢楼内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十年来,始终像一颗铆钉牢牢地铆在敬老院,守候在老人身边;像一棵大树深深地扎根在敬老院,为老人们遮风挡雨;始终是一支燃烧着的蜡烛,用微弱的光芒照亮老人们的心头。老人们都称呼他“院长儿子”、他就是敬老院院长张小斌。 张小斌这么多年来,他陪伴着许多老人走完人生之旅,也目睹了许多老人在生命终点的凄凉和遗憾…老人们渴望被爱,被关注,也常常因为一点小事闹别扭,掉眼泪。“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将来有一天你们也会老,如果儿女不能承欢膝下,尽孝报恩,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不要等到有钱了,也有时间了,老人也走了。那时候晚上做梦想到父母千万不要觉得有愧…”面对孩子的冷漠,张小斌苦口婆心地劝着。 张小斌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他却很少陪伴妻子和女儿。女儿兰兰却认为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爸爸。张小斌曾多次因忙于敬老院的事情,而疏忽了对妻女的关心。面对着女儿的指责,张小斌的妻子总是为他开脱,她能理解丈夫对老人的一片心,可是当她无意间看到丈夫的病历卡时,她再也不能忍受丈夫的无私了。 由于过度忙碌操劳,仅仅49岁的张小斌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肝硬化、脾肿大,需要做肝移植手术。可他瞒着大家,像往常一样接送老人去医院、陪老人聊天和夜间查房。面对妻女的苦苦哀求,张小斌依然坚持不做手术。他明白昂贵的手术费对他的家来说是无法承受的,他不希望将来有一天自己离开了,还留给妻女如此沉重的负担… 许阿婆生日之际,张小斌亲自买了蛋糕给许阿婆的儿子送去,希望他们为自己的母亲庆祝生日。在敬老院的墙上,他贴了一篇文章,文中的字字句句感动了所有的人。 “我的孩子,当你看到我日渐老去,身体也渐渐衰弱,请耐着性子,试着了解我;如果我吃得脏兮兮,甚至已不会穿衣服,请耐心一点。你记得我曾经花了多少时间教你这些事吗?当我一再重复说着同样的事情,请不要打断我,听我说。你小时候,我必须一遍又一遍的,读着同样的故事,直到你静静的睡着;当我的腿不听使唤,请扶我一把,就像我当初扶着你,踏出你人生的第一步;当我靠近你时,请你紧挨着我,用爱和耐心帮我走完人生。我将用微笑和我始终不变的爱来回报你。我爱你,我的孩子!” 张小斌依依惜别许阿婆。敬老院的门口,许阿婆的脚却再也难以跨出……最终选择了留下,她要亲眼看着张小斌恢复健康。她要和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为这个无私的、有爱的院长儿子祈祷,那是他们爱的回报!
1993年
胭楼记
演员
/
导演:
张亮
/
主演:
宋景昌
/
方国英
/
朱起
/
周迅
/
类型:
剧情
/
剧情:
富家女姚滴珠天资聪颖,风华绝代,但生性好吃懒做,过惯了富贵的生活;轻信媒婆之言,嫁与贫苦人家,因生活突变,相公出走,天性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离家出走,被一老鸨诱惑,捧为红极半边天的一代名妓…… 两年后,她的哥哥却在相隔几千里的他乡遇上一青楼名妓月娥,此女同样风华绝代,万人垂涎,却巧合得和他妹妹长得一模一样,更离奇的爱上了此名妓,这样的爱情来得太突然了,世俗之人变得有点措手不及,也让他们自己掏尽了心力;世俗的眼光,注定他们将受到世俗的唾弃?
1979年
保密局的枪声
演员(饰 冷铁新)
/
导演:
常彦
/
主演:
陈少泽
/
向梅
/
倪正华
/
宋景昌
/
王保华
/
朱德承
/
陈国军
/
陈汝斌
/
李启民
/
顾谦
/
播放正片
导赏:
本片根据吕铮小说《战斗在敌人心脏里》改编,以惊险片的表现手法,描述了上海解放前夕我党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歌颂了当年紧密配合革命斗争,战斗在第二条战线上的诸多“无名”英雄们,以“九响枪声”为线索建构全片,巧妙处理了惊险片的悬念设置,艺术构思巧妙,情节曲折生动,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在上映前便已然轰动,上映后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十大卖座影片之首。深受不同时代观众喜爱与赞赏。影片在摄影、美术、人物造型方面亦做出探索,以真实性、生活化与戏剧性相融合的方式,呈现出独特的黑白影像风格与光影效果,多使用仰拍、俯拍镜头,旋转镜头,以及快速剪辑方式,配以独具节奏感的“咚咚咚”之“类电子音乐”,使得影片具有惊心动魄又引人入胜的观赏效果,呈现出某种“黑色电影”之风格,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影片是常彦导演的重要代表作,兼具观赏性、戏剧性、人文性与独特性,较好亦叫座。其叙事结构与情节设置、影像风格与视听语言,在中国电影史上、惊现样式影片中独树一帜,在电影悬念设置与谍战片创作观念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编辑:麦)
1958年
柳湖新颂
演员
/
导演:
许珂
/
左平
/
主演:
吴联翔
/
朱依
/
李琦
/
张锡奇
/
宋景昌
/
播放正片
剧情:
安徽北部柳湖农业社过去连年涝灾,十年九不收。1957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业社支部书记徐风祥带领群众,要一边治水,一边种水稻。农业社副主任柳四因循守旧,热衷于搞副业,搞运输,依赖政府救济粮食,对徐风祥提出的计划不感兴趣。徐风祥坚持响应上级的号召,发动群众,在荒草滩里修建河道,种植水稻,挖沟挖河,兴修水利。东升负责测量河道,他全身心投入。在试验初期遇到了一些难题,徐风祥带领群众破除迷信思想,坚决同保守思想作斗争,使稻改成为群众的最为关注的大事,群众积极投入工作。青年突击队研究出新工具,提高了工效。柳四也在群众和领导的帮助下认识到了错误,积极投入到劳动中去。秋天,柳湖农业社在省里派来的技术员佩兰的帮助下,终于赢得了与天作斗争的胜利,在十年九不收的土地上,第一次获得了大丰收,终于改变了柳湖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