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大

有片源
2012年
剧情: 在风景如画的武陵山区深处,有一个古老的渡口。渡口不远处住着一户田姓人家。为了遵守祖上的一个承诺,田家子孙三代人,120年来“不收一文钱”,靠着一条木船,在大沙河边为村民摆渡。大沙河一条河水把村子分为两半,河岸两边的村民无论是要过河办事还是务农,坐渡口的木船过河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六十多岁的田怀恩是田家摆渡的第三代传人。田怀恩的妻子已经去世多年,唯一的儿子田传杰远在广州打工。这些年来,田怀恩独自一人住在渡口边乡亲们为他修建的小石屋内,每天与自己的渡船日夜为伴,过着十年如一日的单调而寂寞的生活。一天, ,田传杰打工请假回来看望有病的父亲,对父亲常年坚持摆渡很不理解,他不明白田怀恩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田怀恩只是简单地告诉田传杰,当年田传杰的太爷爷逃难来到这里,村里的人收留了田家,田家为了报恩,决定为村民义务摆渡,从此这就成了一个祖上的规矩,世代传了下来。田传杰对此更加疑惑了,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接父亲的班,像父亲一样常年守在这条河边。 田传杰真正意识到了父亲工作的意义,他决定等自己赚够了钱,就去买一艘机动船,替代父亲的木船,自己去学机动船驾驶,回来接父亲的班。二人都知道田家的义渡故事还将在大沙河边续写下去。
2010年
2009年
希望·爱
希望·爱

演员/

导演:白羽/
主演:李歌/周光大/
播放正片
2006年
1996年
导赏:《大转折》由上集《鏖战鲁西南》和下集《挺进大别山》组成,上部从1947年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重点进攻开始,讲述鲁西南战役中,晋冀鲁豫野战军如何强渡黄河,积极创造、捕捉战机,调动敌军就范,把攻城与野战、分割与围歼相结合,从而打乱了国民党军在南部战线的战略部署,开辟了进军大别山的道路,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韦廉导演讲究“以工笔画人物,以泼墨挥写战争”。片中细腻地表现了刘邓二人肝胆相照的感情,他们有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共同理想,而刘伯承儒雅温厚,邓小平沉稳冷峻,两人性格上相反相成,配合默契。影片长于以造型烘托氛围,由于转折是由黑暗向光明的转折,从低谷向高峰的挺进,由失败向胜利的转折,而转折点正是从最黑暗、最困难、最艰苦的那一时刻开始的,因此开头镜头就把观众带到了陕北高原荒漠的崇山峻岭之中,在满是泥泞的崎岖山路上,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一行人冒着滂沱大雨艰难地前行,这使观众迅速感受到革命的艰苦卓绝。鲁西南之鏖战让观众感受到了“大转折”的艰险、残酷及刘邓大军所付出的重大代价,从而使我军的精神真正直面强敌而获得升华,同时也以磅礴的格局,带领观众走进历史进程的宽阔视野中,为下一部“挺进大别山”铺垫蓄势。(编辑:曾奕琦)
1995年
剧情: 青石坳乡是全县最穷的乡,筑路的乡民们于了一个多月还没拿到一分钱工钱。他们聚在乡政府门前吵嚷。乡党委书记王光明苦口婆心地给村民们讲“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劝他们回去。 村民们边干活边发牢骚,火暴脾气的刘三猛与来视察工作的县委洪书记顶撞起来。洪书记告诫王光明他们乡不要拖全县公路联网的后腿,王光明有苦难言。 王光明正为农业税和提留款的收取大伤脑筋。村妇李超英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与上门做工作的罗乡长争执起来,还撒泼说乡长打了她的婆婆,闹到乡政府来。王光明借口回家躲开风头。 深夜,齐寡妇带着女儿哭哭啼啼找上门来,说王光明的表弟任老大强行霸占她家仅有的一点儿家产。王光明非常气愤,第二天将前来为他祝寿的任老大训了一顿,命令他退回强占的东西。 县里的拨款迟迟不到,修路的村民又闹起来,工程停顿下来。王光明和罗乡长心急如焚,劝说大家复工,并许诺三天之内兑现工钱。他到县造纸厂讨要环境污染费,工厂要一方木料为条件,可乡里没有木料,他情急之中想到了老母亲的寿材,却又实在张不开口。老母亲体谅儿子的难处,主动献出木料。王光明望着年迈的老母,泪流满面。 王光明亲自到县医院,说服了李超英的婆婆,解决了乡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常年做繁锁的基层工作,伤神又伤身体,王光明疲惫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他经常感到胃部不适。每天忙不完的事,他连医院也没时间去。 儿子王冬林说奶奶住院了,他匆匆赶到医院,才知道是儿子为让他住院用的计,他这才对自己的病产生怀疑,他终于知道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病榻上的王光明还在为穷困的青山坳牵肠挂肚,他日夜想念那里的山山水水,那方水土上有他的一切。
1994年
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