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刚

有片源
2021年
2016年
2014年
黑月
黑月

演员/

导演:曹霁/
类型:恐怖/剧情/惊悚/
2009年
剧情:梁超作为一个黄埔军人,骁勇善战,北伐时期屡立战功,当他面对红七军的时候,仗却不好打了。然而百色外围一仗,由于红七军营长黄勇飞的固执、鲁莽,梁超依然打了胜仗。    梁超打仗有一个特点,作为一个少校军官,从来不用短枪,永远斜背一支大枪,百发百中,梁超打仗还有一个原则,不杀百姓,不杀女人、不杀俘虏,这次攻占红七军白色外围阵地,俘获了红军的一些伤员,上峰命令全部就地枪决,他没有执行命令。正是由于他没有枪毙战俘,被团长韦武以战场违令为由被降职。与此同时红七军营长黄勇飞也因不服从撤退命令而打了败仗被降职。两个被降职的军人互为对手。重新开始了战场上的较量,一个要戴罪立功,掩护百色的老百姓突围。一个奉命要杀进百色城,歼灭红七军主力,几次交火,几次失利,梁超初起只是认为国军内部庸才当道,自己身为军人,不得不执行令自己打败仗的命令,红七军装备不如自己,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然而梁超却屡屡战败,并两次为掩护韦武被红七军俘获。   面对曾让自己吃了败仗而且打死了自己教导员的的对手,红七军营长黄勇飞宁愿自己再次违纪,也要杀掉梁超,但两次均被军部首长制止,两次眼睁睁的看着梁超被红七军释放。    梁超作为一个军人,战场上被俘,他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的,但又两次被放掉,尽管不服气,但却两次近距离的接触了红七军,他逐渐认识到红七军才是一支正义之师,仁义之师,认识到了自己失利的最根本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上峰指挥失误,更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失去了民心。影片中的悲剧人物之一是“独眼龙”林大福,即使他知道韦武的故意刁难,但是身为军人的职责还是迫使他走向死亡的导火线,最后的结局是在一片火海中结束了他的一生。当韦团长命令血洗百色城时,实际要梁超孤军深入,他要看梁超与红军两败俱伤,然后再乘虚而入。梁超做出了最果敢的决定:要开出一条通道放百色城里的红军和老百姓出城,因为他亲眼看到自己的兄弟林大福被火烧死也无能为力,国民党上级领导的腐败无能,使得一条忠于国家的勇士白白的牺牲。终于梁超下定决心投身于共产主义的革命中去,通道打开了,黄勇飞将信将疑的带着百姓走出城门时,韦武听到百色城里的枪声停了,认为时机到了,立刻派罗副官来“摘桃”,罗副官的进攻枪炮声引起了黄勇飞的误会,他以为梁超布置了圈套骗他出城,他对着梁超举起了枪,关键的时刻梁超号召弟兄们:谁陷我于不义,我就跟他拼!率部倒戈参加了红七军,冲向了敌军,并亲手击毙了韦武,在追击韦武残部时,一个炮弹飞来,黄勇飞的第二任教导员原军部作战参谋农烈一下子扑在梁超身上,为了掩护梁超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红色队伍里,他真正感受到了人民军队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看到群众对红军的拥戴,他终于认识到了红七军之所以无往而不胜,正是因为有全军将士对民族解放事业的忠诚,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帮助,他由衷的感叹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梁超在革命的队伍里和自己曾经的对手黄勇飞风风雨雨,历经了无数次战斗,终于看到了革命胜利的一天,当他们再次端起酒杯,感慨万千,他们把第一杯酒献给了为着革命事业牺牲的无数的先烈。
1984年
1983年
甜女
甜女

演员(饰 陈雄)/

导演:李前宽/肖桂云/
播放正片
导赏:《甜女》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再现,作为一部知青题材的电影,深刻表现了城乡文化的冲突。虽然多维度的困难与冲突充斥着整个故事,但影片结局仍然带有时代的乐观主义色彩,这也是城乡文化差异与冲突最终达成某种和解的隐喻。洪学敏饰演的女主角甜女,正如其名,温婉、细腻且充满韧性。男主角李华,一个来自东北山区朝鲜族农家的青年,其身份背景与甜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华的单纯、质朴,以及对知识的渴望,构成了他独特的魅力,也深深吸引了甜女。两人之间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差异,构成了影片的主要矛盾。两人之间存在个人情感的纠葛,实则更多是城乡文化差异与冲突的微观体现。洪学敏在影片中的表演将甜女从青涩少女到成熟女性的层次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多年后返乡的场景中,面对母亲,她是那个阔别多年、经历了风雨后更加成熟的女儿;面对李华,她则是从青涩走向沉稳的恋人。这种复杂而细腻的情感转换,展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时代变迁下个体的成长与蜕变。与许多同类题材电影不同,《甜女》并未落入“负心汉”的俗套,而是以一种更为高尚的情感选择,展现了乡村青年的责任感与牺牲精神。李华因不愿拖累爱人而主动提出分手,这一决定虽令人心痛,却也彰显了人性的光辉。甜女的爱,伟大而深沉,她在最艰难的时刻给予李华的不仅是陪伴,更是精神上的支撑。这种爱,或许在最痛楚的日子里最为铭心,但生活的现实往往让人不得不面对更为世俗的选择。洪学敏通过精湛的演技,将甜女内心的苦楚与对爱人的怜惜展现得入木三分,令人动容。(编辑:婧怡)
1982年
剧情:抗日战争时期,我晋西北根据地。贺龙将军领导的八路军一二0师,来了一批革命青年。贺龙将军根据青年人的特点和部队的需要,组成了一支战斗篮球队。这支球队的成立,在团结友军、促进抗日等方面起到了许多政治宴会所起不到的作用。同时,这些青年人也在团结抗日的大目标下,锻炼成长起来。从敌占区太原逃亡的青年李宽,对在紧张的战斗环境中组织球队并不热心,但当他了解到贺龙同志的深远用意之后,便成了战斗篮球队的核心人物--队长。李宽成长的经过,被从敌人封锁线把他背回驻地的女青年莫芒看在眼里,同时爱情的种子也播进了她的心田。由于战争的需要,他们都把各自的感情,深深埋在了心底。魏全斌心性高傲,与李宽恰恰相反,他积极要求成立球队,可对革命队伍里的生活一度难以适应。当他思想上极度矛盾和痛苦时,贺龙同志正确地引导他进行了艰苦的磨炼和斗争,终于使魏全斌成长为战斗篮球队的中坚。从南洋回国参加抗日的归捐国、归献国,始终牢记父母的嘱咐,把青春捐献给祖国。捐国和战斗剧社的女青年曾秀,志趣相投,一见钟情。他们在贺龙的教导下,懂得了真正的爱情和人生。献国在青春刚刚发光的时刻,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球场上的痛苦与欢乐,战场上的斗争与牺牲,使这代青年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新中国体育事业的骨干。球场上的"战斗",也使广大国民党士兵的觉醒。国民党骑兵篮球队队员宦游人终于脱离了反动营垒,投身革命。党中央非常重视战斗队的成长,并给他们以宝贵的支持和荣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战斗队的革命传统,仍激励着现在的青年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1980年